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于网络
做为新中国的首位领袖,毛主席在所有国人的心中,都如同旭日一般光芒万丈。
然而,世人多是因知晓了毛主席的雄才伟略,才会对其崇敬有加。
但事实上,早在毛主席还是毛泽东、毛润之之时,就已经有人预见了毛主席将会成为领袖。
可以说,此三人的出现,对于毛主席的成功之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识于微回顾毛主席生平不难发现,毛主席的求学之路可谓是坎坷非常。
动荡的岁月中能有书读已然难能可贵,但毛主席并不想为了读书而读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而,毛主席曾先后辗转数所学校,最终在19岁这一年报考了符定一创办的湖南省立第一中学。
符定一先生胸怀大才且忧国忧民,因此,将当年招生考试国文题目,定为了《民国成立,百端待理,教育与事业应以何为重》。
符定一心中对众学子期待颇多,却也知道,如此深刻的题目,恐难是寻常人能够写出门道的。
阅卷的过程中,符定一一度感到失望与无力,直到看到了毛主席的文章。
“奇才”是符定一在阅读毛主席文章后,发出的第一声感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中,毛主席针砭时弊,对于国情颇有见解,着实不想一个仅仅19岁的小伙子,能够想出来、写出来的。
符定一生出了爱才之心,赶紧将毛主席叫到了自己面前,要求他以《论救国之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随着毛主席落笔,符定一心中的爱才之心更盛。符定一无比庆幸,如此有真才实学又忧国忧民的学子,竟然是自己的学生。
之后的日子里,二人亦师亦友,时常就实事进行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毛主席虽感怀先生教化之恩,心中却仍存着更大的抱负。因此,毛主席在之后选择了退学自修。
当然,这并没有断了二人之间的情谊。相反的,二人时常书信往来,关系更胜从前。
时间来到1915年,二人因缘际会下于北平重逢。毛主席从未忘恩师教诲之情,时常会拜访恩师,与其一同探讨救国之策,符定一也愈发确信,毛主席将来会有一番大作为。
为了保护毛主席这颗救国的种子,符定一甚至主动提出,每月资助囊中羞涩的毛主席五块大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尚未成势的毛主席而言,符定一无疑是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贵人。
但相较于以上种种,符定一于军阀赵恒惕手中救下毛主席一事,则更是为毛主席日后的救国之路,砍掉了一大荆棘。
那是1922年,毛主席组织领导6000余工人进行罢工游行,更是有礼有节的为工人们争取到了应得的利益。
赵恒惕对于毛主席这个“刺头”恨之入骨,一心想要将毛主席抓进狱中泄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幸而,符定一提前看到了抓捕密文,以毛主席将来成就必定在其之上等言论,说服了抓捕人员,为毛主席争取到了脱险的机会。
之后,符定一更是为毛主席四处打点、奔波,还拿出20块大洋做为毛主席前往广州的路费,为其之后开展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以说,正是因为符定一先生慧眼如炬,发现了毛主席这个人才,并不遗余力的帮助和保护,才有了之后的毛主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无独有偶,同为毛主席授业恩师的杨昌济先生,同样在毛主席还未成势之前,便已经发现了其救国之才。
亦师亦亲许多人在提及杨昌济先生的时候,总绕不过其曾是毛主席岳父一事。
但事实上,同符定一先生一样,杨昌济也曾是毛主席的授业恩师。
并且,杨昌济也同样在毛主席尚未成势之前,就同样看出了毛主席的救国之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彼时,毛主席因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征收学杂费一事,组织了众多同学,发动了拒交学杂费的“驱张运动”。
运动声势浩大,校长张干坚震怒,一度想要对毛主席进行开除处理。
而杨昌济却在此关头,联合数位老师力挺毛主席,最终帮助毛主席成功取得了“驱张运动”的胜利。
而这,也促使二人由师生,逐步发展成能够一谈心中抱负的忘年交。
频繁的交流使得杨昌济发现,毛主席心中抱负远大,且同时有着超乎常人的思想与救国之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杨昌济鼓励毛主席建立新民学会。新民学会的建立,将众多爱国青年汇聚在了一处,每每思想碰撞,总能对当下时事做出一针见血的见解。
驱逐军阀张敬尧、参与湖南自治运动、引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可以说,新民学会的建立不止为爱国青年们,提供了报国之处,还为毛主席之后的组织领导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一切,都与杨昌济先生息息相关。
