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李敏在医院遇到叶道英,闲聊时提出一个要求,中央:同意

漫步时光旧梦 2025-04-12 15:36:16

贺子珍知道这事儿后,病床上的她就像看到了新希望,之前那股子低落劲儿立马消散了不少。

李敏,也就是贺子珍的女儿,跑到解放军总医院去,要给妈妈贺子珍办转院的事儿。结果在那儿,她碰巧遇到了叶道英。两人一聊起来,李敏就顺势跟叶道英说了个关于她妈妈的小愿望。

中央知道了李敏妈妈的心愿,很快就答应了下来。

李敏和贺子珍都遇到过啥事儿呢?李敏后来还提了个啥请求?

【年少时的贺子珍】

贺子珍1909年在江西省永新县的一个文化家庭里出生了。她性格独特,明辨是非。通过读书,她接触到了新潮的想法,心里慢慢种下了革命的念头。

1925年那会儿,孙中山先生过世的消息传到了贺子珍的耳朵里。那会儿,她和她的妹妹贺怡正在当地的一个教堂,就是那个福音教堂,上学读书呢。

永新县那片的军阀头子发了话,不让大伙儿纪念孙中山。与此同时,福音教堂里的教书先生也开始管起学生来了,限制他们的自由活动。

贺子珍心里装着满满的革命斗志,特别尊敬孙中山先生。她没听学校的劝阻,就算知道可能会被开除,也还是带着18个同学,一股脑儿冲出教堂,去参加了孙中山的纪念活动。

在那个时候,贺子珍做的事情真的很冒险,很多人根本想不明白她为啥这么做。但她心里对革命的信念,那可是热得跟火一样。她曾经说过:

孙先生喊出了让中国兴盛起来的响亮口号,带着大家推翻了满清的统治,他一辈子都在为中国能站起来、变强大而努力。他是咱们中国人的大英雄,是个了不起的爱国者。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深切怀念他,咱们来参加追思会,这就是爱国的表现,爱国这事儿,啥时候都没错!

贺子珍不仅满腔热血投身革命事业,对那些封建老旧、不好的思想也是恨得咬牙切齿。

有天,贺子珍跟妹妹说好一起去湖上划船玩。没想到,玩着玩着,俩人就看到远处有个人在水里头扑腾,明显是溺水了,正使劲儿挣扎呢。可奇怪的是,旁边还有个船夫,他倒好,跟没看见似的,也不伸手帮忙。

贺子珍见不得那少年在水里挣扎,眼看就要没命了。尽管她清楚自己是个旱鸭子,但啥也没想,直接就扑进了水里。

贺子珍因为不擅长游泳,所以没能把那个少年救上来。她问哥哥为啥船夫不伸手帮忙,哥哥说:“这都是老旧观念闹的。不少船夫觉得,溺水的人是水鬼在找替死鬼呢。要是救了,自己就会遭到水鬼的惩罚。”

贺子珍心里感到很难受,那些老旧的封建观念让好多人都没了感情,变得冷冰冰的。

从那以后,贺子珍常常拉着妹妹一块儿到街上说话,批评老旧的封建观念,呼吁女性要自由。她甚至当着众人的面,咔嚓一下就把自己的长辫子给剪了。

【贺子珍与毛泽东的革命爱情】

1927年4月份,蒋介石搞了个大动作,反了革命。永新县那边,国民党里的坏人给了当地土匪不少好处,让他们去抓共产党的人。结果,八十多个永新县的共产党员就被抓了,其中还有个人挺出名,叫贺敏学,是贺子珍的哥哥。

那时候,单位让贺子珍去外地执行任务,没想到因此逃过了一场大难。等她听说老家那边出了状况,二话不说,赶紧派人去监狱里跟贺敏学接上了头。

贺敏学悄悄写了个短信,让人送去给她,内容简单明了,就一句话:“快找袁文才和王新亚帮忙。”

