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一位至关重要,却常被忽视的军事领袖。与彭德怀并肩作战多年,在红军初期的艰难岁月里,滕代远不仅是彭德怀的得力搭档,更是与他一起肩负着巨大的责任,经历了无数战斗和曲折的历史变迁。滕代远与彭德怀的关系并非单纯的上下级,而是深厚的战友情谊,两人互相支持、共同成长,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缔结了坚不可摧的革命情谊。

滕代远,湖南麻阳人,和彭德怀有着相似的背景。两人都生于湖南,都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中成长。滕代远比彭德怀小六岁,但他的党龄却比彭德怀早了三年。1928年,滕代远与彭德怀等人一同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起义成功后,成立了红五军,彭德怀担任军长,滕代远担任党代表,相当于后来的政委。这个时期,两人已经开始并肩作战,带领部队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斗争。
红五军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彭德怀和滕代远带领红军上下齐心,奋勇作战。滕代远作为党代表,始终与彭德怀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艰苦的岁月里,彭德怀的个性和领导方式与滕代远的冷静和智谋形成了互补,彼此成为了对方的支柱。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他们紧密合作,经历了无数的战斗和挑战。滕代远不仅在军政上给予了彭德怀极大的支持,在思想上也为彭德怀提供了不少重要的建议。
1930年,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团,彭德怀担任军团长,滕代远担任政委,随后,红一方面军成立,滕代远被任命为副政委兼红三军团政委。从此,滕代远成为彭德怀的得力助手,两人在战斗中配合默契,共同抵抗外敌的压迫。滕代远和彭德怀的合作,不仅是在战略上合力作战,更在个人之间形成了深厚的友谊。即使有人批评彭德怀脾气暴躁难以相处,滕代远依旧能够与他和谐共事,保持了长达五年的紧密合作。

然而,1933年,滕代远的离开成了两人合作关系的一个转折点。那一年,滕代远被中央决定撤销了红三军团政委的职务。这一决定,与中央苏区的内外形势密切相关。尽管彭德怀与滕代远协同作战,取得了多个胜利,但在中央苏区的几次反“围剿”战斗中,左倾错误的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导致了战略上的失误。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失去了对苏区的领导权,项英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给红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滕代远虽然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但在中央的内部斗争中,最终还是未能保住自己的位置。
滕代远和彭德怀之间对于战略的分歧,也在这时暴露出来。1933年7月,项英下达了一个命令,要求东方军集中兵力围攻泉上,巩固归化,并进行钳制清流、打击连城的任务。然而,彭德怀和滕代远对此意见分歧,认为这个命令不仅执行困难,甚至无法起到预期效果。两人提出反对意见,建议采取更为灵活的战略。尽管朱德和周总理支持他们的观点,但项英依然坚持自己的决策,最终导致滕代远的撤职。
滕代远的撤职不仅仅是职务上的变动,对于他个人而言,更是一场心灵的考验。虽然彭德怀在此事中保持了冷静,依旧支持滕代远,但他也不得不接受了中央的决定。滕代远被调离了红三军团的领导岗位,改任红军医院的政委,这一职务的调动标志着两人共同作战的历史的暂时结束。滕代远随后远赴苏联,参加了苏共七大,直到1937年,才在国内重新出现。

滕代远的离开,意味着彭德怀的阵营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盟友。然而,滕代远的影响并未因此消失,他的战略眼光和与彭德怀的深厚合作,也一直对后来的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滕代远回到延安后,担任了军委参谋长,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