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士族尽叛曹操后,曹操所遭遇的残酷、血腥与屈辱你无法想象

小爱客拍车 2025-04-30 17:11:11

兴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4年那会儿,曹操带兵去打徐州,一路上势如破竹,东海那些县城很快就都被他摆平了。他带着大军直接到了郯城外面,给徐州刺史陶谦发了封信,说陶谦要是亲自来认罪,郯城的百姓就能幸免于难。陶谦一看这架势,知道自己挡不住,心里头打起了退堂鼓,琢磨着要不干脆辞官回老家丹杨算了,认栽了。但他又怕曹操派轻骑兵追上来,心里头那个纠结啊,饭吃不下,觉睡不好,最后直接给愁病了。

陶谦这一躺下,徐州那边的兵马就没了主心骨,抵抗力更是一落千丈,都快没心思打了。曹操眼看就要得手,结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硬是把曹操给绊住了,还愣是把局势给翻盘了。

这家伙就是刘备。刘备刚到徐州那会儿,实力很弱,手底下嫡系兵马才一千多人,外加一些乌桓骑兵,还有好几千难民。那场面看着不像去打仗的,倒像是去蹭吃蹭喝的。但陶谦不在乎刘备有多少兵马,他看重的是刘备这个人。他觉得刘备天生就有霸主气质,肯定能守住徐州。所以,陶谦又给了刘备四千丹杨精兵。这样一来,刘备就有了上万兵马,心里美滋滋的,然后就跟公孙瓒说了拜拜,投奔了陶谦。陶谦一高兴,还给刘备弄了个豫州刺史的官当,让他驻扎在兖州、徐州、豫州交界的小沛(注1),帮他挡着曹操。

陶谦又是给官又是送人,其实就是想让刘备帮他挡灾。要是曹操打过来,刘备就得先上。可没想到,曹操压根儿没往小沛那边去攻彭城国,直接就从琅琊那边冲到了郯县。好在刘备也挺讲义气,关键时候带着兵从西边赶来了,在郯城东头和曹操的军队硬碰硬地干了一仗,曹操费了好大劲儿和时间才把刘备给打退。等曹操整顿好兵马,准备再攻郯县的时候,却出了一件谁也没想到的事儿。

结果,兖州那边出了问题。

曹操压根儿没想过,他最铁的老哥们儿张邈,还有他一路走来的得力帮手陈宫,会一块儿在背后给他来这么一下子,把流浪武将吕布给捧上了兖州牧的宝座,反倒让他这个华东的老大,变成了没地盘的流浪武将。

后来,袁绍那边有个叫陈琳的,写了篇《声讨曹操的文告》,里面讲到张邈、陈宫、许汜、王楷这些兖州的大佬们为啥会造反。他说是因为曹操把陈留那位有名望的边让给杀了,这让大家心里都慌了,觉得自个儿也可能遭殃。但我琢磨着,他们造反的主要原因,还是曹操太能惹麻烦了。先是跟公孙瓒、袁术杠上,后来又跟陶谦干架,打了不少没必要的战争,给兖州的这些大佬们添了不少乱子。说白了,曹操地盘扩得越大,手下的人才越多,兖州的这些大佬们就越不爽。其实吧,他们就想在这乱世里找个靠谱的领头羊,挡在前面,保住自己的小日子。可曹操这家伙发展得太猛,野心也忒大,根本不受他们管,只顾着自己出风头。这样一来,他们肯定不乐意啊。

还有啊,曹操把三十万青州黄巾军收编后,让他们去兖州那些没人要的荒地上种地。但种地收粮哪那么快,短时间内还是得靠官府帮忙。兖州那点存粮哪够用啊,所以曹操不光找了个复仇的借口去攻打(抢)富裕的徐州,还肯定从兖州那些有钱有势的大家族手里弄了不少粮食。这些荒地,那些大家族也眼馋着呢,心想咋都让你们曹操和黄巾军占了便宜?曹操你这是胳膊肘往外拐,和强盗勾结欺负我们老实人!我们当然得反曹起义,让你们瞧瞧这天下到底谁说了算!