有了袁文才他们的鼎力相助,贺子珍跟着大伙儿一股脑儿冲进了永新县,把被抓的同志给救了出来。紧接着,她又随着队伍一起,浩浩荡荡开进了井冈山。

贺子珍小时候,就跟着老爸上过井冈山,去亲戚家串门。那时候,她就老听人说,井冈山上有很多劫富济贫的大侠,像袁文才、王佐这些人,她心里头别提多佩服了。

那年10月,秋收起义结束后,毛泽东带着起义的队伍也赶到了井冈山。

中国工农革命军,也就是后来的红军,是由两支队伍合并而成的。在那个时候,贺子珍和毛泽东都在同一个战壕里,他们就是在那里认识的。

由于他俩在同一个阵营里,碰面机会特别多。相处久了,毛泽东被贺子珍的刚毅、果敢还有她那伟大的革命抱负给深深打动了。

另外,毛泽东天生就有种让人亲近的气质和领导才能,这让贺子珍特别佩服他。

1928年的时候,毛泽东和朱德在开会,贺子珍也参加了。可没想到的是,敌人悄悄把他们给包围了。贺子珍二话不说,立马抄起两把枪,跳上一匹马,冲着敌人就冲了过去,硬是把敌人给打退了。打那以后,贺子珍就多了个外号,叫“双枪女将”。

毛泽东和贺子珍走得越来越近,感情越来越好。后来,在袁文才和王新亚的帮助下,他俩在1928年5月底决定结婚,成了夫妻。

结婚那天,场面挺简单的,没有热闹的鞭炮声,也没有唢呐的吹奏,就只有“媒人”袁文才他们十来个人,拎了点糖果和花生来。贺子珍呢,亲手做了个挎包送给毛泽东。打那以后,不管是行军路上,还是办公时候,毛泽东都一直背着那个挎包。

贺子珍到了晚年,聊起井冈山那段美好的日子,她这样讲:

咱俩最后走到了一起。也没搞什么正式仪式,多亏袁文才热心肠,张罗了几样小菜,大家伙儿就这么简简单单庆祝了一下。

1934年那会儿,贺子珍和毛泽东一块走了长征路。她给毛泽东生了6个孩子,其中一个还是在苏联的时候生的。

不过,这六个娃的命运真是各不相同,有的很小就去世了,有的在别人家寄养时走丢了,到最后,就只有在陕北出生的李敏留了下来。

到了陕北之后,生活慢慢安稳了下来,不过毛和贺之间的关系却变得不太对劲了。他们俩都是个性要强的人,经常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吵得不可开交。

1937年那会儿,贺子珍和毛泽东的感情出了问题,她一气之下,就从陕北走了,直接去了苏联。这样一来,他们俩的爱情故事就算是结束了。这事儿,成了贺子珍心里头一道过不去的坎儿,一直让她觉得挺难受的。

贺子珍在苏联过得挺惨,不光没人理她,还被关进了精神病院。但就算这样,她还是得当妈照顾孩子。她把在苏联的毛岸英和毛岸青接到身边,后来又把李敏接过来了。

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到了1947年的寒冬,东北那边传来了解放的好消息,这消息一下子就飘到了苏联。贺子珍心里头装着对毛泽东和祖国的深深想念,就踏上了前往哈尔滨的路。

由于某些特别的事儿,李敏、毛岸英和毛岸青被叫到了北京。贺子珍原本也想跟着去,可却被别人给阻止了。

两年后,上海迎来了解放,因为那边有贺子珍的几个亲戚,所以她决定搬到上海去住,并且在那里生活了很长时间。

【李敏充当“鹊桥”使者】

到了1954年,李敏长大了,和妈妈贺子珍分开那么多年,她几乎每晚都会梦到妈妈。所以,她就成了在上海的妈妈和爸爸毛泽东之间传递感情的“信使”。

李敏在北京师范大学上学的时候,毛主席会特地让她趁着放假去趟上海,主要是为了探望贺子珍。那时候,毛主席都是从李敏那里得知贺子珍的情况。

另外,贺子珍也会利用这个机会,问问毛泽东的近况,比如他最近在忙些什么工作,心情是好是坏这些。

毛主席对李敏的外表很上心,每次李敏要去上海,他都会亲力亲为地帮她挑件衣服。同时,他还会给贺子珍备上些礼物和北京的好东西。毛主席心里清楚,李敏不光是他们之间的“传话筒”,从某种程度上说,李敏还传递着毛主席的心意。

