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妮剪个头发,这事儿也能上热搜?最近体育圈出了个新鲜事儿,短跑运动员吴艳妮剪了个短发,结果山东的《济南时报》愣是给写成了一篇“技术流”报道。
说是这头发一剪,好家伙,每天省下38分钟洗头吹头的时间,全用来练核心力量了。更绝的是,人家还给算得清清楚楚:触地时间缩短0.02秒,起跑反应快了0.128秒,连空气阻力都减少了0.15%,相当于又省了0.01秒。看到这儿,我差点一口茶喷出来。这不知道的,还以为吴艳妮是去参加理发师大赛,而不是田径比赛。当然,人家《济南时报》也说得头头是道,引用了“上海训练基地的监控数据”。
可这数据怎么来的,谁验证过,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这下好了,网友们炸开了锅。有人说:“这也能写成新闻?媒体是实在没东西可写了吗?”还有人调侃:“照这么说,以后田径场上都得是光头,干脆比谁的头更亮算了。”更有人直接开怼:“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能不能尊重一下运动员的汗水?”其实,运动员换个发型、穿件新衣服,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就像咱们普通人换个心情,想换个造型一样。
非得上升到影响比赛成绩的高度,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竞技体育,拼的是实力,是日复一日的训练,是永不放弃的精神。哪能是剪个头发就能立竿见影的?就好比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产品和服务,而不是老板换了身新西装。当然,我也理解媒体的难处。
现在这流量为王的时代,不搞点噱头,谁来看你的报道?但凡事得有个度,不能为了博眼球就罔顾事实,更不能把运动员当成炒作的工具。退一步说,就算这头发真能影响成绩,那也是人家吴艳妮自己的选择。媒体非得揪着不放,是不是有点吃饱了撑的?再说了,体育报道的重点应该是比赛本身,是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而不是这些无关紧要的细节。
就像咱们看足球,关注的是精彩的进球和团队配合,而不是球员穿什么牌子的球鞋。说到底,媒体的职责是客观报道事实,而不是添油加醋地制造话题。与其挖空心思地找“新闻”,不如多关注一下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多报道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体育是公平竞争的舞台,是展现人类力量和美的盛宴。别让这些乱七八糟的炒作,玷污了体育的纯粹。剪个头发而已,真的没必要上纲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