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烈之东北军韩家麟

复杂历史简单说 2025-04-29 16:39:27

民国时期,日本关东军在奉天进行军事行动,进攻北大营的东北军,当时张学良远在北平,他以为日军只是小规模的挑衅,为了避免更大的军事冲突,就下令东北军不许抵抗。

在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下,奉天迅速被日军占领,而吉林省的军事负责人张作相,因为在老家料理事情,就让参谋长熙洽代理吉林的军务,可这个熙洽早就和日本人狼狈为奸,当奉天被日军占领后,熙洽立马率部投降当了汉奸,就这样东三省只剩下黑龙江。

面对日军的进攻,驻守在黑龙江的马占山部,坚决要抵抗到底,于是张学良任命马占山为黑龙江省主席,领导了著名的“江桥抗战”。虽然马占山部顽强抵抗,但在日军绝对优势下,“江桥抗战”还是失败,抗日义勇军遭到围追堵截,为了掩护马占山突围,韩家麟就冒充马占山本人,吸引日军的追兵,最终马占山突围成功,韩家麟却战死。

1898年,韩家麟出生于吉林梨树,祖上是闯关东来到东北的,通过两代人的辛勤劳动,韩家成为当地富户。

韩家麟

韩家麟从小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和爷爷事情又多,所以他生活很独立,弟弟妹妹都是他来照顾。韩家麟在老家读完私塾后,就考入县城的学堂,学习成绩很好。

1913年,韩家麟从县城读完书回家,当时一个骑兵团正好路过,作为地主的韩家,宴请骑兵团团长,韩家麟的爷爷想让他去从军,团长很爽快的收留了韩家麟。参军以后,韩家麟被分派到马占山的骑兵连,他有文化又聪明,深受马占山的喜爱,因此马占山收他当义子。

后来马占山的官职升高,为了培养韩家麟,就送他到奉军军官养成所学习,毕业后在马占山身边当贴身文书。

马占山

1923年,韩家麟成为马占山的少校副官。

1927年,韩家麟升为中校副官长。

1930年,韩家麟去往奉天东北高等军官研究班深造。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在张学良不抵抗政策下,奉天被日军兵不血刃占领,很多东北军官兵都当了汉奸,当时还在军校学习的韩家麟不愿意投敌,所以就逃到关内。当时黑龙江省主席万福麟的五十三军在河北,韩家麟在北平见到了万福麟,万福麟让韩家麟留在自己身边当上校副官长,但韩家麟想回东北抗日。

10月下旬,由于万福麟在关内,黑龙江的事情他也不清楚,于是就派韩家麟潜回黑龙江打探消息。那时候奉天和吉林已经被日军占领,只剩下黑龙江还在东北军手里,张学良和万福麟商量后,决定任命黑河警备司令马占山为代理黑龙江省政府主席。

万福麟

1931年10月13日,汉奸张海鹏派伪旅长徐景隆,指挥三个团的兵力进攻齐齐哈尔,想抢夺黑龙江省主席位置,而马占山本人还在黑河,东北军驻黑龙江军署的参谋长谢珂,指挥卫队团在江桥抵抗伪军进攻,打响“江桥抗战”的序幕。徐景隆的伪军旅都是乌合之众,很快就被谢珂指挥的部队打败,徐景隆本人被地雷炸死。

10月19日,马占山率领一个团的兵力来到齐齐哈尔,正式担任黑龙江省主席,在马占山的号召下,黑龙江各地的抗日武装都来到齐齐哈尔,组成了抗日义勇军。

11月4日,汉奸张海鹏进攻齐齐哈尔失败后,日本关东军一千三百人,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对江桥再次发动进攻,这时候韩家麟拿着万福麟的信件找到马占山。看到义子韩家麟回来了,马占山特别高兴,任命他为少将参议,兼黑龙江省政府机要秘书,参加了“江桥抗战”。

张海鹏

由于日军火力太猛,马占山部又孤立无援,最终江桥还是失守,马占山率部退守海伦,他让韩家麟前往北平,向张学良汇报黑龙江的事情。

1932年2月,韩家麟返回黑龙江,在马占山身边担任参谋长。4月,马占山再次起兵抗日,但在日军的进攻下,抗日义勇军还是节节败退。

7月,马占山率兵到达庆城县,在半路遭遇日军伏击,双方交战三天三夜,部队伤亡过半,马占山本人也受伤。7月22日,马占山下令部队突围,他率领四十多人向东撤退,想进入深山中,为了掩护马占山突围,韩家麟穿着马占山的衣服,带着上百人向北突围。

由于韩家麟带的人多,日军以为马占山也在其中,于是大批日军追击韩家麟,因此马占山得到了突围机会,撤往到深山里面。7月28日,经历了日军六天追击,韩家麟身边只剩下二十多人,他们逃到海伦县的七八道林子,躲在一处废旧的房子里面休息。

7月29日大早,日军的追兵赶到,韩家麟等人被包围,日军对韩家麟进行劝降,韩家麟誓死不当汉奸,和日军展开战斗,最终韩家麟等二十多名义勇军战 士,全部壮烈牺牲。

韩家麟牺牲后,日本人找到他的遗体,由于遗体已经是血肉模糊,加上穿着将军服,身上还有马占山的相关证件,因此日本人以为这就是马占山。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听说“马占山”被打死了,就在报纸上刊登出来,在东北各地宣传,想瓦解其他抗日义勇军的斗志,接着日军残忍的把韩家麟的头颅砍下,挂在海伦城门口示众。

马占山逃到小兴安岭的深山后,收拢了一百多人,又躲到大青山里面,在山里面转悠了五十多天,才来到龙门县,然后再举起抗日大旗,这时候日本人才知道马占山根本没死。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