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头号分享
编辑|头号分享
李嘉诚作为香港富豪之一,掌控着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有四个部门在运作,港口及相关专业、零售、基建和电讯。
虽说李嘉诚是港内一位知名的企业家,但他与另一家富商不同,那就是霍家,前者是正在交易一桩生意,而后者是一直在为民众着想,为国家着想。
更不同的是,别看李嘉诚经营的公司都是国内最重要的领域,可他的一些做法让人唾弃。
尤其是港口领域,因为该领域是国家最重要的贸易进出口。
对于有些事情引起了全国民众的不满。
而且,港内李家超,中方外交部接连发声,特别是《大公报》连续发文警告了很多次。
并且国家还派出专机前往巴方进行了两天的友好交流,在各方的操作下,这场交易或许有了最终的定局,且这架专机已经返回了北京。
不过,他到现在都没有出来回应,但前两天他的公司长江和记发出的报告可以看出,这是李嘉诚的变相发声,不发声还好,一发声就更加令人困惑了。
这一切的原因,都要归功于他将公司旗下的四十三个港口全部打包卖给了贝莱德集团,而这家企业是美方在管理。
清晰明了的来说,就是李嘉诚将四十三个港口全部卖给了美方。
要知道,四十三个港口中就有非常关键的一条运河,那就是位于巴拿马管理的咽喉要道
现如今,中美在贸易领域对弈不断,美方正愁着没有办法来遏制中方,但李嘉诚的这一手雪中送炭,可谓是给美方又续了一口。
这种重要时间点,将这么关键的要地低价卖给美方,这种行为只会给我们国家带来很大的影响。
对于这种事情,国人肯定是非常的不愿意。
而且,有些国人还扒出在10多年前,他就抛掉过部分港口的股权。
咱们国家包含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在内的4家公司都非常愿意要收购,百分之四十的股份要一千两百亿港币。
当时这4家公司都能接受,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李嘉诚当场坐地起价,张口就要一千五百亿到一千六百亿港币。
这种行为,那4家企业根本没法接受,最后这事也是不了了之。
结果十年之后,他以一千七百多亿港币的价格,将四十三个港口的百分百股份卖给了美方企业。
这就是让国人不满的其中一点原因,中企高价卖,可到了美方那里竟然是白送。
甚至还是在双方对弈不断的重要时间点,大家伙们说他是利欲熏心、在商言商都是轻的。
不光国人对他的做法非常不满,官方也是忍不下去了,多次发文抨击他。
其一,《大公报》第一次发文,在十五号就评价李嘉诚,直接说到“不要太天真,不要太糊涂”,已经是很委婉的提醒了。
文章内容更是将利与弊和当时局势给他分析的头头是道,让他想好站在哪一边。
而且,港澳办也进行了转发,说实话,官媒的转发就已经很清晰是一个什么态度了。
无奈的是,李嘉诚并没有进行回应,是铁了心的要卖掉。
其二,《大公报》第二次发文,再一次警告他“伟大的创业者都是铮铮的爱国者”。
可惜他还是没有任何的动作。
港内前特首更是发长篇文章质疑李嘉诚,依旧我行我素。
其三,《大公报》分别在十七号和二十一号持续发文。
尤其是二十一号的文章“奉劝有关公司和人士,停止交割”。
可以看出的是,《大公报》的发文是从提醒,到警告,再到忍无可忍,内心已经到达了极限。
《大公报》的四次喊话,加上李家超的一次喊话,其中后者向这次事件提出了三点。
第一,社会对这次事件的关注,更非常的重视;第二,港区要求海外部门港内公司,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坚决不同意使用压迫和威胁,以及施加压力的手段;第三,所有成交必须符合各项法规要求,港内将会用合理合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这前前后后的五次官方喊话,李嘉诚终于不再沉默,让公司发布了去年的业绩报告。
该报告指出,即使长和在二十四个国家,五十三个港口拥有共二百九十五个营运泊位的权益,但港口业务确实是该公司收入贡献最小的领域。
仅仅占公司总收益的百分之九。
他的这组数值,不难看出,应该是在企图创造一种自己“受到了委屈”的心情,就是港口业务不赚钱,出售它合情合理,所谓的“商业为本”并没有错误。
从李嘉诚的变相回应来看,他还是想一意孤行的把这单生意给交易出去,非得等到国家出手才会罢休吗?
第一,作为商人,虽说这一行为并没有错,但涉及到基础设备和贸易业务的时候,不能单纯的以利润来衡量。
因为它还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
这个道理他和他的公司不能装聋作哑。
第二,他们说该领域的业务是公司收入奉献最小的。
但他在报告里面十一点都没有提到业绩,以及“旱涝保收”的特性。
全球航运业务是这些年来最稳定的,甚至有可能会不断的上涨,更不会收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对于李嘉诚的企业来说,港口业务根本称不上是亏钱的板块。
而且,他的儿子之前曾对这件事情稍微表了一下态度:“哪里能赚钱,我们就会往哪里投资,港内有机会我们也会回来的。”
可以看出,他的这番表态,也被很多国人批斗为是“丝毫没有国家情怀”的表现。
李嘉诚的变相表态是“受委屈”,他儿子李泽钜的“纯粹商人”表态应该是看不下去这么多人在抨击他的父亲。
要想不被抨击,就得好好思考思考自己做的事情对不对。
据了解,这次“港口交易”会在四月二号开始,李嘉诚如果能明白一些道理,这个字就不应该签。
现在官方的多次喊话,港府和北京的接连发声,专机从巴方返回,种种迹象都可以看出,这次交易有很大概率不可能会成功。
所谓的“在商言商”只是这些没有爱国情怀的企业家为自己找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