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娘可是断了12根肋骨,要不是你,她能受这么重的伤吗?”
“我作为一名医生,当时情况那么紧急,我要是轻点,你娘还能活下来吗?”
“我不管,反正我老娘是在你店里受伤了,你必须给个说法,赔偿我10万元。不然,你走到哪儿,我告到哪儿。”
……
2017年10月,沈阳市康平县中级人民法院正在开庭审理,但原告和被告互不相让,激烈争辩,导致场面一度失控,法官只好宣布暂时休庭,等收集完证据后再进行开庭。
然而,原告和被告从庭上转移到了庭下,又在法院的走廊里喋喋不休了起来。法官见状,连忙拉开了二人,表示法律会给每一个人公道,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会放过坏人。
原告齐先生留下一句“我要回医院照顾我娘”后,便自顾自地离开,而被告孙向波仿佛失了心劲一样,倚着墙瘫软在地上。
法官叹了口气,拍了拍孙向波的肩膀,说了句:“珍重。”便离开了。而孙向波一动不动地望着天空,喃喃自语:“难道我救人也有错嘛?”凌乱的思绪肆意生长,而那天发生的事情却清晰可见。
悬壶学医,救人一命孙向波
从小到大,孙向波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排名靠前,而且品质端正,经常会帮助他人,与同学的关系非常融洽。
因此,孙家父母对儿子给予厚望,希望他将来有所成就。但他们想不到的是,孙向波在上大学时,竟然选择报考沈阳医学院,说:“当医生是我的梦想,救死扶伤是毕生的追求。”
孙向波
看到儿子壮志酬酬的神情,孙家父母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他们对孙向波说:“你努力完成梦想,爸妈就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实现理想的路上充满荆棘,孙向波为厚厚的医学书挑灯夜战过,为连扎针弄得手背上都是伤口,但披上白大褂的那一刻,他觉得付出再多的艰辛都是值得的。
校园中的孙向波充满着对未来的想象,但他预料不到,自己所挚爱坚守的职业,竟然会受到旁人的质疑,让他几经身败名裂。
毕业后,孙向波拿到了《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证书》,他本想深入基层工作,但孙母希望儿子能留在身边,执意要他开了一间药店。
店铺不大不小,但在县城的豪华地段,因此,装修以及采购药物等等,总共耗费两百万左右。
孙向波清楚父母的付出,他不想辜负这番好意,决定兢兢业业地工作。凭借高超的医术,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的患者,再加上他认真仔细,担心有些老人家为了省钱而讳疾忌医,专门给了优惠。
孙向波
就这样,孙向波积累的好名声,慢慢传到了十里八村,有很多老人进城都是专门到他家药店看病拿药,临走时还不忘说上一句:“小伙子,你这样的好医生不多见,一定要继续坚持下去。”
患者的康复以及鼓励,是孙向波最希望见到的情形,这也让他有了些“悬壶济世”的自豪感。然而,如此和谐的场面,却被一位看病的老太太打破。
2017年9月7日,那天艳阳高照,孙向波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他到店后整理药柜,补齐药品,然后坐在柜台上看医书。
没过一会儿,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太太走了进来,她面色憔悴,有气无力地说:“我最近头晕眼花,身上没有力气,有时候走着走着就想再下去,能帮我看看是怎么回事吗?”
孙向波连忙上前把老太太扶到椅子上,并在对方的胳膊上套好血压仪。检查结果让他感到吃惊,老太太的血压最低120,最高竟然达到了200.
要知道,中老年人的正常血压在135/85mmHg之间,而老太太明显是出现了高血压的状态,如果不加以控制,不仅会发生脑血管意外,还会出现心脏病及心力衰竭的危急情况。
孙向波之前也遇到过好几位这样的老人,基本上是不健康的饮食习造成的,一部分是胡吃海喝,高热量食物对于身体机能衰退的老年人来说无法消化,另一部分则是经常吃剩菜剩饭,导致滋生细菌感染。
不过,他来不及细细追问这位老太太的病因,连忙拿了一盒硝酸甘油以及其他两种降压药,叮嘱老太太:“一天三顿,按时吃药和复查,回家好好休养,不要动气。”
为了防止老人遗忘,孙向波还专门把医嘱写在了药盒上。可他还没来得及递给老太太,对方却突然栽倒在地上。
医生的本能反应,驱使着孙向波赶忙上前查看,当发现了老太太已经没有鼻息和脉搏时,他意识到对方可能出现了高血压中心脏骤停的症状。
孙向波
值得注意的是,心脏骤停的患者有黄金10分钟一说,如果10分钟内没有抢救成功,活下来的几率很低。而患者失去意识2分钟后,大脑会出现损伤和缺氧状态,5分钟后则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临床上关于心脏骤停的患者的抢救时间越早越好。
孙向波作为攻读医学专业的学生,还有数年临床医学的经验,当然明白这个方法,他顾不上那么多,直接摁压老太太的胸口,进行心脏复苏。
一下,两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豆大的汗珠从孙向波的额头上流下,但他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手里捏着的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
终于,在孙向波的坚持下,老太太猛地吸了一口气,恢复了心脏和脉搏。他这才松手,拨打了急救电话,还通过老太太的手机给家属打过去电话。
没过多久,120的鸣笛声在药店门口响起,而老太太的儿子齐先生也哭喊着赶到了现场,了解完母亲心脏骤停晕倒获救的过程,他差点给孙向波跪下,不断地说:“谢谢,谢谢你了。”
孙向波搀扶起齐先生,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你快随着你母亲到医院看看。”他目送着救护车远去,转身回屋后继续看店,但刚刚救人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其实,孙向波之前有想过当临床医生,就像在医院里开刀手术的医生一样,但他最终没有走上这条路,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治病救人的方式,但没想到还真让他碰上如此危急的事件。
孙向波自言自语:“幸好救回来了,要不然我还真对不起这身白大褂。”但这种成就感并未持续太久,他很快便接到了一通电话。
“你是不是救我母亲的那个医生啊?”