贺子珍这边也非常看重这事儿,每当李敏从上海返回北京,她都会特意挑选些毛泽东喜欢吃的蔬果,让李敏捎回去。

贺子珍在上海那段时间,身体状况一直欠佳,而且她脾气挺硬,有时候连药都不肯吃。但奇怪的是,只要毛泽东一来信,她立马就变得听话了,好好配合治疗,病情也会随之减轻不少。

毛和贺那段时间要想联系上,全靠李敏在中间帮忙传话。他们俩心里其实都盼着能再见一面。不是有句话嘛,“心里总想着,事儿就会有结果”。后来,他们真的在庐山碰上了,可惜啊,那次见面竟然是最后一次。

【庐山相会】

1959年夏天的时候,中央在庐山搞了个政治局的大会,还把范围扩大了。就是在这个庐山大会上,毛泽东和贺子珍又一次碰面了。

那时候,曾志和陶铸,就是广东省的那个大书记,也被叫去开会了。在去庐山之前,曾志特地拐到南昌三纬路,去瞧瞧贺子珍,那时候她正在南昌养身体呢。

曾和贺这两位,在井冈山那会儿就是并肩作战的好兄弟。这回又碰面了,俩人眼眶都红了起来,泪光闪闪的。

回到庐山,曾志跟毛泽东说了贺子珍的事儿。毛泽东一听,心里头憋着的情感一下子就冒出来了:“我挺想见见她的,咱俩毕竟做了十年夫妻嘛!”

7月9号晚上,经过汪东兴他们一番安排,毛泽东跟贺子珍在“美庐”见了面。

这次碰面,咱俩都好久没见了,一算竟然过了22年。贺子珍那时候50岁,毛主席呢,都66岁了。

贺子珍一见到毛泽东,眼泪立马就哗哗地流了下来。想到过去的二十多年,啥滋味都有,她心里头那个激动啊,话都哽在喉咙里说不出来了。

咱俩见上面了,你却闷声不响,光掉眼泪。往后要是见不着了,你估计又该想找人聊天了……毛泽东边说边动手给她倒了一杯热茶。

他们俩聊起了这些年各自的生活怎样,还有身体好不好。另外,贺子珍也讲了自己在苏联经历的那些事情。

毛泽东听完之后,想了一会儿,缓缓呼出口气,问:“你那时候为啥非得走不可呢?”

回想起那段难过的往事,贺子珍眼泪直打转:“都怪我,那时候我太不懂事了。”

由于某些特别的情况,他们俩的碰头得悄悄进行,连李敏都没被透露半点风声。两人简短地聊了大概一个半小时,然后就赶紧各奔东西了。

后来,毛主席和贺子珍又分别上过几次庐山,不过因为去的时间不一样,所以他们也没再碰上。

对他们俩而言,在庐山的那次碰面真的让人铭记于心。贺子珍后来选择在庐山住满了一个月,那时候的她老爱往以前跟毛泽东聊天的那个屋子跑,时不时就站在门口愣上好一阵子,嘴里还不停地发出感慨。

毛泽东也是这样,1970年的时候,他最后一次登上了庐山。在那次行程中,他和服务员闲聊时,吐露了几句真心话:

贺子珍对我特别好,模样也俊。可惜后来她生病了,老觉得别人要害她,见谁都疑心,但就是不疑心我。

【相见时难别亦难】

1976年9月9日,真是让人心碎的一天,咱们的大领袖毛泽东走了,全国老百姓心里都难受得要命。

“主席不是挺硬朗的吗?怎么,说走就走了?”贺子珍在屋里走来走去,每一步都踩得很重。

贺子珍心里其实很难过,但她性格倔强,很少在外人面前流露出来。

李敏回想起,毛主席到那会儿已经差不多说不出话了。他就在李敏眼前,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了一个圈儿。

这个圈到底有啥含义呢?贺子珍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那天出生的,而且家里人还给她起了个小名叫“桂圆”。毛泽东画这个圈,其实就是在想贺子珍呢。

