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青菀杳声闻
编辑 | 青菀杳声闻
中国AI在世界上的位置谁都能看明白,下一次科技革命的锚点就在AI或能源领域,因此我国AI水平的高低,是个很令人关心的话题。
不少人都猜测:我国在AI领域投入这么多,发展这么快,是不是能和美国掰掰手腕呢?
事实令人大失所望,清华研究员刘嘉的解释,给期待者浇了很大“一瓢凉水”。

清华研究员刘嘉
清华大学的心理系主任刘嘉,兼修心理学和无线电信息工程,他领导的脑与智能实验室,致力于理解智能的本质,堪称中国AI研究的前沿。
这份资历,足以证明刘嘉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的权威性了。而刘嘉却在采访中,对中国的AI水平不那么“看好”。
尽管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刘嘉指出,中国的AI研究总体上仍处于第二梯队。

甚至在第二梯队中,中国都不是最顶尖的,诸如英国和德国之类的老牌强国,才是第二梯队的顶尖国家,中国还要靠后一点。
至于AI领域的第一档,刘嘉表示只有美国,美国在研究和实验的各个方面,都远超其他国家。
这个回答,实在超出了大多数网友的预料,很多人都想到,中国的AI还会“落后”于主流!
而刘嘉也在后续采访中,给观众们解释了,中国AI落后于美国的原因。

人工智能
中国AI为何落后?在刘嘉的解释中,中国与美国的AI差距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包括人才、研究氛围、战略规划等多个方面。
人才流失是中国AI发展的一个严重短板。作为全球第二大AI人才储备国,中国在高端人才的数量上远远落后于美国。
大量中国顶尖人才赴美深造后,回国比例不足20%,这意味着中国本土,难以积累足够的高水平研究力量。

赴美留学
虽然近年来,国内高校加大了对AI方向的培养力度,但毕业生多缺乏实际项目经验,难以与国际前沿研究接轨。
人才的匮乏,使得中国在AI基础研究领域始终被动,限制了技术突破的可能性。
而科研环境和研究氛围的不足,进一步制约了中国在AI领域的进步。

研究环境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学术氛围尚显保守和封闭,缺乏对原创性研究的足够支持。
在美国,开放的研究环境和多元化的学术生态,极大地促进了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中国的科研环境则更注重成果转化,研究者往往被短期利益所驱动。
这种过于功利化的倾向,不仅使得基础理论研究难以深入,也让企业和投资者,过于关注AI能带来的商业价值,忽视了长远规划的重要性。

关注商业价值
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受限问题,也非常突出。要知道AI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算力支持,而高端GPU等硬件设备成为制约中国AI发展的瓶颈。
在全球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技术封锁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在硬件方面的劣势。
这不仅影响了现有技术的优化,还对未来技术的突破形成掣肘,令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

高端GPU
更让人揪心的一点——中国在AI领域的基础研究,相较于美国依然薄弱。
AI的核心竞争力源于算法和理论创新,而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投入与成果,尚难以匹敌美国顶尖机构。
例如,美国的OpenAI和DeepMind等机构,在通用人工智能(AGI)等方向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而中国缺乏类似的世界级研究中心。

OpenAI
企业高层对AI的长期意义认识不足,使得高风险、高回报的前沿研究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所以在全球AI创新指数排名中,美国多年来稳居第一,而中国则难以真正进入领先梯队。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中国的跨学科融合的欠缺,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ai 技术背景下跨学科学习创新实践
AI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尤其是脑科学等领域的协同研究,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尚显浅薄,缺乏深入的跨学科合作。
这种局限性使得中国,在AI技术的多元化发展上面临困难,限制了其创新能力和应用深度。
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共同制约了中国AI的快速发展。 那么,中国发展AI领域,就没什么独特的优势吗?当然有!

中国AI
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独特优势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AI发展中面临一些挑战,但同时也具备许多独特的优势。
数据资源是中国发展AI的重要基础。在AI技术中,数据被视为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的关键“燃料”。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其数据规模无与伦比。

相关报道
无论是电商交易、社交媒体互动,还是移动支付的普及,都使得中国能够积累海量的高质量数据。
这些数据不仅丰富了AI技术的训练样本,还使AI在实际应用中更具优势。
在产业结构和市场规模上,中国也具备显著优势。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为AI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制造业产业链
中国消费市场也是规模庞大,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高,这为AI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广阔舞台。
例如,从智能家居到无人超市,从智能客服到在线教育,中国市场为AI技术的快速落地,提供了理想环境。
国内众多行业,都在积极引入AI技术以优化生产效率,为技术迭代提供了大量实践机会。

未来生产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AI技术应用的广泛性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
从智慧城市到精准医疗,从无人驾驶到工业机器人,中国的AI应用场景多样且规模庞大。
这不仅是技术研发的重要驱动力,也为AI技术提供了大量的验证机会。

模块化巡检机器人
阿里巴巴、华为等企业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已经改善了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问题,而中国的物流巨头京东、菜鸟网络,利用AI技术大幅提升配送效率。
中国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突破方面,还需要持续努力。但凭借这些优势,中国完全有可能在未来,实现“AI强国”的人转变,最终在全球AI竞争中占据引领地位。
如果下一次科技革命,真的发生在AI领域,中国无论如何也不会掉队了!

人形机器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源: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逐渐“涌现”出“意识”|专访刘嘉

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