不止在新民学会的问题上,杨昌济提供了支持与帮助,他还鼓励毛主席将文章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令其与杂志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有了神交的机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着对于彼此文章与思想的欣赏,最终毛主席在杨昌济的支持下,实现了与二人见面共商国策的愿望。
同时,出于对毛主席更人的欣赏,杨昌济在得知其与女儿杨开慧建立恋爱关系后,也是十分支持。
从良师到益友,最终又有了姻亲关系,杨昌济先生之于毛主席的人生,无疑起到了诸多重要影响。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杨昌济先生由于身体原因,最终在1920年因病离世。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他没有看到毛主席成为领袖的那一天,但在他的心中,若论救国只选,非毛泽东莫属。
这一点,其在重病之时,也在与给好友章士钊的信中有所提及。信中杨昌济言辞恳切的表示,若论救国,必要重毛泽东与蔡和森。
从之后所发生的一切来看,杨昌济所言的确非虚。
无论是最终成为领袖的毛主席,还是年仅36岁就因革命事业而牺牲的蔡和森,都是我党的重要人物,也是真正的爱国、救国之士。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除了上述两位长辈、恩师外,还有一人也在毛主席未成势之前,便早早发现了其领袖之才。
粤海难忘共品茶1926年,彼时身为“候补执行委员”的毛主席,在参加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之时,结识了世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的柳亚子。
二人一见如故,曾相约广州街头茶馆,共同品茗论事。英雄相惜,柳亚子提笔写下了“粤海难忘共品茶”,来纪念二人的这段情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那个并不太平的年月中,有些人一次分别之后,便要数年才能再次得以相见。每每听到故人的消息,总是会使得二人为对方牵肠挂肚。
然而,井冈山时期,毛主席却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由于立场的不同,毛主席一度遭受猛烈的打压,国民党甚至借机大肆造谣毛主席已然身死。
柳亚子误以为这消息是真的,痛心之下,写下了那首荡气回肠的《存殁口号》,以诗寄情,悼念友人的逝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饶是在国民党大肆打压、抹黑毛主席的情况下,柳亚子依然写下了“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的诗句来。
甚至,柳亚子还特别注释了“两列宁”为孙中山与毛主席。
要知道,孙中山先生做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民国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将当时备受打压的毛主席与孙中山并列,足以见得柳亚子对于毛主席的欣赏之情。
同时也能够看出,在柳亚子的心中,毛主席当是如同孙中山一般,成为一名优秀的、为中华点燃希望的领导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做为当时知名的诗人与政治家,柳亚子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他的诗作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毛主席在国内的知名度。
在得知毛主席之死只是谣传后,柳亚子激动万分,为毛主席这样的领袖之才没有被迫害,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而后,看着毛主席四次成功过反“围剿”,柳亚子更是不顾当时蒋介石方面的态度,公然写下《怀人四截》,不仅称毛主席如囊中之锥一般,必将会出头。
还写下了“十万大军凭掌握,登坛旗鼓看毛郎”,这般赤裸称赞毛主席的诗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某种程度上而言,柳亚子就像是毛主席的头号粉丝,每每其有惊世之举,柳亚子总会在第一时间写诗称赞。
但事实上,柳亚子当时自身境遇并不好,时常遭受打压与迫害。
原因无他,正是因为其信仰与守护的,一直都是孙中山先生的国民党,而非蒋介石接手后面目全非的国民党。
而这,也是柳亚子能够身为国民党,却愿意相信与力挺毛主席的重要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尽管二人神交已久,但事实上,直到1945年,二人才因着毛主席前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才得以故友重逢。
重逢后,毛主席亦赠诗于柳亚子,肯定了二人的英雄相惜之情。
建国后,毛主席也曾写诗劝诫柳亚子,才使得其没有困于一身文人风骨与旧思想,成功融入了新社会当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以说,毛主席一生挚友、同道无数。但唯有上述三位,真正早早预见了毛主席的领袖之才,并为其在革命道路上提供了颇多助益。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