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被暗杀的美国总统或竞选人
美国历史上有多位总统或竞选人遭遇暗杀,以下是一些较为著名的案例:
♡遇害身亡的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第16任美国总统,1865年4月14日,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观看歌剧时,被演员约翰·海伊特·布斯开枪射杀。
当时美国南北战争刚刚结束,林肯主张废除奴隶制,这一举措遭到了南方奴隶主的强烈反对和憎恨。
布斯是南方同情者,他潜入剧院,趁林肯不备开枪射击。林肯头部中弹,次日凌晨去世。

♢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尔德:第20任美国总统,1881年7月2日在华盛顿的一个火车站被律师查尔斯·J·吉托枪击。
吉托因未获得期望的驻法大使职位而对加菲尔德心怀不满,从而实施了刺杀行为。
加菲尔德虽然当时所受的枪伤并未立即致命,但两个月后因感染和并发症去世。
♢威廉·麦金莱:第25任美国总统,1901年9月6日在纽约州布法罗泛美博览会的音乐圣殿中,被无政府主义者里昂·乔尔戈什开枪击中。

乔尔戈什假借与麦金莱握手的机会开枪,麦金莱腹部连中两枪,8天后因医治无效身亡。
♢约翰·肯尼迪:第35任美国总统,1963年11月22日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乘坐敞篷车进行游行时,遭到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从得克萨斯州教科书仓库大楼开枪射击。
肯尼迪被击中头部和颈部,随后在帕克兰医院去世,奥斯瓦尔德在两天后被杰克·鲁比射杀。
♡遇刺幸存的总统或竞选人
♢安德鲁·杰克逊:第7任美国总统,1835年1月30日在国会大厦参加葬礼时遭枪杀袭击,枪手开了两次枪但均未成功。杰克逊用手杖反击并制服了刺客理查德·劳伦斯。

♢西奥多·罗斯福:第26任美国总统,1912年10月14日在密尔沃基市参加竞选活动时,被约翰·施兰克开枪击中。
子弹穿过他的眼镜盒和厚厚的讲稿,减弱了威力,罗斯福坚持完成演讲后才去医院治疗,最终康复。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第32任美国总统,1933年2月在佛罗里达迈阿密发表演讲时遭遇暗杀袭击。
枪手桑格诺高喊“饿死了太多人了!”后朝他开枪,但未击中罗斯福,反而杀死了出席该活动的芝加哥市长。

♢杰拉尔德·福特:美国第38任总统,1975年9月5日在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被一名女性刺客利奈特·弗罗姆险些射杀。
同年9月22日,福特总统在旧金山又遭遇另一名刺客莎拉·简·摩尔的刺杀企图,但均未受伤。
♢罗纳德·里根:第40任美国总统,1981年3月30日在华盛顿特区希尔顿酒店外遭遇约翰·欣克利开枪射击。
里根被一颗子弹击中肺部,但他迅速接受手术并最终康复。

事件还导致三人受伤,包括白宫新闻秘书詹姆斯·布拉迪。
♡唐纳德·特朗普:2024年7月13日下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举行竞选集会发表演讲时遇刺。
枪手是20岁的托马斯·马修·克鲁克斯,他从集会现场外高处向特朗普所在的演讲台开了数枪。
子弹击中特朗普的右耳,导致右耳和脸颊上有血迹,其余的子弹伤及三名无辜群众,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

特朗普满脸是血,随后立即撤离了演讲台,并于当天晚些时候出院。
总的来说,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动荡性,也促使美国政府不断加强对政治领导人的保护措施。
♥历史上意图收回美联储铸币权的美国总统
美国历史上有多位总统曾意图收回美联储的铸币权,但都未能成功,以下是一些较为著名的案例:
♡亚伯拉罕·林肯
♢背景与动机:在南北战争期间,林肯为了筹集战争资金,需要更大的财政自主权。

他认为美联储(当时的形式与现在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府直接发行货币来支持战争的能力,且他希望打破金融势力对货币发行权的掌控,使政府能够更灵活地应对战时经济需求。
♢行动与结果:林肯推动了《法币法案》的通过,授权联邦政府发行“美元券”,即不与黄金或白银挂钩的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使得政府能够直接参与货币发行过程,但并未完全取代私人银行在货币体系中的作用。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美元券逐渐被基于金本位制的货币所取代。

♡约翰·肯尼迪
♢背景与动机:肯尼迪上台后,试图推行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
他认为美联储的政策过于保守,限制了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他也希望通过掌握货币发行权来增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
♢行动与结果:1963 年 6 月 4 日,肯尼迪签署了一份鲜为人知的 11110 号总统令,令美国财政部“以财政部所拥有的任何形式的白银。

包括:银锭、银币和标准白银美元作为支撑发行 ‘白银债券’”,并立刻进入货币流通。
如果该政策最终得以实施,美国政府将逐步摆脱必须从美联储 “借钱” 并支付高昂利息的荒谬境地。
并且以白银为支撑的货币不是透支未来的债务货币,而是基于人们已有劳动成果的诚实货币,那么白银债券的流通将逐渐降低美联储所发行的美元的流通度。
然而,不幸的是,肯尼迪在签署该法令后不久就遭遇暗杀身亡,这一政策也未能得以实施。