总而言之,兖州的那些大家族造反是早晚的事,这也是曹操得经历的一关。不过话说回来,陈宫叛变的原因,跟王楷那些本地大佬可不一样,他还有更深层的考量。想想当初,陈宫使劲儿撺掇曹操去争兖州牧那个位子,他还说:“现在兖州群龙无首,朝廷的旨意也传不过来,我去跟州里的大伙儿说说,请曹公来当州牧。有了这个基础,咱们再一步步拿下天下,成就霸业。”你看,陈宫那时候就是想帮曹操打天下,当老大,所以他不太可能去拦着曹操对外开疆拓土。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也感觉陈宫叛变可能有别的内情,就给他加了段跟曹操一起逃难到吕伯奢家的故事,好让他的行为看起来更合逻辑。

说实在的,陈宫背叛的事儿并没那么多弯弯绕绕,背后的原因挺直接。想当年,曹操能当上兖州的老大,全靠陈宫使劲帮忙;陈宫这么卖力,很明显是想着以后能当个像张良、萧何那样的大人物;但曹操一上台,就重用颍川的名人荀彧,还叫他“我的子房”,让他当上了头号智囊;而陈宫呢,虽然立了大功,却没得到应有的待遇,他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五年后,陈宫在白门楼上大喊:“曹操你这逆贼,哪像个明君!”这话就是他心里积压多年的怒火和不甘的真实表达。

这事儿啊,就像是我一心想对着明月表忠心,结果明月却偏偏照亮了那条臭水沟。陈宫满心热忱,打算全力支持曹操成就一番霸业;可谁承想,曹操心里头另有高人,就像是另找了个“张良”!陈宫一看这情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转身就投了吕布,打算在吕布那儿当他的“张良”。他原以为吕布身边连个出主意的人都没有,自己肯定能大展身手,结果呢,吕布这大老粗更不靠谱。陈宫给他出谋划策,吕布愣是一次都没听过。最后呢,白门楼一战,陈宫还是因为心里那股怨气,把自己的命给搭进去了。哎,真是可悲可叹啊!

说到张邈背叛的事儿,其实不光是因为他不满曹操打压豪强、对外扩张,还有另外两个关键原因。头一个,可能是他心里不太平衡。老张在反董联盟里,地位可不低,排在二袁之后,还是曹操的老领导呢。但现在看看,其他诸侯一个个都发展壮大了,张邈却还窝在陈留太守的位置上,没啥长进不说,还得听曹操的差遣,给他当看门护院的。你想想,他心里能是个啥滋味?

但还有个更关键的原因,就是袁绍在背后搞鬼。袁绍这家伙特别擅长摆弄人心,最爱用的招数就是挑拨离间、让别人互相残杀。现在张邈和曹操虽然名义上是他的手下,但经常不听他的话。于是他就想了个办法,让他们俩斗起来,不管是谁输了都得完蛋,赢的那个以后也就老实听话了。

就在这时,张邈因为袁绍摆出的“高傲架子”(或指袁绍打算抛开献帝扶刘虞上位那档子事),直接站出来指责袁绍。袁绍一看这机会,火就上来了,立马让手底下的兄弟曹操去把张邈给做了,好显示自己的威风。但曹操不买账,他说:“孟卓是我的亲朋好友,有错也得担待着。现在天下大乱,咱们可不能自己先窝里斗。”张邈一听这话,表面上对曹操那叫一个恭敬,心里头可是七上八下的。曹操虽然是袁绍的小弟,但这回没动手,下次可就难说了。张邈跟袁绍是老相识了,太清楚袁绍那小鸡肚肠了。以前张景明、刘子琪、吕布这三人,给袁绍打下冀州多大的功劳,就因为点小事儿,袁绍就要他们的命。得罪了袁绍,那日子肯定不好过。再说了,张邈自己是东平国寿张县人,兖州的豪门大户,跟那些反曹的人是穿一条裤子的。所以,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扯旗造反,跟袁曹联盟彻底决裂!不过呢,张邈这人“在东平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连屋门都不出”,而且“既没有带兵打仗的本事,也没有拿刀上阵的胆量”(《后汉书》卷70《郑太传》)。所以,他得找个能打的帮手,正好吕布也正被袁绍追杀呢,俩人一拍即合。