伟人已经不在了,贺子珍花了很久的时间,才慢慢接受了这份巨大的悲伤。

贺子珍身子骨一直挺弱,再加上心里头难过,病情就更重了。有一天早上,她刚想从床上爬起来,结果感觉身体动不了了。

她努力想要叫人来叫救护车,但说话都特别费劲,幸好边上有人看到了,赶紧把她送到了上海华东医院。

最终确定下来,贺子珍得的是中风,这让她感到非常沮丧。她一直特别希望能有机会参加工作,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出一份力。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1979年。在这段时间里,贺子珍的身体状况一直没有改善,反而是越来越糟糕了。

孔从洲,他是李敏的公公,也是一位开国中将,曾经到医院探望过贺子珍。那时候,贺子珍身体状况挺糟糕的,心情也不好。

孔从洲打算帮贺子珍找回希望,所以他决定给邓小平写封信。在信里,他详细说了说贺子珍最近的状态,并希望党组织能伸把手,关照关照她。他还提议,能不能让贺子珍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多给她些关怀。

邓小平特别看重这事儿,稍微想了想,就批准了。

孔从洲立马就把这事儿跟贺子珍说了,贺子珍一听,心里头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她立马就开始好好配合治疗,心情一好,贺子珍的病也跟着慢慢好转起来。

贺子珍被提名为全国政委的消息传开后,医院里来了不少组织里的人探望她。为了能给组织的人留个好印象,贺子珍特意挑了件新衣裳换上,准备迎接大家。

来看望贺子珍的,还有上海市委的领导。他们最牵挂的就是贺子珍的身体咋样了。见到贺子珍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大家心里也都踏实了。

接着,领导开口说:“子珍同志,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说,只要我们能做到的,一定竭尽全力帮你实现。”

这话直接戳中了贺子珍的心窝,其实她心里头一直藏着一个愿望:

我打算去北京一趟,瞅瞅天安门,再去瞻仰下毛主席的遗体。

工作人员迅速把贺子珍的想法告诉了党中央,党中央马上点头答应,紧接着就开始紧张地准备起来,还指定了李敏专门负责贺子珍转院的事情。

听说贺子珍要来北京,李敏特别开心,立马就去了解放军总医院,打算办转院的事儿。在那儿,她碰巧撞见了叶剑英的弟弟叶道英。

叶道英知晓贺子珍的近况后,便关切地问:“你妈妈最近身子骨咋样了?”

李敏把妈妈的事情完完整整地说了一遍,叶道英一听贺子珍马上就要来北京了,心里特别激动。

聊天时,李敏忽然开口求了个事儿:

我希望中央政府能批准我妈自由地在北京和上海两地来回走动。

叶道英立马答应,说他会尽快把这事儿跟中央说一声,希望能得到中央的点头。

中央的大佬们知道了李敏的愿望,都很理解,立马就拍板决定了:同意她的请求。

1979年9月,贺子珍坐上了中央专门安排的飞机去北京。因为她身体不太好,中央还特别交代要有医护人员一直陪着她。

贺子珍到北京没多久,就赶上了毛主席的忌辰。她坐着轮椅,由女儿、女婿还有医护人员一块儿陪着,去了毛主席纪念堂。

虽然贺子珍之前已多次提醒自己得沉住气,可真当看到毛主席的遗体时,眼泪还是忍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

贺子珍给毛主席送的花圈上写着:

我们会一直铭记并传承您的革命精神。贺子珍同志带着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表达他们最深的敬意。

想起上次和毛泽东见面,那得追溯到1959年在庐山的碰面了。那次见面,距离上次已经过了二十多年,而现在,这次见面又晃过了二十年。贺子珍心里五味杂陈,紧紧攥着毛泽东给她的那块白手帕。

贺子珍这辈子,真的是全心全意为别人着想,为革命事业付出了一切。她不仅在工作上全力支持毛主席,生活上也是照顾得无微不至。说起贺子珍,那可是“永新的骄傲”,“井冈的瑰宝”,更是“中国革命的一抹亮色”。她对咱们国家的深情厚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永远都忘不了。她这个人,坚强、勇敢、有韧性,这些品质不光让人佩服,更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