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机器人“生孩子”?调查发现美国男性近一半愿意,女性也占33%

寂静夜晚低 2025-01-12 18:31:42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或许2000年的人怎么也想不到,未来自己的另一半,竟然有可能是一个冰冷的机器人。

2024 年,美国进行了一项极具开创性的调查,调查发现有将近一半的男性表示愿意与机器人展开一段浪漫的“恋爱之旅”,并且对于更进一步的亲密关系,他们也毫不排斥。

与一个没有任何的温度,也没有一点感情的机器人完成“恋爱关系”,这听起来就给人一种违背现实的感觉。

机器人的进化,难道已经达到了真正替代人类的情感交流?“异性无用论”这一说法,究竟是一种解放,还是一种变相的异化?

特殊用途的机器人

这种特殊用途的机器人通常具有高度拟人化的特征,它们的身体形态、五官和肢体比例等往往参照人类的生理结构进行设计。

有些机器人的外表可以达到非常逼真的程度,皮肤采用柔软的硅胶等材料,触感近似人类皮肤,并且有各种发型、肤色和面部表情可供选择,尽可能地模拟真实人类伴侣的形象。

正因如此,有百分之三十三的女性表示,愿意与机器人抱有试一试的态度。

这类机器人具备灵活的关节和肢体运动功能,它们可以模拟人类的拥抱、亲吻等亲密动作,四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然的弯曲、伸展和扭动,以配合不同的行为姿势。

为了让机器人更加拟人化,许多机器人还配备了语音交互系,它们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对使用者的语音指令做出回应,比如用温柔的声音进行简单的对话、表达情感,或者在行为过程中发出相应的声音,增强互动体验。

一些中高端的机器人还设计了简单的感官反馈机制,可以对触摸等刺激做出反应,假如你轻轻的抚摸,它会带有轻微的震动或声音反馈,让使用者感觉机器人好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当然还远不止于此,根据《每日邮报》的报道,现在的机器人已经完成了初步进化,可以承担大部分的角色。

不出意外,它们将很快进入真正的“产业链”,10年以内,它们将趋于完整,甚至取代人类!

还别不信,因为现在已经有了类似的机器人,目前也已经完成了阶段性的成功。

能“生孩子”的机器人

在调查中,采访人员曾对愿与机器人共处的男性,进一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否愿意与机器人发生关系?

答案无一例外,全都表示愿意,甚至还有部分被采访男性认为,这样肯定非常的“刺激”。

除了这些被采访的人之外,就连机器人的发明者也毫不掩饰地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健康的男性”,长久以来一直怀揣着和机器人生孩子的奇特想法,这位发明者叫塞尔吉·桑托斯,他研发出的一款机器人,名为萨曼莎。

这个机器人具备了十几种人格特质,为用户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选择空间,用户完全能够依照自己独特的喜好,对其进行灵活且精准的调整调制,从而定制出最符合自己需求的人格模式。

性感的辣妹、温柔的甜妹……各种风格都可以灵活切换。

当然它在学习方面展现出的能力还是相当出色的,而且能够借助一系列先进的系统,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

在这一漫长且持续的学习进程中,萨曼莎会凭借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愈发深入且精准地了解一个人的喜好,从而更好的“服务”塞尔吉·桑托斯,也因此他有了想和机器人“生孩子”的想法。

不过这种“生孩子”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生孩子,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复杂且精细的程序和算法构建而成,然后借助先进的 3D 打印机器将其从虚拟的设计转化为现实的实体存在。

虽说并非是真正的人类,可对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而言,这种情况依旧是非常让人难以从内心真正接受的。

可话又说回来,这种看似完美无缺的“机器人伴侣”概念,以及和机器人“生孩子”的设想,或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起初想象中那么简单和理想化,要想实现,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未来,人类异性会“无用”吗?

