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豆莱说
编辑:豆莱说
不知道从何时起,“慢脚文化”这一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于有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一词的真正含义。

但殊不知,这也许是一场有预谋的文化入侵,而入侵的对象就是我们祖国这一代的青少年。
如今的网络世界,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就连小孩也开始做着不符合她们年龄的事情,小小年纪怀孕、搞擦边。

可怕的是,他们还觉得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样文化入侵的环境之下,新一代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原本简单的娱乐变成了现在这样?“慢脚文化”的蔓延,最终会把我们带向什么样的未来?

社交媒体飞速发展,产生了不少网络亚文化,“慢脚文化”就是一种,它一开始只是短视频平台上的一种吸引流量的猎奇手段。

“慢脚文化”一开始并不像现在这样负面,它最初只是在某个短视频App里,那时候的“慢脚”,还挺轻松有趣的。
就是大家模仿一些好笑的动作,做一些夸张的表演,目的是逗大家开心。但是,当点击量变成最重要的事情之后,“慢脚”就开始变得不对劲了。

有些人为了博人关注,开始玩起了擦边球,想方设法触碰规则的边缘,短视频平台呢,为了让用户更活跃,多赚点广告费,对这些不太健康的内容假装没看见,甚至在背后偷偷推波助澜。

“慢脚”这种东西,慢慢变成了低俗、色情内容的代名词,那些还没长大的孩子们,也跟着遭了殃,成了这场追求流量的牺牲品。
“慢脚文化”变味,流量的推波助澜作用巨大,“05后嫁大叔”、“小学生扭腰日记”这类视频标题很抓人眼球,辨别力不足的青少年很容易被这类视频吸引,甚至学着视频里的样子去做。

有些公司和坏人,专门盯上未成年人,想利用他们赚钱,就说能把他们捧成网红、给高薪工作,哄骗他们拍一些很暴露的视频。

他们还会骗小孩说“拍了就不能后悔,也不能告诉爸妈”,让他们想求助都没地方,结果越陷越深。
网络上诸多的“不正常”现象网络上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现象,最明显的是过度追捧“幼态美”,有些男性刻意学习女性的柔弱,一言一行都显得不自然。

另一些女性则疯狂追求年轻的感觉,她们通过不吃饭、勒紧腰等手段,让自己变得瘦得不健康,像一张纸片一样。
这种不正常的审美会让青少年搞不清自己是什么性别,还会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需要重视。

更令人担忧的是,现在青少年中出现了一种“装大人”的风气,而且越来越普遍。
有些未成年人把年纪轻轻就怀孕、谈恋爱当作值得炫耀的事情,在网上到处宣扬自己的“成熟”经历,完全不考虑对错和社会责任感。

更糟糕的是,一些坏人利用青少年不懂事、爱慕虚荣的心理,打着“定制内容”的旗号,诱骗他们拍摄私密照片和视频,然后进行非法的买卖交易。
她也就十四五岁,脸上却涂着厚厚的妆,对着镜头扭动着还很稚嫩的身体,眼神里带着一点不符合她年龄的妩媚。

这段视频在某个短视频APP上获得了非常多的点赞,评论区里充满了“有魅力”、“诱人”这样的评论。
令人担忧的是,有些未成年女孩竟然把年纪轻轻就怀孕当作值得骄傲的事情,还在网上到处炫耀,好像这样就代表她们很成熟,这种现象实在让人感到痛心和惋惜。

你也许会想知道,是什么让一个孩子这么小就有了成年人的样子?原因可能就藏在一种叫做“恋童文化”的网络次文化现象里。
有一种看不见的潮流风暴,静悄悄地包围着许多青少年,让他们在追逐时髦的过程中逐渐迷失方向。

这种文化像一张巨大的无形网,笼罩着年轻一代,青少年在这种文化氛围里,容易盲目攀比,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价值观也可能因此扭曲,甚至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道路。

信息来源:法制日报2024.1.8——慢脚文化”侵蚀未成年人价值观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建议:加强监管彻底清理低俗短视频

现如今很多农村的家庭有很多的留守儿童,他们是最终容易被影响的那一拨,手里的手机就是他们与外界联系的工具。
身边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容易就会掉入文化入侵的陷阱。

“慢脚文化”会让青少年的想法跑偏,误认为有钱就行,享受最重要,学习和承担责任就变得不重要了,这扭曲了他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同时也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长时间接触那些没营养甚至低俗的东西,容易让他们做一些不符合她们年龄的事情。

有的甚至会模仿一些危险的行为,一不小心就触犯法律,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一些儿歌,例如《大香蕉》,在抖音等平台上盛行,甚至两岁小孩都会唱,但是你仔细看这首歌的歌词,真的是儿歌吗?

前段时间还流行“烟卡”、“拆卡”,这些所谓的儿童玩具,其实都在潜移默化的侵蚀着我们的孩子,所以家长们要万分的小心。
全民抵制“慢脚文化”“慢脚文化”的蔓延,事关每个人的健康成长,大家不能视而不见,现在社交平台需要更严格地审查内容,优化推荐机制,不能只顾着流量,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家长要多花时间和孩子相处,了解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教他们如何在网上保护自己。
学校也要加强教育,教学生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假,提升心理素质,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相关部门应该完善法律,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创造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
亲子关系疏远、青少年感到茫然困惑,这些问题都是因为社会节奏变慢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才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代传下去并发扬光大?怎么样才能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怎样才能保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除了上述措施,还要依靠法律的约束、技术的进步和教育的熏陶等多方面共同作用,才能真正为未成年人建立起一道数字防火墙。

只有全社会一起努力,才能构筑起坚固的屏障,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