大选落幕,德国政坛大地震
德国政坛再次发生剧变,朔尔茨的社民党遭遇惨败,得票率仅16%,联合执政的绿党也跌至13.6%。
默克尔曾经执掌的联盟党卷土重来,以29%的得票率重夺主导权。
更让人瞩目的是,极右翼的选择党一路狂飙,拿下约20%的选票,成为国会第二大党,德国的政治版图,彻底改写了。
经济失速,朔尔茨的最大败因
朔尔茨的执政成绩,最让德国人失望的,就是经济。德国曾是欧洲经济的“发动机”,但在朔尔茨的领导下,这台发动机开始熄火。
2024年,德国GDP增长几乎停滞,IMF预测2025年也只能勉强增长0.3%。制造业衰退,能源危机,企业信心低迷,德国人眼看着自己的生活成本上升,却看不到政府有明确的应对方案。
经济一旦出问题,选票就会用脚投票,社民党和绿党的溃败,就是民众最直接的反馈。
选民用选票“惩罚”执政党
德国人对朔尔茨政府的不满,不仅仅是经济,还有移民政策,这几年,大量难民进入德国,社会治安问题频发,民众的不安情绪高涨。
朔尔茨政府在移民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既不敢大规模遣返,又无法有效管理,最终导致选民对现政府彻底失去耐心。
于是,选票流向了主张收紧移民政策的联盟党,甚至极右翼的选择党,选择党这次创下历史最佳成绩,仍然难以进入政府执政,其影响力已经不容忽视。
墨茨上台,能否带领德国走出困境?
新总理墨茨是个老牌政治人物,69岁的他曾是默克尔的党内对手,商界背景让他对经济问题有着更务实的态度,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德国经济重新站稳脚跟。
挑战并不小,德国要想重振经济,既要靠内部改革,又要在国际博弈中占据有利位置。
美德关系:特朗普的“狼牙棒”
德国经济的另一个隐忧,是来自美国的压力,特朗普若重新上台,美德关系可能会更加紧张。
此前特朗普就扬言要对欧洲汽车加征25%关税,德国正是最大的受害者——对美汽车出口占德国总出口的10%,如果这一政策落地,德国汽车产业将遭受重创。
墨茨必须在对美关系上找到平衡,既不能完全顺从美国,也不能彻底翻脸,否则德国经济复苏将更加艰难。
乌克兰问题:德国还要继续当冤大头?
俄乌冲突已进入第三年,德国在这场战争中投入巨大,提供武器,承担了大量经济援助,德国国内早已有声音质疑:德国为何要为乌克兰付出这么多?
更尴尬的是,美国和俄罗斯已经开始试探性的互动,德国却仍被困在乌克兰问题的泥潭里,墨茨政府如何调整德国的对乌政策,将是一个重要考验。
中德关系:务实合作是唯一选择
德国换了总理,有一点不会改变——德国离不开中国,无论是默克尔、朔尔茨,还是现在的墨茨,德国都需要与中国保持稳定的经贸关系。
德国的制造业依赖中国市场,供应链离不开中国,墨茨不会也不可能轻易破坏这一基础。
当然在美欧博弈的大环境下,德国可能会在一些议题上对华态度有所调整,但整体上,中德合作仍然是互利共赢。
德国换了总理,政坛重新洗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墨茨接手的,是一个经济低迷、社会分裂、国际关系复杂的德国。
他能否稳住局势,带领德国走出困境?这是接下来几年值得关注的焦点。
默克尔之后,德国再无默克尔,墨茨能否成为下一个稳定德国的领导者,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