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苏辙的中秋互答

雪落沁香 2020-10-01 02:07:14

最思不过中秋月,才下相思,又害相思。提起中秋吟诗,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月光诗人苏轼。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为词人,东波无愧千古词圣。作为政客,苏轼又显得略微迂腐。因与当权变法者王安石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各地为官。熙宁九年的中秋,密州皓月当空,银辉泄地,已与胞弟苏辙分别六年的词人,不禁望月怀远,心潮起伏。酒醉,心醉,醉别离愁,醉见思愁,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乘酒酣正兴吟出中秋词魁。

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宁十年,苏辙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熙宁十年,东坡赴任徐州知州,同是天涯沦落人皆造贬谪的兄弟二人同行共聚百余日,终于度过了一个团圆的中秋。然而佳节过后,词人苏辙又要离开,一时心绪难平。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分分合合,吾亦成为故人。人生有几个七年,这高朋满座,宾主尽欢,明月西沉后,却对影三人,前途未卜。

一门三苏子,作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两位,无疑是历史上闪亮的打虎亲兄弟。耀眼了整个词坛的苏东坡也未遮住胞弟的光环。文章千古事,以散文擅长的苏辙与兄长的中秋互答,虽逊于苏轼却情比明月,相思相望倍相亲。

2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