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三月三,提醒“5样不上桌,福气不进门”,有钱没钱都别忘吃

南春想 2025-03-31 21:32:32

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发布

2. 《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评估报告》

3. 《慢性病与营养》杂志,2021年第12期,关于腌制食品与健康风险的研究综述

三月三,按老黄历说是个“上巳节”,是古人祓除病邪、迎福纳祥的日子。

可就在清晨,李大爷拎着满满一兜猪头肉、油炸豆腐和腊肠进门时,孙女看着皱了皱眉:“爷爷,您不是才说完血脂高,咋又买这些?”

李大爷一乐:“啥节气啥吃法,我吃了一辈子,没事!”这话刚说完,坐旁边的老邻居猛咳两声:“我去年三月三也吃这三样,结果清明还没到,就进了医院。”

节日讲究仪式感,但讲究更要讲理性。传统节日吃点应景的东西没错,可问题就在于——不是啥东西都能“上桌”,尤其是年纪大了,身体变得脆弱,很多过去吃惯的东西,如今吃进去,可能就成了“催命符”。

尤其是这五样,节日碰上它们,福气可就真进不了门了。

先说第一个——油炸食物。

不少人一到节日就喜欢炸点丸子、炸豆腐、炸春卷,觉得香气扑鼻,吃起来才有年味儿。

可是你知道吗?油炸食物表面金黄酥脆的“外衣”,其实是高温氧化的脂肪大衣,里面藏着的是丙烯酰胺、反式脂肪酸和各种氧化产物。

这些化学物质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不亚于吸一支烟,而且还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尤其是那些用一锅油反复炸的,油烟味越浓,问题越大。

长期吃这类食物,就像在血管里点了一把火,烧得越久,动脉硬化来得越快。

第二样不能上的,是腊制品和咸货。腊肉香肠、咸鱼咸蛋,这些在农村节日里是标配。

但它们的问题也很明显——钠超标。一根香肠的钠含量往往是成年人一天推荐摄入量的两到三倍。

你以为吃的是风味,其实吃的是高血压的“引爆器”。而且腊制品中还常含有亚硝酸盐,这种物质在体内可以转化为亚硝胺,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

更别提那些腌制时间过长、保存不当的,细菌滋生、霉菌污染,肝脏受不了,肠胃更遭殃。

第三样要避开的,是甜食过多。三月三不少地方有吃青团、糯米糕、花糕的传统。

这些糕点虽然软糯香甜,但问题是,中老年人的胰岛功能早就不像年轻时候那样灵活了。吃多了高糖、高碳水的东西,血糖就跟坐上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

很多人平时血糖控制得挺好,节日一高兴,吃几块青团,血糖立马飙高,结果就是三月三刚过完,人就进了内分泌科。更要命的是,那些标榜“无糖”但用了代糖的糕点,很多其实并不适合糖尿病人吃。

有些代糖会刺激胰岛素分泌,有些则影响肠道菌群,得不偿失。

第四样不能上的,是生冷食物。春天看似阳光明媚,其实“春寒料峭”。

尤其是三月,节气上虽已过了惊蛰、春分,但昼夜温差大,体内阳气尚未完全升发。这时候吃生冷食物,最容易伤到脾胃。

比如冰镇饮料、凉拌菜、生鱼片、凉皮凉面,吃下去一时爽,脾胃一受寒,腹泻、腹胀、胃炎接踵而来。中医讲“春养肝”,而肝喜温畏寒,生冷食物无异于给肝脏泼了一盆冷水。

尤其是老年人,脾胃本弱,阳气不足,一口凉菜下去,可能就换来一晚上的闹肚子。

第五样不该上的,是过多饮酒。节日小酌是常态,可一不小心就成了“豪饮”。

尤其是一些中老年男士,喝起酒来总觉得自己还年轻,结果肝脏早已不堪重负。酒精对肝细胞的损伤是慢性的,哪怕你一次只喝一点点,日积月累下来,肝功能也会悄悄变差。

更严重的是,酒精还会影响药物代谢。如果你正在吃降压药、降糖药、抗凝药,酒精可能让这些药物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引起副作用。

很多中风、心梗的患者,发病前都伴有“节日饮酒史”,别不当回事。

那三月三到底该吃啥呢?其实老祖宗早有安排。比如艾草煮蛋、蒿子饭、五色糯米饭,这些食物寓意吉祥,营养价值也颇高。

艾草具有温经散寒、驱湿止痛的作用,煮蛋吃下去,有助于阳气升发;蒿子饭里用的蒿草其实就是一种野生香料,有助于促进食欲、助消化;五色糯米饭则用上了红豆、黑米、黄米、绿豆等,颜色鲜艳,营养全面,富含多种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比起一桌油腻腊味,简直就是春天的“养身套餐”。

春天是肝气升发的季节,饮食上应以清淡、温和、养肝护脾为主。

可以多吃点绿叶菜,比如菠菜、油麦菜、苦菊,这些富含叶绿素和钾元素,有助于稳定血压和促进肝脏排毒。也可以适量吃些豆制品、全谷物、坚果类食物,丰富营养结构。

水果方面,建议选择低糖高纤维的应季水果,如草莓、柚子、青苹果,既满足口腹之欲,又不会刺激血糖大幅波动。

再说个容易被忽视的点——节日运动不能停。

不少人一到节日就“吃吃睡睡”,殊不知,春季阳气生发,正是锻炼身体的黄金时节。哪怕只是饭后散步半小时,也能帮助血糖稳定、促进肠胃蠕动、减少脂肪堆积。

中老年人尤其要抓住这个“春生”的机会,适当晒晒太阳,活动筋骨,就像给身体这个“老机器”做个春季保养。

三月三还有个传统是“踏春洗浴”,古人讲究在水边洗去一身尘埃,寓意祛病除晦。现代人可以理解为,节日里给自己一个“身心清洁”的机会,不光是洗个澡,更是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精神放松了,免疫力自然也就上去了。

很多人总觉得节日就该吃得“丰盛”,其实“丰盛”并不是“过度”。真正的福气,不是靠吃什么硬菜堆出来的,而是靠日积月累的健康习惯养出来的。

别让三月三成了“健康的转折点”,更别让节日成了慢性病的“催化剂”。

节日不在于吃多少、喝多少,而在于如何与家人共享一顿健康的饭菜,在欢笑中感受团圆的温度。

如果你能在三月三这天,少上一样油炸品,多一道蒸菜;少一杯酒,多一碗粥;少一块腊肉,多一个拥抱,那你收获的,不止是福气,还有健康的未来。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