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手妈妈的无奈,不是疲惫,而是家人常说这4句话​

说情感的驿站 2025-04-04 11:52:55

老舍曾说:“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母亲,于孩子而言是生命的根脉,可成为母亲的这条路,却布满荆棘。无数女性熬过了十月怀胎的艰难、一朝分娩的剧痛,满心期待迎接新生命,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之中。然而现实却冰冷刺骨,新手妈妈们不仅要全天候应对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还要承受家人无意间 “泼来的冷水”。相较身体的劳累,家人常说的这四句话,才是扎进她们内心深处的尖刺 。

1. “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 否定式打击,摧毁育儿自信

对于初为人母的女性来说,育儿之路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充满未知与挑战。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带来喜悦的同时,也伴随着手忙脚乱。《弟子规》中讲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可生活里,当新手妈妈在育儿过程中出现小失误时,这句质问 “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 却如同一把利刃,刺痛妈妈们的心。

朋友晓妍刚升级做妈妈时,满心欢喜又小心翼翼。有一回给宝宝冲泡奶粉,因水温没控制好,婆婆念叨了一整天。晓妍委屈地哭诉:“我每次育儿都战战兢兢,就怕出错,可还是被挑毛病。在家人眼里,我是不是连基本育儿知识都不懂的失败者?” 这种质疑,不仅否定了妈妈们的努力,长此以往,还会让她们在育儿过程中变得愈发不自信,做事畏首畏尾,生怕又被指责。

2. “孩子哭了,肯定是你没带好。”—— 片面指责,抹杀所有付出

婴儿无法言语,哭声是他们表达需求的唯一方式。可家人却常把孩子的哭闹归咎于妈妈的失职。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里提到:“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 妈妈们作为陪伴孩子最久的人,她们何尝不想安抚好孩子?

深夜,当孩子哭闹不止,丈夫睡眼惺忪地抱怨:“怎么又哭了,你白天都在干嘛?” 那一刻,妈妈们的委屈如潮水般涌来。她们可能已经尝试了喂奶、换尿布、哄睡等各种方法,却依然无法让孩子停止哭泣。家人这句片面的指责,直接否定了妈妈们的付出,让她们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做都不够好,内心充满挫败感。

3. “我们以前带孩子,可没这么讲究。”—— 观念冲突,陷入两难困境

在育儿观念上,老一辈和年轻妈妈们存在巨大差异。年轻妈妈们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学习了科学的育儿知识,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照顾。正如纪伯伦所说:“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小敏坚持给宝宝选择有机奶粉,却被公公婆婆批评太浪费。在小敏看来,这是对孩子健康负责,可在老人眼里,这就是矫情。这种观念上的冲突,让新手妈妈们在育儿过程中充满矛盾与无奈。一边是对科学育儿的坚持,一边是家人的不理解,使她们陷入两难的境地。

4. “你不上班,带个孩子还喊累?”—— 刻板认知,忽视育儿艰辛

在很多人眼中,全职妈妈的生活轻松又悠闲,每天只需照顾孩子。但事实远非如此。杨绛先生曾描述家庭主妇的生活:“我在家生女儿,做了一个多月的产妇,又忙又累。” 全职妈妈们的生活同样如此,一位全职妈妈无奈地说:“带孩子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24 小时待命,没有休息时间。”

即便如此,家人还是会质疑:“你不上班,带个孩子还喊累?” 这句话完全忽视了妈妈们在育儿过程中的精神压力和身体消耗。带孩子不仅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还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这是一份既需要体力又需要脑力的工作,远比上班辛苦得多。

新手妈妈们在育儿的道路上本就艰难,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她们前行的最大动力。《论语》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希望每一位家人都能换位思考,多给予新手妈妈们一些理解和包容,别让那些无心的话语,成为伤害她们的利器。唯有如此,家庭才能充满温暖,孩子才能在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0 阅读:0

说情感的驿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