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十大大将、十大元帅中,有一位政工元帅和一位政工大将,罗荣桓和谭政。这似乎注定了,新中国的总政治部,首任主任和第二任主任也将是他们。
不过离奇的是,体弱多病的罗荣桓,在1960年接替正值壮年的谭政,二度出任总政主任。
罗荣桓重新上任后,就遇到一件非常糟心的事:新华社发布的我军领导人名单,其中竟然没有他的名字。
罗荣桓对此无可奈何,也深知此事跟谭政有关系。这一切,得从谭政为何去职,要罗荣桓来复任说起。
源于拒绝在全军和总政内部,对彭德怀进行过火批判,谭政被指为“跟彭主持军委工作时和平相处,‘反彭’斗争中态度暧昧、表现消极,不作任何揭发,在总政内部‘有个圈圈’。
不只是谭政这个总政主任,其他总政领导也被扣上帽子,无奈进行多次检讨。
不久,谭政从总政主任降为总政副主任,还有刘其人、姜思毅、白文华、欧阳文等总政干部,要么被降职使用,要么被调离总政。
屋漏偏逢连夜雨,噩耗一个接着一个,谭政的军委常委、军委办公会议成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防副部长等职务,也全被撤销。军队改革薪金制时,他还遭降两级行政待遇的处分。
总政乱成一锅粥,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当时除了让罗荣桓出山收拾残局,别无他法。不过,罗荣桓接手的总政,是改组过的。
罗荣桓上任后,谭政就找上门去,述说心中的不满,表示对自己的处理不公道,自己有意见,希望罗主任能帮忙。
罗荣桓左右为难,的确,谭政在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缺点,但肯定没到“反对毛主席”这样的地步,更不至于被这样处分。
不过毛主席和中央已经做出这样的决定,大势所趋,罗荣桓也不好进行马上翻案,于是他安慰谭政服从决定,下去搞调查研究,不要垂头丧气。
对于总政主任这个位置,101一直有想法,想捏在自己手里。66年后,他试图安排吴法宪和李作鹏,掌管总政,但被毛主席果断拒绝了。
谭政出事后,毛主席召见罗瑞卿和萧华,询问他们关于新任总政主任的意见。二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说出“罗荣桓”的名字。
为此,罗瑞卿和萧华被101所记恨,尤其是罗,认为他是“越权从事”了。
中央任命罗荣桓二度出任总政主任,这事本该登报,广而告之,可是101竟然强行干预,不让这则重要的任职消息公之于众。
后来,新华社准备发表解放军领导人的名单,罗瑞卿和萧华便主张趁此机会,公布罗荣桓的任命,让全军、全国人民都知道。但这还是被101阻拦。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能更多的是涉及到一个颜面的问题,最后罗荣桓的任命没有见报。
对此罗荣桓要一点想法都没有,那绝对是不可能的。被毛主席称为“老实人”的他,面露苦笑感慨道:“看来我这个总政主任,还是不合法的啊。”
林罗这对搭档的关系,向来复杂,或者说有意思。建国后,他们一共合作过4次,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四军、红一军团,到抗战时期的八路军115师,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
他们成为搭档,是毛主席一力促成的。事实证明,这样搭配确实极佳,只是有点苦了罗荣桓。
毛主席为什么让罗荣桓搭101?那是因为个性很强的101,跟历任搭档的政工工作者都处不好,其中便有聂荣臻。而我军历来重视政治工作,若不是他的军事才能实在突出,泯然众人也未可知。
他们之间,可以用相辅相成来形容。
罗荣桓的妻子林月琴曾回忆,丈夫对101很尊重、很关心,两人到一起就是严肃地谈论工作,从不说闲话,更不开玩笑。
林月琴用“独断专行”形容工作中的101:军事指挥上,他常常先发电报、下命令,然后再告罗荣桓和其他人。为了团结,罗荣桓对他正确的决定,事后也予以承认。
建国后,两人基本没有私底下的往来,大概是性格原因和政见分歧导致的。
罗瑞卿曾在家中,好几次跟妻子郝志平说同样一句话:“一个司令,一个政委,进城后十年不说一句话,不可思议。”这既是唏嘘,也是感慨。
到二任总政主任时,罗荣桓发现过去存在的一些现象更加严重,达到大行其道的地步。例如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形式主义问题,个人崇拜风。
罗荣桓跟当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101,在各个领域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毛主席多次出面支持罗荣桓。
很多人说,若不是罗荣桓英年早逝,66年后被101处心积虑、欲除之而后快的元帅,肯定是他。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的生命走到最后阶段。临终之际,他没有说是非,只是告诫子女:“我当然愿意不死,为党继续工作,可是既然死已经来到,这也没有什么可怕。我什么也没有给你们留下,只希望你们坚信共产主义,奋斗到底!”
这份从容,是多少英雄人物学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