兖州老家起火的事儿,没多久就传到了徐州战场那边:吕布的大军一到兖州,立马就把曹操留在那的大将夏侯惇,东郡太守,给赶跑了,还占了他们的地盘濮阳。兖州那些郡县,因为陈宫早先就安排好了,所以也都跟着起义了。兖州本来有八十多个县,结果最后就剩鄄城这个大本营,还有东阿、范县这三个县,还在曹军手里头。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曹操这个原来管着两个州的大军阀,眼看就要变成管几个小县城的头儿了。

徐州那边的曹军将领们一听到这消息,全都慌了神。这下可好,自家地盘出了乱子,就像是火烧到了自家后院,屁股后面跟着火,这可咋整啊?

还能咋样呢?就先饶了陶谦这回吧,打回去,把本该是自己的东西抢回来!

现在的情况真是十万火急:吕布守着濮阳,正往东逼近曹操的老窝鄄城。另一边,陈宫带着队伍从东武阳渡过黄河,打算攻打东阿和范县。只要这俩地方被叛军拿下,他们就能一路往南,攻下东平、任城,然后把亢父那个险要的地方给封死,那地方就在济宁城南大概25公里。战国时候的苏秦说过,亢父这地儿太险了,车不能并排走,马也不能一起跑,一百个人守着,别人就过不去。要是陈宫占了亢父,再控制了那里的泗水水道,把曹操的援军挡在泰山外面,跟吕布一起围攻鄄城,那曹操可就完蛋了。

情况挺紧张的。两边都在争分夺秒地赶时间。

最终,曹操抢先一步,有惊无险地穿越了亢父那个险要之地,紧接着急匆匆地奔向东阿。到了那儿一看,还好还好,三座城池虽然处境艰难,但都还牢牢掌握在曹军手中,局势尚存转机,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荀彧在鄄城稳坐钓鱼台,那城自然守得稳稳的;至于东郡另外两个城,能保住全靠当地的大名人程昱帮忙。

程昱,又叫仲德,是兖州东郡东阿那边挺有名望的人,他原本叫程立。程立从小时候起,就老做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在泰山那儿捧着太阳。后来黄巾军造反,天下大乱,程立心里头琢磨,这梦可能是老天爷在暗示他,让他去帮一个有能力的老大。那时候,兖州刺史刘岱好几次想让他当两千石的骑都尉,可程立都没答应。不过,等曹操掌控了东郡,程立立马就过去了,还被任命为寿张县的县令。村里人都挺纳闷,程立就笑笑不说话,只是跟大家说了说那个梦。曹操听说了这事,哈哈大笑:“你啊,迟早得成为我的得力助手。”于是,曹操就在他名字里加了个“日”,改成了程昱。说来也怪,改完名之后,那个怪梦就再也没出现过。

大家通常都觉得,程昱这人脑子转得快,计谋多,但就是个文弱书生,没啥武力值。可实际上,程昱身高有一米九六呢,还留着漂亮的胡子,胆子大得很,形象上跟关羽挺像的。就拿那次吕布闹事来说,多亏了程昱,他当机立断,靠自己在当地的声望安抚了范县和东阿的老百姓,又迅速派骑兵去仓亭津(就是黄河边上一个重要的渡口,在山东阳谷县北边)给拦住了。这样一来,陈宫想坐船过黄河打东阿的路就被堵死了,只能绕远路,给程昱争取了时间。最后,他们就这么死守着小城,一直等到曹操打回来。

曹操一回来,立马就找上了程昱,他紧紧抓着程昱的手,因为两人身高差太多,他得抬头看着程昱,眼泪鼻涕都流出来了,说:“要是没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接着,他就让程昱去当东平相,驻守在兖州的大粮仓范县。从那以后,程昱就一直在曹操的老窝兖州待着,他既是尚书又是济阴太守,还管着兖州的大小事务。后来,他又被提拔为奋武将军,这可是曹操起兵时最早的官职,他还被封为安国亭侯。就这样,程昱成了曹魏政权里第一个负责地方军政的大官,也就是军区司令。

