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墓园中的日本跪像是谁?日方要求拆除,中方:你先拆靖国神社

历史博览馆 2025-04-01 13:34:06

在云南省腾冲市西南1千米的叠水河畔小团坡下,坐落着一座占地面积37884平方米的墓园,名叫国殇墓园,是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腾冲战役而修建的。

在国殇墓园之中,面朝着埋葬的烈士,跪着四个日本军官的雕像。

上个世纪90年代,为了改善当地落后的经济水平,通过招商引资,当地政府与日本最大的军工企业三菱重工达成了合作意向,后者将在这里斥资10亿建造一条汽车生产线。

如果生产线能够顺利建成,这将为当地的人民带来非常多的工作岗位,生活水平也能拥有质的飞跃。

然而,就在讨论合作的细则时,三菱重工却提出了让当地政府与人民绝对无法答应的条件。

那就是拆除跪在国殇墓园之中的那四个日军跪像!

当地政府立刻拒绝了日方的这一无理要求,并且中断了这次合作,这已经不是日本人第一次向我国提出这个要求了。

跪在国殇墓园中的跪像到底是谁?为什么日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我国提出拆除的要求,这一切都还要从那一场悲壮的战役说起。

一、日寇占领腾冲

腾冲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文献记载:城背依靠凤山,城高二丈五尺,厚一丈八尺,门深七丈,广十二丈,门扇包铁,楼高四丈,重檐三叠,周匝严实七里三分,全用坚硬的大理石条筑成,整座城池坚固厚实、易守难攻,号称极边第一城。

但是,就是这么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却因为汉奸的出卖,令日寇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此地。

1942年,日寇进入腾冲之后,血腥镇压当地的抵抗组织,并且在城内烧杀抢掠,将这座古城变成了人间炼狱。

二、沦陷区内的抵抗

日寇占领腾冲之后,大同医院院长杨毓华被俘,他是国民党元老李根源的女婿。

残忍的日寇从他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用肉上的血在墙上写下:“战旗所向,皇威浩荡,东亚圣战,武运久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堆尸如阜,血流如江。”

得知此消息的李根源义愤填膺地写下《告滇西父老书》,大声疾呼:“云南已是战区,滇西即是战场”,“我父老必抱定更大的牺牲决心”,“虽毁家纾难,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

63岁高龄的李根源不顾正在生病的身体,毅然带兵西上抗敌。

同时,国民政府专员尹明德到腾边各上司地,宣慰各上司一致抗日,形成了各族各界抗日统一战线,奠定了滇西抗战必胜的民众基础。

中国正规军预备二师自1942年5月15日进入腾冲县境内后,先后发起了“橄榄寨战斗”、“勐连伏击战”、“尹家湾伏击战”、“腾南蛮东游击战”等诸多战斗,均予敌不同程度的打击。

三、滇西反攻

1943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英美逐步将反攻缅甸提上了议题。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队发动缅北战役,在经历康河谷战役和孟关战役之后,于1944年4月逼近印支那。

与此同时,英国驻印边境的军队却被日军打得节节败退,紧急向中国求援,要求中国给予滇西日寇打击以减轻其压力。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多次致电蒋介石,要求他发动滇西反攻,以牵制日寇。

5月,滇西反攻正式打响,参战部队为11、20两个集团军共16万人,由卫立煌担任远征军司令。

四、强渡怒江

1944年5月6日,美国的“飞虎队”倾巢而出,数百架轰炸机、战斗机遮天密布,向日寇各大阵地发动袭击,为中国远征军前往怒江创造条件。

5月11日拂晓,随着卫立煌的一声令下,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共五万人,从怒江东岸共十二处,迎着敌人的炮火和子弹强渡怒江。

在顺利渡过怒江之后,中国远征军迅速站稳了脚跟,建立和巩固起前沿阵地。

当时,纽约时报发表社论,认为中国军队的怒江攻势“是对敌人心理上的一个猛击”,“是中国经日军长期攻势后力不减的象征”。

渡过怒江之后,第20集团军所辖第53军、第54军、预备第二师为右翼攻击军,向腾冲进攻!

