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塘口监控,物联网应用,远程报警系统,智能养殖实践
大闸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是中国著名的淡水蟹品种。它具有青背、白肚、黄毛、金爪这些鲜明的特点。青背,蟹壳呈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泽;白肚,肚皮洁白无黑斑;黄毛,蟹腿的毛长而呈黄色,根根挺拔;金爪,蟹爪金黄,坚实有力,放在玻璃上能八足挺立。大闸蟹具有很高的价值,从经济价值来看,一只品质优良的大闸蟹在市场上能够卖出不错的价格,一个养殖规模较大的大闸蟹塘口,在蟹季能有颇为可观的收益。从食用价值来说,其肉质细嫩鲜美,蟹黄和蟹膏更是营养丰富。
在传统的大闸蟹养殖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痛点。其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环境难以精确掌控。比如说在南方一些湿热地区的养殖场,湿度常常较大,气温也偏高。我在南方的一个养殖户朋友老李就遇到过这样的困扰。他的养殖场面积有几十亩,以前每年到夏季的时候,高温加上高湿度,经常导致养殖塘里的水质变差得很快。藻类繁殖过快,而且有害菌也容易出现,因为湿度大的环境下,细菌滋生的速度快得吓人,有时候短短3天,水里的浮游生物就会因为水体缺氧而大量死亡。水质不好,大闸蟹就容易生病,那一段时间,他的大闸蟹死亡率能达到10%左右,损失惨重。
还有北方一些干冷地区的养殖户也有他们的烦恼。老张在北方的一个养殖场,到了冬天,气温骤降,他的大闸蟹塘口如果保暖措施不到位,很多蟹就会冻伤。有一次连续下了几场大雪,因为没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他损失了将近20%的蟹苗。而且大闸蟹的生长过程中,对食物的控制也不好精准把握。传统养殖往往靠经验投喂,有时候投多了,食物残渣污染水质;投少了,蟹又长不好。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就像大闸蟹养殖中的一束光。物联网应用于大闸蟹塘口监控,可以从多个方面改善养殖状况。在大闸蟹养殖的池塘里安装各种传感器,比如水质传感器。这些水质传感器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小卫士,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着池塘里水的温度、酸碱度、溶解氧等重要指标。以江南地区的一个20多亩的大闸蟹养殖场为例,这个养殖场的老板老王安装了水质物联网监控系统。以前他每天都要亲自去池塘取水样检测,那可是非常麻烦的事,而且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水质还会有一点波动,取了几次样也不能完全准确反映水质情况。自从安装了这个系统,他在手机上就能随时看到水质的各种数据,并且这个系统还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告诉他什么时候水质可能出现问题,需要做哪些调整。就这样,大闸蟹的死亡率在这之后的一年内降低了5%左右。
还有温度传感器也很有用。特别是在早春和深秋这两个季节,在南方一些山区养殖大闸蟹的地方,气温变化比较频繁。当地养殖户小赵就遇到过这种气温波动的情况。早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有一天温度突然下降了好几度,要是以前,他可能就无法及时发现自己池塘里的水温变化,导致大闸蟹受到应激反应。但自从安装了温度物联网监控设备后,水温有波动的时候,他就能及时采取措施,比如在池塘里增加一些水生植物来调节水温。像绿萝这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它的根系比较发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温,并且还能起到一定的净化水质的作用;还有金鱼藻,它在冷水中生长得比较好,对水温的调节很有帮助;狐尾藻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它的茎叶比较茂密,可以遮挡阳光,减缓水温上升的速度。这几种植物在南方的养殖场中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水葫芦也是常见的,它在夏季能调节水温,不过在冬季就容易被冻死,不太适合南方的冬季养殖环境。
塘口的远程报警系统更是让养殖户安心不少。在一些交通不太便利的山区养殖场,像江西的一些山区大闸蟹养殖地。养殖户老陈的养殖场比较偏远,以前只要一遇到突发的洪水或者其他自然灾害,他都不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有次暴雨来袭,因为没有及时发现,很多池塘被淹,损失惨重。自从安装了远程报警系统,一旦池塘里有水位异常升高或者其他危险情况,系统就会立即向他发送报警信息,不管他是在家里睡觉,还是在外面办事,都能第一时间知道并采取措施。
智能养殖在饲料投喂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传统的养殖方式往往凭借养殖户多年的经验来判断投放多少饲料,这很容易造成饲料的浪费或者不足。在江苏有一个大型的大闸蟹养殖场,养殖面积达到上千亩。场长老周采用了智能化的饲料投喂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根据大闸蟹的生长阶段、水温、水质等因素精确计算出每天每个池塘需要投放多少饲料。在大闸蟹幼体阶段,按照每万只每天大概投喂0.1 - 0.2千克的饲料;随着大闸蟹逐渐长大,在中期阶段,每万只每天的饲料量会增加到0.5 - 0.8千克左右;到了后期接近上市的阶段,每万只每天的饲料量大概在1 - 1.2千克。通过精准投喂,不仅减少了饲料的浪费,降低了成本,而且大闸蟹的生长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老周表示,自从采用了这个系统,饲料成本降低了10%左右,大闸蟹的规格和质量也有明显提升。
在养殖大闸蟹的过程中,南北地域差异也对养殖方式和物联网应用有不同的要求。北方的养殖场在冬季面临的是防冻问题。比如山东的养殖户老孙,他的养殖场为了应对冬季,除了安装物联网监控设备,还采取了一些特殊的保暖措施。他在池塘底部铺了一层厚厚的稻草,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就像给大闸蟹盖了一层被子。而且在北方冬季,因为天气寒冷,大闸蟹的活动量会大大减少,食物的投喂量也要适当减少。不像南方,全年大部分时间气温都比较温和,养殖的周期相对较长,南方养殖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天气灵活调整养殖策略。
物联网技术在大闸蟹养殖中的智能养殖实践,让养殖变得更加科学、高效和轻松。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物联网设备的成本问题,对于一些小规模养殖户来说,初期的设备投入可能会比较高,这对他们的养殖效益会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物联网设备的维护也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一些年龄较大的养殖户可能会觉得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另外,虽然物联网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精准控制养殖环境,但大自然的变数还是很多的,有时候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或者疾病爆发,物联网系统可能也不能完全提前防范。对于大闸蟹养殖来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但是如何让更多养殖户受益,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大家去思考的。
从整个养殖场景来看,无论是大规模的养殖场,还是小范围的散养,都可以从大闸蟹塘口的物联网监控、远程报警系统和智能养殖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应用点。如果未来物联网技术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并且更加人性化,那么大闸蟹养殖产业的发展肯定会有一个新的飞跃。那么问题来了,对于物联网技术在大闸蟹养殖中的应用,你觉得养殖户们最需要做些什么来更好地适应和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