不过,程昱可是曹操身边的老将了,从一开始就跟着曹操南征北战,忠心耿耿没得说,曹操也特别信任他。他好几次在关键时刻帮曹操解了围,立下大功,但奇怪的是,他一直没怎么出名,地位也不高。在曹操手下的五大智囊(荀彧、郭嘉、贾诩、荀攸、程昱)里,他总是排在最后。到了晚年,他还主动把兵权交了,整天待在家里不出门。魏国成立后,按说像程昱这种功劳大、本事高的老臣,应该升更高的官才对,可结果呢,贾诩、董昭,还有王朗、华歆这些人,都当上了三公,程昱却只混了个九卿里的卫尉当当。后来,他还因为跟中尉邢贞争面子,被撤了职。总之,程昱的本事和功劳,跟他得到的地位,实在是不匹配。

为啥会是这样呢?

说起来,程昱虽然战功赫赫,但他身上也有个不小的历史争议。在兖州之战那会儿,他为了赢,真的是啥手段都敢用,干了件特别过头的事儿。

郭颁在他的《魏晋世语》里头讲了这么一件事:早先时候,曹操粮食不够吃,程昱这家伙,他是东阿的大户人家,居然把自己地盘上的物资都给搜刮了,给曹操凑了三天的口粮。但这粮食里头,还混了不少用人肉做的干肉!因为这事儿,程昱在朝廷里的名声就臭了,所以他后来也没能升到更高的官位。

这里面的残忍、让人反胃和没办法的事儿,我就不多提了。程昱那脾气,是真的火爆,是个名副其实的急性子、硬汉,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甚至被人诬告说要造反,要不是曹操一直保着他,早就被政敌给收拾了。所以等到曹丕上台后,也不敢太重用他,只是让他回到了原来的职位,继续干卫尉的活儿。

公元223年,太尉贾诩走了,魏文帝曹丕打算让程昱来接手他的位置。可没想到,程昱自己却生了重病,没能挺过去,80岁就去世了。曹丕得知后伤心得哭了,追封他为车骑将军,还给了他“肃侯”这个谥号。程昱的后代里,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啥大人物出现。但过了400年,到了唐朝,他的第13代孙子程咬金,继承了他的勇猛和智慧,为大唐立下了好多大功,成了大家都知道的大英雄。

反正,多亏了荀彧、程昱他们几个的帮忙,曹操总算是挺过了这道难关,但情况还是挺棘手的,军粮也快吃完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硬着头皮去找大哥袁绍帮忙了。那时候,袁绍已经连赢界桥和龙凑两场大战,把公孙瓒赶回了幽州。公孙瓒一回幽州,就跟幽州牧刘虞争权,最后还把他老上司刘虞给杀了,全家都斩首示众,算是独占了幽州。但这么一来,公孙瓒也彻底失去了幽州百姓和士族的支持,离灭亡不远了。这样一来,袁绍就没了啥强敌,势力越来越大,西边收拾了太行山的黑山军,南边又摆平了河内的军阀张扬,东边他还想让曹操完全听他的。结果曹操这时候来求援了,袁绍就顺势提了个要求,让曹操把家里人搬到冀州的大本营邺城去。其实就是当人质,袁绍手下的将领们都得这么做。

这简直是又给人送温暖又趁人危难捞好处,曹操他会不会为了自保,咬牙答应这个不公平的协议呢?

当然不可能,曹操虽然地盘快没了,但他的志气还在。想当年,他好不容易摆脱了袁绍,来到兖州自立门户。现在混得不如意了,哪能厚着脸皮再回去,给袁绍当手下,那对他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好在有谋士程昱的支持,他坚决拒绝了回去的念头。不管怎样,都得咬牙挺住,不能倒下。

袁绍听到消息后,虽然心里头火大,但又担心吕布壮大起来会对自己更不好,没办法,只好派了五千兵马去帮曹操挡这一波(《八家后汉书辑注》里谢承写的那段《后汉书》)。他还让手下臧洪去跟吕布抢东郡的黄河以北那块地(臧洪就这么当上了东郡太守,曹操割出去的那半拉东郡,估摸着就是用来换袁绍帮忙的),这样袁绍的军队就能隔着河对吕布占的濮阳形成威胁。有了袁绍的帮忙,曹军总算是稳住了阵脚,从东边开始往濮阳反打。吕布被困在城里头,心里头那个郁闷啊,就想了个招儿,找来个濮阳城里姓田的大户人家,让他假装是曹操那边的人,骗曹军进城。

