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25日,美参议员戴安斯才刚结束访华,在面对“关税提问”时闭口不提,被不少人视为“交涉失败”。
次日我国外长王毅就接见了另一位美国贵宾,并在会晤过程中,直接表达了坚定的“中国态度”。
24小时,中美两国上演“接棒外交”,究竟是两国关系“回暖信号”?还是又一轮“博弈试探”?
更重要的是,美方来的人到底是谁?中方又表达了什么态度?

此前美国媒体爆了一个“大料”,宣称听了不少美国官员的话后,断定出马斯克将会直接前往五角大楼去听“中美战争”的密报。
对此就连特朗普都站出来辟谣,但是这一番“辟谣言论”却透露出来另一个“重要信号”。
约1周前,特朗普第二次进行辟谣,对比上次仅针对谣言的反驳,此次特朗普公开表态称美国“不想与中国发生潜在战争”。
虽然特朗普嘴上是这么说的,但时下美国“关税大棒”乱舞,地缘局势上又动作不断,如即将展开的“肩并肩”联合军演,就联合其他7国跑到了“南海范畴”。
就这?怎么能算是“不愿意找事”?至少美国真有这个想法也应该派负责外交的国务卿鲁比奥来中国“聊一聊”吧?

只可惜,就算特朗普和鲁比奥有这个想法也很难实现,就鲁比奥于2020年被中国制裁,随着其就任美国国务卿会否受影响一事,中方也只是表示“将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言外之意,中国态度就是制裁不可以取消,所以中美两国也可以有“其他”高层级官员的接触。
日前带着“特朗普上任后首访中国华的美高层”这一标签的美参议员戴安斯来到了中国,不过其访问成果可谓“一言难尽”。
虽说在会晤行程中,戴安斯不仅与中方高层会晤,还现身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与苹果、黑石等近30家美企高管热聊。
与此同时,苹果等美企巨头高调表态“看好中国市场”这一场景一度被解读为美国重燃对华合作的“破冰点”。

但在最后离京前,戴安斯却再次提及所谓的“芬太尼问题”,这句话直接让其“希望美国可以向中国出售更多商品以增加就业”的想法成为“泡沫”。
不少专家认为此次戴安斯的对华交涉应该算是以“失败告终”,毕竟这种“一手示好、一手施压”的策略对中国来说“不太管用”。
而这种现状,更是折射出美国政治界的“认知分裂”,有人希望通过贸易从中国市场中分得红利,也有人又试图通过“议题操弄”来给自己增加政治背书。
那么中国如何应对这一情况呢?事实上在戴安斯前脚离京,王毅后脚会见格林伯格的安排中,就体现了中方对美外交节奏的把控。
因为戴安斯作为美国议员,代表的主要还是两党部分人士的统一意见,但说到左右特朗普的举措其实力度并不算太大。

而此番访华的格林伯格却拥有“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的身份,可以说代表的是美国商界和民间的声音。
此番会晤里,格林伯格对华态度较为理性,其与王毅的对话主要聚焦在“落实两国高层元首共识”、“扩大合作”等关键词。
对于与戴安斯的“不欢而散”,此次中美对话里王毅也再次强调了中方态度,那就是中美关系正处于“重要关口”,所以“加强交流、管控分歧”应该是主基调。
格林伯格也做出回应称,两国确实需要“运用经验和智慧实现和平繁荣”。
回顾这场会晤,传递出最重要的信号就是:中方始终对沟通持开放态度,但美方若继续“说一套做一套”,那么互信很难重建。

事实上,为了缓和中美关系中方早已经做出了“低调表态”。 上周才公布的1月份美债数据里显示,中国在连续减持后“罕见”的增持了18亿美元美国国债。
这对日前无奈宣称“无法保证美国经济不会衰退”的美国财长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与此同时27日我国国防部也宣布,中美两军交往已经形成初步共识,为稳定做贡献。
种种信号都证明了中国开放的态度没有“弄虚作假”,目前唯一问题就是特朗普到底能否协调好美国内部对华政策的多重诉求。
对于此次格林伯格来访,证明了美国民间与商界是渴望稳定供应链和拓展市场,但政界却始终受制于“选举政治”和“两党倾轧”而迟迟无法定论。
特朗普在“对华强硬表态”与“务实合作”之间来回切换不单源自其商人本色的“讨价还价”方式,更蕴含了美国内部撕裂的困境。

日前特朗普还曾主动表态过:关税制裁可以取消,不寻求对华开战。但同时他也酝酿4月初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此举更被外界视为针对中国的“精准打击”。
尤其是当戴安斯才刚宣称希望接下来安排两党参议员访华的行程,不足48小时,美国就搞了一个“大动作”。
26日,美国将50多个中国科技企业加入“实体清单”其中包括浪潮集团等多家涉及“AI开放”领域的领头羊。
这证明了在“科技领域”美国对华的“遏制”仍然没有收手,更证明了美方“反复无常”仍在继续。
回看中方的应对策略却始终展现出高度连贯性。无论是接待戴安斯时强调“欢迎更多美国议员客观了解中国”,还是与格林伯格会谈时重申“平等协商解决关切”。

这些话都指向同一逻辑:中国始终将对话大门敞开,但合作必须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立场。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细究起来在戴安斯访华与王毅会见格林伯格两件事的大背景中,还隐藏着另一条“关键线索”。
3月以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先后出访加拿大和沙特,安抚美国“盟友”和促进“俄乌和谈”,证明当下美国重心仍在西方事务之上。
所以不管对华派出谁、说了什么都难免“拖着中国”的可能性,我国在保持“开放”之余,也需要避免落入陷阱。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马斯克将听取对华开战简报?特朗普紧急辟谣》
环球网《特朗普再驳斥“马斯克听取对华作战计划简报”传闻:不想向任何人展示,也不想与中国发生潜在战争》
环球网《王毅会见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董事会执行副主席格林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