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算法助力电池研发,屹艮科技缩短研发周期,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睁开一只科技眼 2025-04-04 03:49:06

来源:科技眼

近日,在深圳南山的一间办公室里,一场关于未来电池技术的对话正在展开。这里是深圳市屹艮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团队,如今正在用科技书写自己的传奇。首席科学家郑家新教授坐在办公桌前,目光中透着坚定,他向记者介绍他们自主研发的电池材料仿真软件——一款可以大幅缩短电池研发周期的“魔法工具”。

传统的电池研发过程,如同黑暗中摸索,需要通过大量实验来寻找最佳配方,就像爱迪生当年测试上千种灯丝材料,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然而,屹艮科技的这款软件,就像为科研人员装上了一盏“探照灯”,能够通过算法预判材料性能,把几个月的实验压缩到几天之内,极大提升了研发效率。这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对整个行业的颠覆。

在屹艮科技的实验室里,工程师们轻点鼠标,屏幕上便浮现出一个微观世界——锂电池的材料结构被清晰展现出来,仿佛置身于一片由原子构成的宇宙。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他们打造的电池设计全栈平台,这个系统能够高效整合信息流、数据流和操作流,让电池研发从“碰运气”变成“精准计算”。

事实上,工业软件的自主研发一直是中国科技界的痛点。长期以来,这一领域被欧美巨头垄断,中国企业想要在高端制造领域突围,往往受制于人。而屹艮科技的崛起,正是打破这一垄断的关键一步。从一个仅有十几人、租住在小办公室的初创团队,到如今获得“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质,屹艮科技用实力证明了国产软件的可能性。

他们的核心技术被形象地比喻为“三把金钥匙”。第一把是“材料工坊”,它可以在几乎没有实验数据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评估电池材料的性能。如果说材料工坊是“外科医生”,精准解析材料属性,那么“电芯工坊”就是“预言家”,能够预测电池的寿命和老化曲线。而“智芯工坊”则像是电池的“健康管家”,可以提前发现电池的“亚健康”状态,避免突发故障。

谈及屹艮科技为何能在短短几年间取得突破,郑家新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最好的试验场。他们与国内多个新能源龙头企业紧密合作,获取大量真实数据,使得算法得以高速迭代,形成了技术上的“弯道超车”。这不仅让他们在新能源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也让他们开始思考更远大的目标——构建覆盖整个工业领域的智能设计系统。

郑家新教授的科研之路,与深圳这座城市的创新氛围密不可分。2013年,北京大学在深圳筹建新材料学院,他作为核心专家被引进,并深度参与产学研合作。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国内高端制造业对国产材料仿真软件的需求极为迫切,而当时市场上的主要软件都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这让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电池技术的发展,关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也关乎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在这个赛道上,中国企业正在从跟跑者变成领跑者,而屹艮科技的故事,正是其中一个缩影。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国产工业软件崭露头角,真正实现技术自立自强,让“卡脖子”问题成为过去式。

0 阅读:0

睁开一只科技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