富家大户,家大业大,通常来说不太可能会干出那种下作手段去玩反间计,所以说他们的迷惑性最大,吕布挑的这个人选真不错。

结果,曹操一不留神,真的上了当,这下他可急眼了。费了好大劲才爬到今天这个位置,怎么能被一个吕布给搞砸了?

接着,曹操亲自率军,田氏在前面引路,悄悄进了城。大半夜的,濮阳城里静得只能听见风声,夜色可真美,心里头那叫一个痛快。想这迷人的夜晚,吕布的兵马肯定睡得正香。曹操那股爱赌的劲儿上来了,他下令把身后的城门给烧了,意思是这回是豁出去了,只许前进不许后退,不把吕布打趴下,誓不出城。

曹操下了大决心,但无奈的是,他运气不佳。他们刚进城没多久,就听到一声炮轰,原本冷清的街道上突然冒出好多兵马,把曹军快速包围了个严实。曹操狠狠踩了下地,心中暗骂,这速度,肯定是并州骑兵干的!

吕布瞅准机会,知道曹军里纪律最差的就是那些青州兵,他们是流民组成的。他就派精锐骑兵主要攻打这部分军队。青州兵果然不争气,一下子就慌了神,四处逃窜,连带着整个军队都乱了套。曹操一看形势不妙,赶紧和大部队分开,自己一个人往城门那边跑,想突围出去。可运气真背,刚跑到一半,就被一群并州骑兵给围住了。还好这些骑兵不认识曹操,没杀他也没抓他,反而傻乎乎地问他:“喂,站住!你看见曹操没?要是说了,就饶你一命!”

曹操心里头那个复杂啊,又惊讶又开心还带着点恼火,心想:你这家伙才瞎扯呢,一点规矩没有,大人物站在眼前都不认识。就算我知道也不会跟你说,然后他往左边一指,大声说:“刚提到曹操,曹操这就来了,骑黄马的那个就是我。”说话那叫一个镇定,一点不慌,这心理素质,真是没话说。

一听这话,那些骑兵乐坏了,心想逮住曹操那可是大大的功劳,奖金肯定少不了。他们也不想在曹操这儿多耽误,立马调转马匹,撒腿就朝“曹操”那个方向猛追。

曹操脑子转得快,把“曹操”给害了,反倒自己捡回一条命。这时候不走,还等啥时候?他撒腿就往城门那儿跑,结果被自己之前点的火给拦住了。

曹操直喊倒霉,刚从刀尖上逃出来,这又掉进了火坑。难道说,自己点的这把火,要把自个儿给烧成永恒了?这也太离谱了吧!

到现在这地步,曹操只能再搏一次了,他啥也不顾了,直接冲进火堆里。就在这时,城楼上掉下来一根烧着的木头,正巧砸中他的马屁股。这马被吓得一跳,曹操立马被甩了下来。他赶紧用手撑地,可地上全是火炭,手上立马起了好几个大水泡,跟热油煎似的直冒热气。同时,他的头发、眉毛、胡子、腿毛,反正浑身的毛都烧了起来,那叫一个狼狈!曹操抱着自己快烧光了的脑袋大喊:“老天爷这是要我的命啊!”就在这紧要关头,司马楼异赶到了,他把曹操扶到自己的马上,一路保护着逃出了濮阳。

欧洲有句话这么说:再小的人物,也能在历史里头翻个浪。楼异这家伙,史书上就那么一闪而过,地道的小角色。但他吧,在那节骨眼上做了件大事,历史的道路就这么拐了个弯。这就是他的牛气之处,哪怕就那么一闪的牛气。

