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人对于江南的印象,总绕不开古桥、流水、人家。
绍兴,虽然身处江南水乡的腹地,吴侬软语,山幽河清,但一直怀抱卧薪尝胆的刚烈之志,多了几分血性与不羁。
总要来趟绍兴吧,看有骨的江南,在青石板路上,与千年的风雅,不期而遇。

绍兴,是一方用水托起来的城。

这里每1000平方就有6.3座桥,是苏州的两倍,威尼斯的5.5倍,是全国著名的“万桥之乡”。
绍兴的桥,处处都是风景,都有故事。

说到绍兴的桥,必然绕不开八字桥。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八字桥在府城东南,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八字桥
在绍兴人眼里,八字桥是“活着”的。它历经千年,将昔日繁盛与今日新意娓娓道来,又诉说着古城内外关于人和岁月的故事。

八字桥 | 胡超琦
绍兴的桥,不只有宏大叙事,也藏尽名士逸趣。如王羲之,不仅留下兰亭集序、黄庭换鹅等为人津津乐道的掌故,还有一座“题扇桥”也因他而闻名。


题扇桥
书圣“赠人墨宝”的佳话就发生在这座桥上,直到如今,石斑点点的桥头立着王羲之为阿婆题扇场景的雕像,他助人为乐的故事仍在当地流传。


题扇桥
于此闲逛,探寻书圣的名人趣事,方知真正的水乡慢生活。
绍兴古运河上的古纤道,连绵百余里,或傍野临水,依岸铺筑;或建于桥下,穿桥而过;或穿越于风浪之中,如卧波长龙。

古纤道
有“白玉长堤”之称的古纤道,是古运河上的水上长城。而今,古纤道的功能也由单一的行舟背纤而发展成为观光旅游、欣赏水乡景色等多种用途。

古纤道
柯桥古镇,几座古桥横跨静静流淌的运河两岸,构筑起游人眼中的梦里水乡。

鉴湖水系直塘江穿越其中,过永丰桥、穿老柯桥,在汇流处交错形成著名的“三桥四水”景观,江南与诗意与烟火气,在此交融,美成诗行。

柯桥古镇
初见桥,一个名字,一段记忆,一个被误解的地点。它不在遥远的西北,而是静静地躺在绍兴新昌赤坑村的怀抱中。


“初见桥”原为福寿桥,因《东宫》的播出而走红,改名为“初见桥”,无数剧粉前来打卡。

初见桥 | 逍遥(小红书)
这里,荒凉而宁静,野草丛生,却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自然美。仿佛是江南的温柔与西北的粗犷,在这里完美融合,尽情流露江南的自然气息。

初见桥 | 逍遥(小红书)

印象里的绍兴,仿佛是从水里打捞起来的一样,总是荡漾着温软。
绍兴8279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总长10887公里的6759条河流,如条条血脉,纵横交错,滋润了一方水土,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随处可见。

千百年来,水文化一直是绍兴城市文化的底蕴之一,而大运河悠悠千年,也早已淌入这江南古城灵魂的最深处。


浙东运 河
浙东运河博物馆,记载了运河的历史文化,传承着运河文脉。馆内主展陈列以“通江达海、运济天下——浙东运河文化陈列”为主题,能够沉浸式体验运河的历史与发展。

浙东运河博物馆
鉴湖是古城绍兴的灵魂。鉴湖又名“镜湖”,水质清冽,碧波荡漾。东晋王羲之曾慕名而来,在镜湖游玩时不禁感叹:“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鉴 湖
鉴湖,披一件宽大的绿袍,水的广袖深处,是千年古道伸出的长长玉臂,一水牵着柯岩,一水挽着鲁镇。鉴湖800里,承载着无边的生活气息,彰显是水的厚重。


鉴湖
皂李湖山水相映,湖光秀雅,涟漪纷呈,“貌若西湖美”。


皂李湖
明代进士陈继畴就曾赋诗《泛皂李湖》:“寻芳莲艳浦,弱水和香浮。画艇轻轻棹,烟波处处收。”
皂李湖两岸青山叠掩,影 影重重,翩然落拓于林水之间。又见水天相接,空灵渺远,将烟雨朦胧的意境,演绎得淋漓尽致。

