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孔子的话,听起来不要太有道理!但为何成不了“真理”?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3-02-12 10:07:44

时代伟人邓小平曾经说过一句话:千万不要想着去做圣人,因为一旦你有了这个想法,你注定是个两面人。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总结会上,特别批评了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性:只在地图上用笔轻轻一划,就下达命令:限期打下这个据点,却不考虑红军战士要吃饭、要靠双腿走路这些实际情况。

共和国的两位伟人都曾表达了一个核心思想:做决策之前,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千万不要做一个只求思想就能喂饱的“圣人”,因为在这个物质世界中,任何思想都逃脱不了实践的检验,而一旦放到实践中去检验,那些所谓的圣人必定原形毕露。

说到公认的“圣人”,孔子何尝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说到自告奋勇、毛遂自荐的圣人,明朝中后期的王阳明何尝不来个“当仁不让”?

说到孔子,不仅是历代封建王朝钦定的“圣贤”,更是当今无数国人心中的精神丰碑。都二十一世纪、科学发达的今天,标榜自己是维护儒家正统、坚决与一切假儒家、反儒家作斗争的斗士还真是数不胜数。

孔子确实也是位牛人,说出来的话不要太有道理,大到治国安邦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耻有格”,下到黎民百姓的心中所想:“食色,性也”,无不戳中了当事人的内心。

比如“食色,性也”,这个用脚趾头想想都能感同身受,吃喝拉撒,渴求异性,这是每一个人都避免不了的事情,是上天造人之前就内设好的程序。每个人肚子饿了,不用大脑下命令,身体的机能必定驱使着自己去找食物;一段时间没与异性接触,也不用大脑研究研究,身体也会有显著变化。

再比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耻有格。如果不用刑罚去惩戒,用礼节去教化,给老百姓编制一个美好的梦想:你现在是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的文明人,你现在处在一个人人有爱心、人人都诚恳的礼仪之邦,你是不是睡着都能笑出猪叫?

孔子说的这些,是不是正中人的内心,说到大家的心坎里去了?但是孔子说得是真理吗?绝对不是。

什么是真理?1978年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出了权威答案:是不是真理,放到实践中检验就行,是驴子是马,拉到实践的草地上遛遛就是了。

所以说,“人性大师”孔子说的这些这么有道理的话,如果没有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它们根本就不能称之为“真理”。

而且,早在1600年时,西方的第一批实验科学家们就证明了,很多听起来很有道理的话,在实践中根本就检验不了,甚至检验出来是错误的。

1600年前后,伽利略、开普勒等厌烦了古希腊那些哲学家们翻来覆去地辩论、争吵,决心在实践中进行真理的检验,于是制定了科学实验的流程和方法。这个时候,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通过自由落体实验,证明了2000多年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凭嘴巴说出的道理是错误的。

公元前400年左右,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辩证法方面获得巨大成功之后,便信心满满地介入科学领域,他研究的一个课题是“自由落体速度”。通过观察以及自己丰富的推导,他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质量成正比。

想想是不是很有道理?质量越大,就越重嘛,当然下落得越快,而且日常生活中不是经常看到纸片在空中慢悠悠飘荡的场景吗?这不正说明:下落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是不是不用大脑,用脚指头想想就能想出来的“真理”,与孔子的那些大道理是不是如出一辙?

为此,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统治了西方文明2000多年,如此也导致人类的科学领域停滞了2000年。直到1600年,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的自由落体实验,方才证明亚里士多德言论是极其错误的。

伽利略将纸揉成一个纸团,与另一块石粒合在一起,再同时松手。大家惊讶地发现:纸团和石块是同时到达地面。

我们之所以看到纸在空中飘荡,主要原因是它的迎风面积大,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大,将它揉成了与石粒一样的大小,二者迎风面积一样,自然下落速度一样,与物体的质量没有之间关系。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尚且如此,孔子的那些“大道理”何尝不是他拍脑袋想出来的?他又何尝在实践中进行了检验?治国安邦难道只有通过德和礼才能凑效?就不能先发展科技,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然后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人民生活好了,难道言行就不能文明?一定要听你的“德”和“礼”才能文明?

与其相信孔子的“德”、“礼”,还不如相信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更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综上,“圣人”孔子的话,听起来不要太有道理!但为何成不了“真理”?主要原因很多都是他拍脑袋想出来的,在实践中根本无法检验。而且宁愿没有他这个圣人,中华文明有可能发展得更好,毕竟这个世界的运转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是客观规律。圣人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1 阅读:150
评论列表
  • 2023-03-11 12:09

    每个时代都有其局限性,每个圣贤可以讲是当时的智慧者,也是当时文明与思想之精华。圣贤也是有丰富经历与强大思想能力的,说拍脑袋就想出来或张口就来这样的比论是不对的。孔夫子教仁德治世学问对,只是经不住时间(有局限),人性(反者道动),人心(不足)。但不代表其人品与道德与学术有错误(时代进步,常规常理可以打破)。。用古代圣贤学说,用正利国利民,用邪大奸大恶,不是圣贤与学说错,只是人本身(学者用者后来者)会错。用“学说之刀〞伤人,却说“刀〞不是,说“造刀”人不是,是正常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