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识的彰显不仅仅局限于学历,中学阶段的表现也是塑造一个人学养的关键时期。在没有上大学之前,我们的学识展示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而不仅仅是成绩。
有一些从小到大成绩都非常优秀的学霸,其实他们的父母在为人方面以及提供的家教方面都是一等一的好,正是因为如此优越的家教和环境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下一代。
但是好的家教不一定就是高调张扬的,不一定非要和他人分享,有的时候要通过一种低调的内在的力量体现出来,这个时候就有一些父母着急了,因为他们特别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书香世家,很有文化。
那么应该怎么去表现呢?他们就想到了可以通过给孩子起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来体现自己的文化。
于是近两年来我们会发现在学校里仿佛多了很多所谓的复姓名字。可是哪怕在我们的《千家姓》上,复姓也是极其稀少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几个同学会接触到这类的人。
所以父母们发明了伪复姓,比如一个同学姓欧,他的妈妈就给他起名叫欧阳叉叉,让人乍一听还以为这是一个欧阳同学。可是这些名字一旦起的不好了,反而容易让孩子抬不起头来。
相反,真正有文化的家长并不会给孩子起一些过于惹眼的名字,这种名字有可能会让孩子在学校里成为被嘲笑的对象。最近有一位女子在网络上吐槽从小到大一直困扰自己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她的名字实在是太难听了。
她因为这个名字而自卑了39年。大家都在好奇这个名字到底有多难听,其实当女子曝光身份证的时候,很多人才释然,这并不是难听,而是恰好撞了一个职业的名称,那就是门卫。
一个女孩子从小到大被人叫成门卫,在学校的时候估计都会和保安大叔傻傻分不清楚吧?谁会开心呢?女子吐槽说这个名字是父亲给起的,大家都觉得这家人很可能是重男轻女,但是接下来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女子的弟弟紧接着晒出了自己的姓名,原来姐姐叫门卫,弟弟叫门岗。这对父母做的可真的是把一碗水端平了,平等的伤害了两个孩子。
深入学习中华文化,涉猎上千五千年的历史,能够汲取其中的精华。给自己取一个能够体现学识的名字并不难,而我们从小学起就接触四书五经。这些经典蕴含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们学习的根基。
通过学习诗经,我们背诵了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这其中蕴含着许多优美的名字,这些名字不仅富有文学内涵,还能够展现出一个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它不仅是文字的学科,更是连接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层面的纽带,是培养全面素养的关键一环。在这千百年的文化沉淀中,取得一个优雅而富有深意的名字,实际上是对自己学识的一种象征和展示。
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看似简单,好像只是学习中国话,但实际上要深入掌握其中的精髓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语文涉及文字、文学、修辞、历史等多个层面,要想领略其中的深邃内涵,需要不断努力。
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来说说吧?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