等到天亮,那些将领们也都逃了回来,一个个脸上脏兮兮的,别提多狼狈了。特别是大将夏侯惇,在混战中不小心被箭射中了左眼,本来挺帅一小伙,这下变成了独眼龙,跟那海盗似的。结果,军里的兄弟们就开始逗他,叫他“盲夏侯”。这可把他气坏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一洗脸照镜子就生气,动不动就摔镜子。他心里那个憋屈啊,想当年自己十四岁就敢杀人,以勇猛出名,打了一辈子鹰,没想到最后被鹰给啄瞎了眼。现在每天还得被手下人这么叫,真是太丢人了。

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爱搞点恶趣味,他说夏侯惇这家伙,眼睛被射中后,居然不舍得扔,直接给吞肚子里了。那场面,想想都血腥得让人反胃。这家伙,不去写好莱坞的恐怖片,真是屈才了。

战斗打成这样,曹军的士气低落得很。不过曹操就是曹操,根本不会被击垮。在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危机后,他居然拍手笑了起来,说道:“这次中了敌人的诡计,我肯定会报仇的!”笑完之后,他才感觉到手臂刚被烫伤,疼得他龇牙咧嘴,一边笑一边吸气。众将领看到这一幕,都忍不住笑了出来,心里这才踏实了些。

第二天,曹操没顾上歇口气,硬撑着受伤的手臂传来的阵阵疼痛,精神抖擞地跑去各个军营看望士兵,给他们打气,还催着加快准备攻城器械。到了第三天一大早,他就带着军队,对濮阳城发起了新一轮的猛烈攻击。

遭遇那么惨痛的失败,居然能立马振作起来,迅速转入反击,这战略反击真是绝了。

公元194年,也就是汉献帝兴平元年的8月,咱们这片大地上已经好久没下雨了。结果,这时候又闹起了大规模的蝗灾。那些蝗虫把庄稼吃得一干二净,导致老百姓饿死了一大堆。曹军待在城外,粮食根本搞不到;吕军呢,城里的存粮也全吃光了。这仗啊,实在是没法再打下去了。算了算了,咱还是先别打了,跟老天爷斗,那是自找没趣。

九月时,曹操回到了他的大本营甄城,吕布呢,也放弃了濮阳,往东边撤到了山阳郡那边,就是现在的山东金乡那一块儿。这样一来,两边的大仗就不打了,开始进入了对着干、谁也不动谁的状态。

到了汉献帝兴平二年春天,也就是195年那会儿,曹操觉得是时候反打了。他火速把曹洪、曹仁,还有山阳那儿的豪族李整的人马都召集起来,一块儿攻打济阴郡的治所定陶县。济阴太守吴资呢,在定陶南城拼死抵抗,同时还赶紧向吕布求救。吕布一听,立马带着骑兵连夜赶去帮忙,结果刚到城下就中了曹操的圈套。吕布一看形势不妙,赶紧带着兵又跑回了山阳郡。曹操的军队就继续围着定陶不放。

好吧,用包围战术引诱敌人增援,这招看起来对吕布很管用,行,咱们就这么决定了!

那年夏天,曹操突然亲自带着最厉害的部队,全力攻打驻守在巨野的吕布手下薛兰和李封。那时候,兖州正闹着饥荒,吕布当然不想丢掉这个大粮仓,所以火急火燎地带兵去帮忙。可没想到,半道上被曹操给埋伏了,打了败仗只能撤退。曹操见状,立马掉头回去,一口气攻下了巨野,还在战场上杀了薛兰和李封。

到现在,曹操总算是把局面给扳回来了。他望着巨野平原上那一片片金灿灿的麦田,心里头那个高兴啊,笑得合不拢嘴。老话说得好,手里粮食多,心里就不发慌。眼瞅着秋天收获的季节快到了,这麦子能大丰收啊。到时候兵马强壮,粮食充足,打败吕布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儿!

吕布心想,这回得跟曹操拼个你死我活了,再拖下去可不行,对自己太不利。他就和陈宫一起,把最后一万多精兵聚拢起来,从东缗那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山东金乡县东北边上,出发去攻打曹操在巨野的大本营。吕布这回运气挺好,正好赶上曹兵都出去收麦子了,大本营里只剩下不到一千人,形势相当危急。可曹操一点也不着急,他沉着冷静地安排:让军中的女眷去守寨墙,假装人多势众,来个空城计,拖延时间,好把主力召回来,再布个埋伏!

