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小人被当英雄写进语文课本:18年后水落石出,他被判无期徒刑

阿智通鉴 2025-04-18 03:22:10

1985年7月的一个闷热午后,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内,一纸判决书彻底击碎了一个"英雄"的虚假形象。

这位曾被写入小学语文课本、被誉为"护桥英雄"的刘学保,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法庭上,"英雄模范"刘学保低着头,再也没有当年慷慨激昂演讲时的意气风发。

那个在寒冷冬夜与"反革命分子"搏斗、舍身护桥的感人故事,竟然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一场蓄意谋杀,就这样披着"英雄事迹"的外衣,蒙骗了全国人民整整十八年......

1

上个世纪70年代,在甘肃永登县连城林场,刘学保只是一名普通士兵。

他虽然没有特别出众的能力,却总想出人头地。每当看到报纸上表彰先进模范的消息,他就心痒难耐。

和平年代立功无门,让他逐渐萌生了一个阴暗的想法:既然做不了英雄,那就自己造一个英雄故事。

在精心筹划后,他准备为这个故事找一个主角。通过对林场中工人们的观察,刘学保觉得李世白是个不错的人选。

他平平无奇,为人老实本分,对工作也是任劳任怨,但他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他曾在国民党时期当过宪兵队连长,解放后虽然起义投诚,却因此被划为"右派"。这样的历史污点,让他成为了刘学保眼中最合适的"替罪羊"。

在几天的跟踪后,他已经掌握了李世白的生活规律,李世白每天都会准时去林场上班,晚上有时会值夜班。

这给了他可乘之机。他开始刻意接近李世白,假装关心对方,渐渐取得了李世白的信任。

1967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寒风凛冽。刘学保以"共同巡逻护桥"为由,将李世白骗到了池木哈大桥附近。

当时正值深夜,四周一片漆黑。刘学保简单的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没人后,就拿起工具,偷袭了李世白。

在李世白重伤倒地后,他又用雷管炸伤了自己的左手,来伪造犯罪现场。

事发后,刘学保被紧急送往医院。在病床上,他声泪俱下地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刘学保在林场巡逻时看到大桥上有一个很可疑的身影,走近一看,正是李世白。

李世白正要炸毁大桥,刘学保见状上前阻止,在激烈搏斗中虽然左手被炸伤,但成功保护了大桥,挫败了"阶级敌人"的破坏阴谋。

这是一场刘学保的"独角戏",因为李世白当场去世,根本无法为自己辩白。

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个"英雄事迹"迅速发酵。各大媒体竞相报道,许多报社纷纷发表评论文章,将其塑造成了"保卫文化大革命的英雄典范"。

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刘学保被授予一等功,从一名普通士兵一跃成为省军区党委委员、副教导员,还光荣地成为中共九大代表,受到中央领导接见。

而且,为了起到表率作用,当时的小学语文课本将他的故事写了进去,每一位上小学的孩子都能了解到他的故事。在永登县,还专门建立了刘学保事迹展览馆,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2

然而,李世白的家人并不接受这一套说辞。他们太了解李世白了,这个本分老实的人,一辈子勤勤恳恳,从未做过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怎么可能去炸桥?

但在那个特殊年代,他们不仅无法为亲人讨回公道,反而遭受了更多苦难。

李世白的妻子遭受连累,被迫参加劳动改造,每天都要干最重的农活,根本无门为李世白伸冤;李世白的孩子莫名其妙被扣上"反革命"帽子,没了工作,还进了监狱。

一家人背负着"反革命家属"的沉重包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但他们从未放弃希望。十八年间,李世白的家属和一些正直的群众始终在为真相奔走呼号。

林场的许多老职工都站出来作证:李世白为人本分,从未有过任何反常举动。

几位退休老干部更是冒着压力,多次为此发声。他们说:"李世白是个好同志,这个案子一定有问题。"

1978年后,随着时代变迁,真相终于露出曙光。多位林场职工联名申诉,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

1982年,兰州市委决定对此案进行复查。次年,一个军地联合调查组成立,开始重新调查这起震惊全国的案件。

调查人员发现了诸多疑点:首先,经过走访调查,证实李世白案发当天根本未离开林场,不可能获取炸。

其次,刘学保声称在阻止炸桥过程中,与李世白进行了殴打,但他的右手却完好无损,这与常理不符;再者,在爆炸现场,找不到任何李世白预谋作案的证据。

而且,刘学保前后几次供述中,关于案发经过的描述存在明显矛盾。

3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真相浮出水面。有知情人透露,案发前刘学保曾四处打听获取炸药的途径。

还有目击者称,当晚听到爆炸声后,只看到刘学保一个人在现场,并未见到有搏斗痕迹。种种证据表明,这起"英雄事迹"背后隐藏着一个骇人听闻的谋杀案。

1984年,在掌握了充分证据后,检察机关对刘学保采取强制措施。经过严密侦查,检方向法院提起公诉。1985年7月,这起尘封18年的冤案终于水落石出。

法院判决后,永登县委立即发布了《关于为李世白同志平反的决定》,并召开万人大会,公开恢复了李世白的名誉。

政府还妥善安置了李世白的家属:其妻子和女儿获准落户宝鸡市,长子恢复原职,长女调至兰州工作,并协助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

这起假英雄案件的真相大白,震惊了整个社会。那些曾经被写入教材的"英雄事迹"从课本中删除,刘学保事迹展览馆也永远关闭了大门。

这起假英雄案件在当时轰动了全国。

在那个年代,一个普通士兵竟能凭借凭空捏造的故事登上英雄宝座,而一个无辜者及其家属却要承受长达十八年的冤屈。

刘学保案警示我们:英雄不是靠编造出来的,更不是靠践踏他人尊严和生命铸就的。

真正的英雄,是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是在黑暗中坚持寻求真相的人,是敢于向不公说"不"的人。

今天,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最值得铭记的,不是那个轰轰烈烈的虚假英雄故事,而是那些坚持追求真相的普通人。

是他们的坚持,让公平正义最终得以彰显;是他们的执着,让历史的天平重新归位。这些无名英雄的故事,才是最值得载入史册的篇章。

参考资料

刘学保——百度百科

0 阅读:64

阿智通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