虽说未来机器人能满足大部分人类的需求,可机器人终归是机器人,它没有像人类一样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来产生最真实的情感。

人类的情感是由大脑中的神经递质、荷尔蒙以及复杂的生活经历和记忆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机器人没有感受快乐、悲伤、痛苦等情感的内在体验,它们只是按照代码和算法来执行任务。

即使是理解问题,像萨曼莎这样比较先进的机器人有时候也很难理解情我们背后的深层含义。

就比如在不同的文化中,同一种表情或手势可能代表完全不同的意思,而机器人就不明白。

它们很难准确把握这些细微差别,而且人类情感交流中的隐喻、暗示等内容,对于机器人来说这种不固定性的内容也是极难理解的。

最重要的是,根据美国皮尔森的预测,未来机器人也许会步入奢侈品行列,并非是普通人能够触及得到的产品。

毕竟早在几年前,初代“机器人”就已经研发并投入部分情趣市场,但在成人用品店中,它们却一直不被消费者选择。

原因很简单,就是价格实在是太贵,没人愿意尝试,所以销量并不是很好。

更何况它并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且初代型号各种机械运作都显得十分僵硬,买了就是不断在为研究人员“找BUG”。

花钱又遭罪,这种事情谁愿意干呢?

而这也就体现出了人类与机器人的差别,所以机器人的进化,替代了人类的情感交流,这种“异性无用论”本质上是并不存在的。

是异化,还是解放?

既然“异性无用论”是一种错误的说法,那么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用,究竟是一种异化,还是解放,可以肯定的是,这两种都有。

机器人的广泛使用可能会导致人们对真实的人类情感关系产生扭曲的认知,这是我们必须清楚的。

如果长期使用,可能会让人习惯于机器人那种完全服从、没有真实情感波动的互动模式,从而难以应对真实人类关系中的矛盾、争吵和情感磨合。

2024 年 2 月,美国佛罗里达州 14 岁少年塞维尔?塞泽在与 Character. AI的聊天机器人进行长时间对话后,开枪自杀身亡。

在后续母亲对聊天记录的搜索中发现,塞维尔曾短暂与机器人表达了自己的“深厚情感”。

对于这样长时间的使用机器人,自然是会给人类带来异化的一面,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它的价值。

对于一些身体残疾、长期独居、社交障碍或者伴侣长期分离等人群而言,由于自己身体十分特殊,在寻找亲密伴侣时可能面临诸多困难,机器人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缓解性压抑和孤独感。

而这,也给人提供了一种情感和生理需求的慰藉方式。

另外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性的认知不再像过去那样保守,机器人的出现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性与科技结合的大胆尝试,这样多元化的探索,或许真的能碰撞出火花。

当然,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性犯罪的发生率。

对于一些有性冲动但又缺乏合适发泄渠道的人来说,通过与机器人互动,可以有效缓解他们对当下的压力,并将他们的欲望引导到相对合法和无害的途径上。

而这正是科技的真正意义,帮助人类、辅佐人类,指引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包括刚刚文中所提到的塞尔吉·桑托斯,在现实生活中,他并非没有妻子,如今俩人也已经结婚十几年了,可他之所以想要研发“机器人”,目的就是为了帮助那些对生活无望、感情受阻的人重新燃起希望。

正因如此,当塞尔吉·桑托斯表示自己想要和萨曼莎“生孩子”的时候,妻子并没有反对,甚至还表示如果有需要,自己愿意给丈夫一些必要的帮助。

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机器人永远不可能会替代人类,但对于部分的特殊人员,这或许是他们唯一的“精神支柱”,对此大家怎么看?

参考资料:

2024-10-25 鲁中晨报 《沉迷“AI恋人”,美国14岁少年自杀!生前对话曝光》2016-07-11 环球网 《调查:1/5青年愿与机器人发生性关系》2021-10-18 九派新闻 《你会和机器人发生性关系吗?近一半的美国男性受访者表示愿意》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