五、攻占来凤山

占领腾冲的日寇是藏重康美率领的第148联队(缅甸方面军、第15军、第56师团),他们自侵占腾冲以来,一直坚固城防,加筑防御工事。

腾冲地处盆地,四面环山,东面为飞凤山、西面为宝峰山、南面为来凤山、北面为蜚凤山。其中尤为来凤山最为重要,该山高1914米,可以直接俯瞰腾冲。

7月26日午时,在飞机的掩护下,中国远征军集结优势兵力向来凤山五个堡垒群发动猛攻,官兵们以血肉对抗坚固的堡垒,最终经过三日的血战,拿下胜利。

与此同时,其他三座山也被拿下,远征军对腾冲形成了围攻之势。

六、围攻腾冲

7月27日,第20集团军打响了围攻腾冲的战役,而被困于城内的藏重康美也接到了死守等待救援的命令,这决定了这场战役将会是一场残酷的血战。

第20集团军经历接连的战斗,此时的兵力已经锐减至3.2万人,腾冲的日军守军也因为连日战斗,只剩2000余人,但是因为坚固的城防以及密集的碉堡群,令这场战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8月2日,第20集团军在美军飞机的配合下,开始向腾冲全线发动进攻。官兵们先用炸药破坏城墙,然后用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攻击枪眼,但是由于日寇工事坚固、火力密集,攻城均以失败告终。登城部队则利用云梯爬上城墙,但是刚进入城内就被星罗密布的机枪所击退,伤亡十分惨重。

第20集团军就此与日寇展开了拉锯战,在连续的几日里,第20集团军对日寇工事展开狂轰滥炸,美军的飞机也进行连续的轰炸,虽然打开了几个缺口,但是始终无法推进。

针对城墙缺口的抢夺,中国军队发起了无数次冲锋,但是均被日寇的密集火力击退,几日来死伤严重,尸横遍野。

8月13日,战局发生重大改变,日寇指挥部所在的东城门被炸开,指挥部内的藏重康美以及32名重要官员被炸塌的砖石掩埋毙命。

中国官兵们利用这个机会英勇冲锋,攻入城内!指挥部全灭对驻守城内的日寇士气造成了极大的打击,第九中队队长太田正人继任总指挥,收拢起残余日寇与中国官兵们展开了巷战。

城内的机枪碉堡非常密集,虽然突入了城内,但是中国官兵们损失惨重,难以推进。

在总攻受挫后,中国军队采用了步步为营的战术,先用炮弹打开一个工事,然后用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摧毁其火力点,占领之后进行巩固,再向下一个工事进攻。

8月28日,腾冲城内的防御工事已经被拔去大半,而中国军队则因为伤亡太大,连军部、师部的直属部队也加入了战斗。

9月6日,太田正人以及其残部被围困在一个工事之内,次日午夜,他带着残部趁夜突围,被当场击毙,其他人或被击毙,或被俘,只有少数人逃走。

9月14日上午10时,第20集团军彻底摧毁城内最后一个日寇工事,经历47天的激战,腾冲光复。

而此时的腾冲已经没有一处完整的房屋,遍地弹坑,烈士的遗体几乎躺满了整座城市。

此战,第20集团军牺牲8440人,负伤12738人,日寇55人被俘,其余全部击毙。

七、战后纪念

腾冲是整个抗日战场上,国民党军队收复的第一个县城,具有极高的政治意义。国民政府在当地建立了国殇墓园,以纪念这一场惨烈的战役。

除了安葬有壮烈牺牲的烈士外,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也将日寇的尸体埋葬在了国殇墓园中,立有矮碑,名“倭塚”。

日寇曾在腾冲犯下人神共愤的滔天罪行,为了表达对日寇的憎恨,当地军民在倭塚之中立下了四座跪像,分别为第148联队队长藏重康美、第九中队队长太田正人、中将迈腾以及佐贺。

自墓园修成之日起,日方就不断地要求中方拆除这四座跪像,但是均遭到了中方的拒绝。

想要拆除这四座跪像,中国政府给出的条件也很简单:

1.拆除靖国神社

2.日本政府公开向国殇墓园中的所有烈士道歉

3.日本政府为自己在抗日战争中犯下的累累罪行公开道歉、忏悔

如果日本政府不答应这三个条件,这四座跪像就会永远跪在我国的领土之内!

时至今日,日本政府依然没有答应这三个条件。

每当游客们来到国殇墓园,回忆起那段悲壮的历史,看着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墓碑,无不潸然泪下。

日本政府如不道歉,又怎能平息中国人民的怒火,又怎么令这些烈士在九泉之下安息?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