孙向波听声音,发现对方是老太太的儿子齐先生,他担忧地问:“是,你母亲怎么样了?”
“你还好意思说?我母亲的肋骨全被你摁断了,救人有你这样的吗?还好意思当医生,你是庸医吧,快点赔我们医药费。”
孙向波心中疑惑,齐先生走的时候还好好的,现在不仅没有感谢的话,还朝自己要医药费呢?这其中有什么样的隐情呢?
究根结底,一个“贪”字囊括全部。
深受诬陷,法院辨清白一开始,齐先生看到母亲被孙向波救回一条命后,心中很是感激,想要跪谢的感情也是真的。然而,到医院诊治时,医生表示齐老太太有12根肋骨断裂,后续治疗不仅麻烦,治疗费用也不是小数目。
齐家收入微薄,而且还有好几口人等着吃饭,哪里有多余的积蓄给老太太看病。齐先生见状,心生一计:这肋骨断裂是孙向波做心脏复苏造成的,自然要“谁做的,谁承担”,才有了敲诈孙向波的想法。
可是,孙向波对此表示无辜,怎么自己救了别人的性命,还得承担救人的风险?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讹人,真是比窦娥还冤。他当然不会同意,直接挂断了齐先生的电话。
然而,对于无赖而言,只要他们打定了注意纠缠,便不会轻易放过。齐先生见私下沟通不成,便一纸诉状,把孙向波告上法庭,并附带索赔金额10万元。
对于这赔款,齐先生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事实依据的。原来,他专门找了律师对齐老太太的伤势进行伤情鉴定,还出具了一份详细的报告,表明了这10万元的来历。
在一审的过程中,孙向波情绪激动,当庭与齐先生理论了起来。其实也不怪他扰乱正常的办案秩序,毕竟这样的委屈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能用理智看待。
很快,法院再次开庭,孙向波准备充分,他将店内摄像头记录的救人过程作为证据递交了上去,并表示,自己进行心脏复苏的方法完全符合“按压频率100--120次/分与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
要知道,心脏复苏本身就容易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尤其是老年人骨质疏松,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这些损伤在医学上都是允许的。
但是,齐先生却坚称,孙向波进行的心脏复苏过度,才会损伤到自己母亲的身体。
双方就“心脏复苏方法是否得当”而争执不下,与此同时,齐先生还提出,齐老太太是吃了孙向波给的硝酸甘油后才出现心脏骤停的状况,称孙向波学医不精,才导致了他母亲的一系列状况,理应赔偿损失。
当时,齐老太太也出席了第二次开庭,儿子齐先生说完后,她立马点头附和,说:“我之前从没有晕倒过,就是吃了医生给的药才晕过去的,是他要害我啊!”
看到自己亲手救活的老人冷漠地阐述这些莫须有的事情,孙向波泪流满面,他不想争辩,因为拿出来的资料就足以,自己还没有将包好的药递给老太太时,对方已经晕倒在地上了。
齐家人看到确凿的证据后,心虚地不敢吭气,后来老太太才解释:“那时我脑子已经糊涂了,到底吃没吃药我也记不清了。”
面对证据以及证词,真相已经呼之欲出,但法官却迟迟不敢作出决定。原来,随着法院的调查审理,已经在外界掀起阵阵舆论的浪潮。
有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没想到这救人反而还被告上法庭,以后,谁还敢救人啊?”
也有人说:“把人的肋骨摁断需要很大的力气,这明显是医生的问题啊,法院必须要替百姓做主。”
……
两种不同的说法愈演愈烈,导致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影响社会风气的言论,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康平县中级人民法院决定邀请沈阳中院的医学专家们作证,新闻媒体也参加了那次的听证会。
在反复的开庭以及取证后,法院终于在2019年给出一审判决:孙向波无过错,不承担任何责任。
可是,见钱眼开的齐家人怎么会轻易放过,接二连三的向法院提起上诉。但法律是公平正义的,不会平白冤枉好人。
2021年12月16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第三次判决,与沈阳中院作出的二审判决一样:维持一审判决结果,孙向波无过错。
看到自己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孙向波哭得像个孩子,激动地握着法官的手,说:“谢谢你,终于还了我清白。”
齐家人偃旗息鼓,消失在公众的视线外,但孙向波的人生却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因为三年里官司不断,齐家人不断造谣污蔑,导致药店在镇里的名声一落千丈,濒临倒闭。再加上诉讼费和律师费,他已经负债累累。
不过,好在有父母的暖心支持,孙向波换了个地方,重新开起了药店。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换个职业,他笑着说:“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公平正义,就算发生了这件事情,我依旧热爱医生这个行业,也会挺身而出。”
不过,在乐观的背后,孙向波却极度缺乏安全感。他在药店的各个角落都安装了摄像头,以备不时之需。
如今,孙向波的药店生意依旧如火如荼,而那段经历则成为了他永远不会提起的教训。
整个社会都在宣扬见义勇为的精神,我们能从很多媒体平台上看到那些飞奔救人的身影。只希望他们在做好事的时候,不要被“会不会担责”而影响决定。
不要让好人心寒,才会有更多的好人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