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庆祝胜利的宴会上,毛主席第一次见到了红三十军的军长——年仅23岁的程世才。
毛主席问了他很多问题,却发现他竟然拿着一支长枪。毛主席很诧异地问道,堂堂一个军长为何拿长枪?
军中等级分明,将军拿短枪,士兵拿长枪。
那程世才为何要拿长枪呢?

1912年,程世才生于湖北省大悟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程世才就不满封建地主的压迫,他目睹社会黑暗与贫富不均,心中燃起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动乱年代,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军,但是参军至少需要有一段文化常识,能看懂参军招募书。对于没有小学都没读过的程世才来说,想看懂参军招募书,比登天还难。
1930年,红四方面三十三团辗转来到大悟,程世才得知后,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加入红军。这时,十多年没有碰过书本的程世才,从早到晚,开始自学拼音,很快,程世才就能看懂参军招募书了,顺利加入三十三团。
有一次,他们和国民党军队卫立煌部发生激战。战斗中,33团的团长不幸牺牲。
危急时刻,程世才挺身而出,挥舞着他那把与众不同的长砍刀,带领全团杀出一条血路。这一仗,不仅让程世才名声大噪,也为他日后的升迁铺平了道路。1932年,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遭遇了猛烈的敌军围追堵截,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程世才作为第11师的党委书记和第33团政治委员,带领队伍发起反击。

面对敌人的包围,程世才果敢地挥舞着长砍刀,亲自冲锋在前,士气大振,成功带领部队突破敌人防线。此役中,程世才身负重伤,但依然不顾一切地坚持战斗,展现了革命军人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1933年,21岁参军才4年的程世才已经是红四方面军第33团政委,在川陕根据地打破田颂尧的三路围剿作战中,作为主攻团的33团在程世才的带领下,直接长途跋涉穿越茂林,在总攻开始前,从敌人侧翼突然杀出,如神兵天降直接冲垮川军的防线,打败敌人。而33团一锤定音的突击也深得徐帅的赞赏,在战后该团被四方面军总部授予“夜老虎团”的称号。

在两大红军会师后,30军军长余天云接替王树声将军担任31军军长。
23岁的程世才则是接任其成为该军的代理军长。
也在此时,发生了开头和毛主席见面的一幕。
毛主席看到这长枪,忍不住问:“堂堂军长,别的军长都佩短枪,你咋还背着长枪呢?” 这问题,瞬间让现场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大家哄堂大笑。
徐向前将军赶紧解释:“程世才同志虽然是军长,但战斗中一直冲锋在前,时刻准备战斗!除了步枪,程世才同志上了战场最喜欢用大刀和敌人拼杀。”
听了徐向前的解释,毛主席又重新打量了这位年轻而又身材高大的军长,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将他的手重重地握了一下,目送他离去。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程世才跟随徐向前渡过黄河与马家军作战。由于多种原因,苦战半年后失利。西路军死伤惨重最后只能是选择分批突围,弹尽粮绝的时候,程世才听说居住在附近的榆林窟的一位道士手里应该有不少粮食。

程世才没有耽搁,立刻赶往榆林窟与郭元亨道长商量借粮的事情。但没有想到的是,郭元亨道长在得知我军的具体情况和爱民之情后,没有犹豫,当即主动捐赠给了我军大量粮食和马匹牲畜,解了我军的燃眉之急。
程世才也是西路军中唯一一位活着走出的军长。当时出发的时候整整有三个军,但最后仅剩下30军的两位首长程世才和李先念,战士存活的不足四百人,几乎是全军覆没。
抗日战争爆发后,程世才再度投身抗战。他与萧克在冀东地区展开抗战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多次作战任务。特别是在日伪军的大规模“扫荡”行动中,程世才指挥部队成功进行反“扫荡”,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抗战胜利后,程世才又参加了解放战争,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3纵司令和南满军区司令、辽东军区司令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深造,公安军成立时出任第一副司令,由于罗瑞卿身兼多职,工作繁忙,因此程世才实际主持公安军的日常工作,大授衔的时候,他却只被授予中将军衔。

红军时期,程世才虽说是军长,但在军长的前面还有两个字“代理”。另一方面就是西路军的失利了,西路军的失利肯定是不能再给程世才的晋升之路加什么闪光点了,到这个时候程世才都没有转正。
1978年,程世才从装甲兵副司令员的岗位上光荣退休,为我军的机械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0年,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安然离世,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