一回掉进陷阱是粗心,两回就是倒霉到家,要是三回还中招,那简直就是脑子不够用了。吕布心想,得改,得重新做人,他才不信曹操的大本营会没人防守。往曹营南边一看,树林子密密麻麻的,好像藏着不少兵马。吕布为了保险起见,决定先扎营,再派人去探探那片林子。结果呢,啥埋伏都没有,白白浪费了一整天,吕布气坏了。到了第二天,他一不做二不休,带着大军就去攻打曹营。可谁承想,曹操这回把埋伏设在了曹营西边的河堤上。吕布这回又栽了,而且是第三次,名声全毁了,只能夹着尾巴逃跑,一路上丢盔卸甲的,连指挥作战的战鼓车都给弄丢了。

打完那场仗后,吕布跑到定陶去找吴资,打算和他联手再干一票。可当他琢磨着要打下一仗时,却发现曹操的兵马早就偷偷把周围熟透的小麦全给收走了。要知道,出兵打仗,粮食得先行啊,没粮食还打个啥?吕布没办法,只好和陈宫跑到徐州,去找刘备投靠。曹操这边呢,就分兵几路,一个个地把丢掉的地盘给抢了回来:定陶、昌邑、东缗、东平、任城、陈留,一个个地方都回了曹军手里。到了八月,曹操已经把整个兖州都收复得差不多了,就只剩下一座城还在叛军那。

这座城,是张邈他弟张超死守的地方,名叫雍丘,现在咱们说的河南杞县那一块儿,归陈留郡管。

这可真是个硬茬子,张邈剩下的直系部队,铁了心要保住他们那最后一座城。城要是不在了,他们人也不活了,誓与城池共存亡。

做事得做绝,曹操自然不会给叛军留下翻身的机会,所以他派乐进和于禁两位将领带兵去攻打那座城,一打就是四个月,直到十二月才把城给打下来。张超见势不妙,自杀了。但曹操还不解气,又下令把张家的三族都给杀了。至于张邈,他倒是机灵,早早就冲出包围圈去找袁术求救。可惜啊,还没见到袁术,半道上就被自己的手下给干掉了。

回想过去,陈留的张邈太守和广陵的张超太守,那可是反董联盟里响当当的人物,地位仅次于袁绍和袁术两兄弟。谁能想到,他们俩现在竟会混到这个地步。昔日的英雄豪杰,如今却以悲剧收场。曹操想到跟张邈的那些交情,过去的那些事儿,感情是好是坏,恩怨是多是少,心里五味杂陈,啥也说不出来。

注1:小沛其实就是刘邦开始起兵的那个沛县,那时候它归豫州沛国管。《水经注》这本书里讲了,秦朝时候的沛县城池挺大,所以在县城南边的山丘上,他们又建了个小城来驻扎军队,这个小城就叫小沛。

注2:边让,人们常称他为文礼,老家在兖州陈留郡浚仪县,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他是东汉末年很有名的一位辞赋家和大儒,写的《章华台赋》在当时特别火。大将军何进专门请他出山,连蔡邕、孔融、王朗这些大咖都对他赞不绝口。边让还做过九江太守,不过后来他选择了辞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注3:原本,兖州的行政中心是在它肚子中间那块地方的昌邑。但曹操掌控了兖州后,就把行政中心挪到了北边的鄄城,就是现在的山东鄄城县北边的旧城镇。那地方紧挨着兖州的北大门,就在黄河南边,东郡和济阴郡的交界。为啥选这儿呢?主要是因为曹操是从东郡起家的,那边老百姓都挺支持他。再一个,这儿离冀州也近,跟他的盟友袁绍联手打仗也方便多了。

注4:都督,其实就是一种特别的官职,它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时候的“督军御史”。那时候,君主会派身边的亲信大臣去监督各郡的军队,让他们去攻打盗贼。到了汉末魏晋那会儿,都督就慢慢变成了军区里的最高指挥官。程昱就是最早一批干这个职务的人。

0 阅读:2

小爱客拍车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