♡唐纳德·特朗普
♢背景与动机:特朗普上台后,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货币政策上存在严重分歧。
特朗普主张低利率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而美联储则更关注通胀控制,坚持加息。
特朗普认为美联储的加息政策阻碍了他的经济议程,如基础设施建设、减税等计划的实施,因此他多次公开批评美联储,并暗示要削弱美联储的权力,甚至提出重新审视美联储的独立性。
♢行动与结果: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财政部探索新的货币发行机制,试图绕过美联储。

但这一举动在国会遭到了强大的阻力,他的改革计划被迫搁浅。
尽管特朗普未能成功收回美联储的铸币权,但他的行动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也让人们对美国的金融体系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这些事件反映了美国总统与美联储之间围绕货币发行权展开的复杂博弈。
尽管部分总统试图挑战美联储的地位,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他们并未能彻底改变现状。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是美国政治和经济史上的重要节点,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美联储是个什么组织?
美联储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简称,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体系,根据《联邦储备法》于 1913 年 12 月 23 日成立。
♡历史背景
♢早期尝试与失败:美国在建国之初是由一些独立的州组成的松散联邦,行政权力主要集中在州政府。
因此,议员及总统担心央行权力过大或被少数利益集团绑架,此前多次成立类似中央银行机构的尝试均未成功。

美国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都因各种原因在经营 20 年后,未能获得国会批准继续存在而被迫关闭。
♢自由金融时期的问题:在美国第二银行关闭后的 70 多年里,美国没有再建立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金融市场经历了放任自流式的大发展。
但银行挤兑造成市场崩溃的情况经常发生,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给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
♢联邦储备法案的通过:1907 年的金融危机后,公众逐渐意识到需要对金融市场进行适当监管,支持成立一个机构来稳定金融市场的呼声渐高。

经过一系列研究和讨论,1913 年《联邦储备法案》通过,美联储正式成立。
♡组织架构
♢联邦储备委员会:是美联储的核心管理机构,负责监管美国的中央银行系统,包括 12 家联邦储备银行。
该委员会由 7 名委员组成,任期最长可长达 14 年,且原则上不许连任。
委员由美国总统提名,经参议院确认后就职。

♢联邦储备银行:美国划分了 12 个储备区,每个区设立一个联邦储备银行。
这些银行在各自服务的区域内独立运营,执行联邦储备系统的政策,监管及服务区域内的银行与储蓄机构,其中纽约联储的地位比较特殊。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美联储系统中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的机构,由 12 名成员构成,包括理事会的 7 名成员、纽约联储主席和其他从 11 个地方联储中每年轮换选出的 4 名地方联储主席。
该委员会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召开 8 次会议,每次会议间隔大约 6 周左右。

♡主要职能
♢制定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等手段,影响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
在经济衰退时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提高利率以抑制物价上涨。
♢金融监管: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行。
监管范围包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贷款政策等方面。

♢维护金融稳定:作为最后贷款人,在金融机构面临流动性危机时提供紧急贷款支持,防止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
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流动性,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支付清算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确保金融交易的顺利进行。
美联储的支付清算系统是美国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发行货币:拥有发行美元纸币和硬币的权力,但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和规定,以确保货币发行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体系,不仅承担着制定货币政策、监管金融机构、维护金融稳定等多重职能,还在美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使其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美国总统为何多次想对美联储动手?
美国总统多次试图对美联储动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政策理念分歧
♢总统的经济政策目标,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导向可能不一致。
特朗普主张通过低利率来促进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认为低利率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贷款、扩大投资和生产,从而创造就业机会并提升经济活力。
然而,美联储更注重控制通胀和稳定物价,担心长期低利率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失控、资产泡沫等问题。
因此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不会单纯为了迎合总统的经济刺激计划而随意降低利率。

这种政策理念上的差异使得总统与美联储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
♡政治利益考量
♢选举政治需求:在选举期间,总统希望通过良好的经济表现来争取选民支持,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美联储的政策不利于当前总统的选举形势,总统可能会试图干预美联储,以使政策更倾向于自己的政治利益。
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总统可能希望美联储降息来刺激经济,展现自己对经济的掌控力,为竞选连任积累政绩。

♢党派政治因素:当总统所属的政党与美联储的领导层或主要决策人员的党派倾向不一致时,也可能导致总统试图对美联储施加影响。
不同党派对于经济政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总统可能会认为美联储的政策偏向于其他党派的利益,从而希望通过干预来使美联储的政策更符合自己党派的主张。
♡权力博弈心理
♢美联储在美国经济体系中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总统的直接控制。
这可能让一些总统感到自己的权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被削弱。

因此,部分总统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加强对美联储的掌控,以扩大自己在经济决策中的权力范围,彰显自己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权威。
♡经济形势压力
♢当美国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如经济衰退、高失业率、金融市场动荡等情况时,总统可能会将解决问题的期望寄托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
如果认为美联储的行动不够及时或力度不足,总统就可能会加大对美联储的压力,要求其采取更为激进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经济形势。
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时任总统小布什就曾对美联储施压,希望其采取更多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和经济。

美国总统多次想对美联储动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反映了美国总统在不同情况下对美联储的态度和行为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