皂李湖 | 潇眉小子爱摄影(小红书)
五泄历史悠久,早在15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


五泄风景区
乘舟于湖上,两岸元宝峰、鹫鹰峰、仙桃峰、杜鹃峰、老僧峰、仙掌峰的倒影曲折蜿蜒,有水鸟于水面低空翱翔,满是“青山绿水意无穷”的韵味。

五泄风景区
《剡录》中同时记载:道书曰两火一刀,可以逃。言剡多名山,可以避灾也。点出剡溪流域避开俗世、适合隐居的特点。


剡溪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一江剡溪串起会稽、天台两地,沿剡溪而下两岸名山环抱,风光如画。

剡溪
避世独立的风雅,水秀山明的景色,不仅引得众多文人墨客对剡溪心往神驰,也使万千游客心驰所往。

剡溪
天烛仙境地处天烛岭脚的蚱蜢头山和孝天龙山的峡谷上,将山涧小溪之水汇成了一个湖泊。


天烛仙境
乘上游船慢悠悠地荡于水面,赏“世外之景”的秀丽自然风光。上岸登山游步,感受森林的气息,似将山水收入喉中,确如是置身仙境,惹人流连。


天烛仙境 | 新昌文旅

江南之美,美在小桥流水、美在白墙瓦黛,美在烟波浩瀚。但在绍兴的地图上,在山川河流的走向中,最接地气的江南风情在乡村。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在鲁迅笔下,外婆家所在的平桥村充满儿时记忆。

安桥头村
平桥村的原型就是今天的安桥头村,村庄一条小河蜿蜒其间,两岸白墙黑瓦,是一处典型的江南水乡。

安桥头村
朝北台门,是鲁迅的外婆家。两天井,东西厢房,东厢房曾是母亲鲁瑞的卧室。

安桥头村
而今,被“迅哥儿”乃至一代代读过《社戏》的读者视为童年乐土的鲁迅外婆家,正续写着梦里水乡的故事。

安桥头村
海拔380多米的东澄古村,是覆卮山周边这几个村落最值得一看的,上有世纪冰川,下有千年梯田。
这里远离城区,山路崎岖,但只要来过古村的游客,无不赞叹其美。


东澄古村
沿着古朴的青石板路走在村落中,时间的脚步似乎瞬间变慢了下来,古朴的石板路、秀色的巷陌构成了东澄古村的脉络。随着袅袅炊烟升起,江南的诗意,在此氤氲升腾。

东澄古村 | LilyLily(小红书)
斯宅,一个简单、又让人非常容易记牢的名字。

斯宅以“千柱屋”而闻名于世,又名“斯盛居”,里面有999个柱子,为当地大户人家斯氏的居住地。它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盛况如今依昔可见。


斯宅
斯宅,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古村落,张爱玲曾短暂栖居于此。青砖黛瓦间,她笔下流淌出旧式家庭的悲欢离合,岁月在此低吟浅唱。


斯宅
千年历史,在这里恍如白驹过隙。斯宅依旧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斯宅 | 打碗碗花不打碗(小红书)
当我们在都市的觥筹交错中沉溺太久,不如行至斯宅村,感受江南古村的淳朴惬意和烟火气。

小昆村,坐落于绍兴第一高峰西白山脚下,海拔500米。村史可追溯至南宋末年。群山环绕,白墙红瓦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颇有特色。

小昆村
据传,马嵩游太白山时,被这里的山水之美深深吸引,遂定居于此,并以其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小昆”。
如今,走进村落,虬枝横斜的千年古树,布满青苔的百年老桥,气宇轩昂的老台门,可以静静感受那久远的建筑和历史故事。

小昆村 | 楼漂亮环游世界(小红书)
外婆坑村,一个景色媲美九寨沟的“江南第一民族村”。这里是浙江山野中一个真正由少数民族聚集的古村落,居住着白族、苗族、傣族、壮族、彝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


外婆坑村
村中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小道,狭长而幽深,异域风情与江南韵味交织,让人回味无穷。

外婆坑村
绍兴,山水如画,文韵悠长
这里有江南的烟雨朦胧,山川河流的远阔
总要来趟绍兴吧,看江南水乡天花板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整理编辑
感谢所有摄影作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