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要想富,先修路!近几年,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还获得了“基建狂魔”的称号,这也不是白叫的,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形成了密集的高速公路网络。
根据2021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高速公路的日均收入高达18亿元,但是全年高速公路债务达到了7.49万亿元,然而,美国的高速有将近90%都是免费的,却依然能够实现盈利。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如今的局面呢?美国的“免费”公路为何能够盈利?
中国的高速公路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私家车早已不是奢侈品,而是出行必备。
2024年6月底的数据表明,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4.4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达到了2472万辆。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游,一脚油门踩下去,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中国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也为自驾游提供了很多便利。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的总里程已经突破了19万公里,更令人瞩目的是,去年我国的新通车高速公路里程,也创下了近十年最高的记录,达到了8197公里。
庞大的里程对应的2021年度通行费收入超过6600亿元,这就相当于,中国每天的高速通行费就有18亿元的进账。
从通行费来看,我国的高速公路早就应该收回成本,开始进入盈利阶段了,可数据却显示,全年的负债仍然高达7.49万亿元,比铁路行业6万亿的债务还高。
这让很多人都感到疑惑,难道这里面有什么猫腻吗?
真的有猫腻吗
正常情况下,资金、人员和材料齐备之后,才会开始动工,彼时,我国的经济情况并不乐观,只好反其道而行之。
1984年,国家出台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也就是说在坚持发展非收费公路为主的前提下,适当贷款修路,建成后收费还贷,以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
到了1988年,中国才修建好第一条公路,比德国晚了足足半个世纪,比美国晚了三十年,中国修建高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交通落后的局面,服务社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这样来看,其公益性质大于盈利属性,直到2002年前后,我国才开始大搞高速公路的建设,解决“行路难”的问题。
在这之后,中国高速公路的修建里程成倍暴涨,从2001的1.9万公里,大幅增长到了2024年的19万公里,从“一无所有”走到了“世界第一”。
然而,事情都是有两面的,旧公路的修建成本还没有收上来,新公路又开建了,这就导致新建的高速公路越多,欠下的窟窿越大。
尽管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过路费属于较高水平,但是绝大多数的收益都拿去偿还贷款和利息了,并没有落到国家的财政上,这是因为高速贷款的利息太高了。
比方说2021年,全国的车辆通行费达到了6630.5亿元,可支出却高达1.29万亿元,将近是收入的2倍,而且这当中还有82%都要被拿去还本付息。
除去税费的话,就只有14.6%的支出被用于公路的经营和维护,面对这么大的收支缺口,只能继续借款,形成了“借钱还钱”的恶性循环。
除了还本付息,中国的高速收费站比较密集,这部分的人工费又是一笔支出,法定节假日期间,中国还会实行免高速费通行。
不过这不能全怪“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毕竟,要是没有这个政策的话,中国的高速公路发展不会这么快,那么美国为什么能够盈利呢?
美国的高速公路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美国的高速公路看似是免费的,实际上有“隐形收费”,美国高速公路采用“间接收费”为主,直接收费为辅的方式来实现盈利。
在美国,有90%以上的高速公路实行的是免费通行,其建设和维护资金主要来源于收取税费,也就是联邦燃油税和州燃油税。
有数据显示,联邦燃油税为每加仑18.4美分,各州平均附加税约30美分,剩下州际公路、桥梁、隧道等10%的公路,采用直接收费,收费标准通常较低。
比方说,纽约州部分路段按车型收费,小型客车单次通行费约2到5美元,货车则根据轴重和里程收费,这些税收直接注入“联邦公路信托基金”,用于公路系统维护。
也就是说“用路多,缴税多”,看起来还挺公平的,这部分的收费就已经基本覆盖了成本,不仅避免了直接收费的不便,还不需要设立密集的收费站。
美国汽车保有量比较高,大概有2.83亿辆,被称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为美国的高速提供了相对稳定充足的税收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州际公路系统在20世纪50到60年代就已经基本建设完成了,建设资金通过燃油税和联邦拨款完成,债务早就清偿完了,当前税收主要用于维护,财政压力较小。
不过通过税收实现“隐形收费”,不是因为美国人更加聪明,而是一种无奈之举,美国黑帮较多,要是设立收费站的话,再过个几百年也不可能实现盈利。
能够让黑帮胆寒的只有美国的税务局,它们对逃税对象无差别打击,不管是什么身份,都一视同仁,所以黑帮不敢在美国税务局面前搞小动作。
美国高速公路的盈利核心在于税收主导的稳定资金链、低成本的规划和维护,以及市场化补充机制。
相比之下,中国需要通过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优化债务结构、探索燃油税补充收费,并提升运营效率,才能打破如今的困境。
尽管两国模式差异显著,但美国经验为中国破解高速亏损难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信息来源:
发布于华声在线2025年02月21日关于通车里程创近10年之最,2024年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8000公里的报道
发布于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12月24日关于收费公路三问:为何亏 何时停 怎么收的报道
发布于界面新闻2023年01月30日关于虞明远:如何化解近8万亿高速公路债务?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