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美国空气香甜的杨舒平,已被美国驱逐出境,如今回国下场凄惨

安琪小世界 2025-04-19 04:13:05

杨舒平,这个名字在2017年因为一句“美国空气香甜”彻底火了,但这把火烧得并不光彩。

她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毕业典礼上的那番演讲,不仅让她一夜之间成了网络热议的焦点,还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如今,八年过去了,杨舒平在美国混不下去,被迫离开,又在韩国碰了一鼻子灰,最终回国,却发现自己日子过得凄惨无比。

从昆明到美国的起点

杨舒平,1993年4月16日出生在云南昆明。昆明是个好地方,气候温和,空气质量常年都不错,被称为“春城”。

她家条件挺优越,父母都是政府部门的公务员,收入稳定。

到了2012年,她通过国家公费留学的项目,拿到了去美国马里兰大学深造的机会,专业是心理学和戏剧学双学位。

去美国之前,杨舒平对未来充满期待。她带着国家给的资助,揣着父母的期望,踏上了留学的路。

那时候,她可能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毕竟能公费出国读书的,没几个是普通人。不过,时间久了,杨舒平的心态慢慢变了。

她被美国的高楼大厦、多元文化吸引,对西方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感兴趣。她开始觉得,美国的自由和开放比国内强,渐渐地,对中国的认同感淡了。

这种思想上的转变,后来成了她惹祸的根源。

2017年毕业典礼:一句“美国空气香甜”引发的风暴

2017年5月21日,杨舒平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她被选为马里兰大学毕业典礼的学生代表,要在几百名师生和家长面前发言。

这本该是她留学生活的一个完美句号,结果却成了她噩梦的开始。

那天,她站在讲台上,开始讲自己的故事。她说,五年前刚到美国时,她特意带了五个口罩,怕空气不好。

但下了飞机,她发现美国的空气“清新甜美”,完全不需要口罩。她还提到,在中国生活时,每天出门都得戴口罩,不然就会生病,而美国的经历让她感受到真正的自由。

这话听起来像是她在夸美国,但言外之意却是在踩中国,尤其是她老家昆明的空气质量。

演讲一结束,台下就炸了。一些中国留学生当场皱眉,有人低声骂她,还有人直接离席。消息传回国内,网络上更是炸开了锅。

网友觉得她这话太离谱,昆明空气明明很好,她却说得像没法活人似的。昆明市政府坐不住了,赶紧发布数据反驳,说当地空气质量常年“优”或“良”,根本不像她说的那么不堪。

杨舒平看舆论压不住了,在网上发了道歉声明,说自己只是想分享个人经历,没想贬低祖国。但这道歉写得干巴巴,网友觉得她一点诚意都没有,继续骂她。

有激动的网友甚至人肉搜索,把她家地址都扒出来了。从那天起,杨舒平的名字就跟“卖国”“忘本”挂上了钩。

美国求职受阻:从风光到落魄

毕业典礼的风波过去,杨舒平本来还想着留在美国发展。她学的专业不错,又有马里兰大学的文凭,按理说找工作不难。

她投了不少简历,想进大公司,做市场或者心理咨询相关的工作。但现实很快给了她一巴掌。

她的演讲视频早就传遍了网络,企业HR一看简历,再一查背景,基本就没戏了。很多公司觉得她人品有问题,担心她对团队忠诚度不够,直接把简历扔了。

折腾了大半年,她终于在一家小公司找到份底层文书的工作。但干了没多久,客户认出她,投诉说不想跟她对接,公司没办法,只能把她开了。

2020年疫情来了,她的签证也到期,工作没了,钱不够花,日子越过越艰难。她在美国实在混不下去了,被迫离开。

韩国碰壁:求职无门,生活艰难

离开美国后,杨舒平没直接回国,而是去了韩国试试运气。她想着,韩国离中国近,经济也不错,也许能找到出路。

她投了不少简历,想进韩企做文职或者市场类工作。但韩国企业查背景比美国还严格,她的“黑历史”一暴露,基本没公司敢要。

面试了几次,人家一看她是谁,直接谢绝,连客套话都懒得说。

语言也是个大问题。杨舒平韩语不熟练,交流磕磕绊绊,生活和工作都受限。她在首尔租了个小出租屋,靠打零工过日子,比如帮人发传单、做翻译,收入少得可怜。

韩国物价高,她的积蓄很快就花光了,日子过得紧巴巴。后来她实在撑不下去,只好收拾行李回国。

回国后的凄惨处境:求职无望,靠父母接济

,杨舒平回到了昆明。她父母给她改了个名字,希望她能低调重启生活。但这事哪那么容易过去?邻居认出她,背后指指点点,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杨舒平的事,不光是她个人的悲剧,也给社会敲了警钟。她当年的言论,不仅让自己信用破产,还连累了公派留学生的名声。

教育部后来调整了留学政策,增加了爱国教育和文化认同的课程,就是不想再出第二个“杨舒平”。网友对她的态度也很明确:背叛祖国的人,没资格回来享受资源。

反过来看看其他留学生,像哈佛毕业的何江,回国后讲中国农村医疗改革的故事,感动了不少人;还有剑桥的李然,用纳米技术帮国家攻克芯片难题。

这些人选择回国,不是因为国外不好,而是因为他们心里有祖国。杨舒平跟他们一比,高下立判。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个人选择不能只看眼前。贬低祖国换来的所谓“认可”,最后只会让自己无路可走。

在国家崛起的今天,文化自信和民族责任不是空话,而是每个人都得面对的现实。杨舒平迷失了方向,付出的代价沉重得她自己都扛不住。

杨舒平从“美国空气香甜”到如今的凄惨下场,走了一条让人唏嘘的路。她曾经是公费留学的骄傲,却因为一句轻率的话,把自己逼上了绝境。

从美国到韩国,再到回国,她的每一步都像是给自己挖的坑。希望她的经历能让更多人明白,不管走到哪,根不能丢,责任不能忘。

国家的强大需要每个人出力,而那些短视的选择,迟早会让自己后悔莫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