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张桂兰,今年56岁,初中学历,婚姻状况是已婚,丈夫叫赵长水,退休前是小城市一家国企的维修工,退了休以后每月有三千多块退休金。
我自己以前在小县城的一家小学当食堂阿姨,后来因为身体不好提前退休了,退休金不多,刚够自己生活。
我们一家住在小县城的老城区,有一套学区房,是我们多年前为了儿子上学时买的,地段不大,但胜在离学校近。
那时候房价不贵,我们咬咬牙凑了首付,剩下的用的是单位的住房公积金贷款。
后来儿子考上大学搬走了,这套房就空置了几年。
我和老伴商量着,反正房子闲着也是闲着,要不出租出去还能补贴家用。正当我们打算挂中介的时候,小叔子赵长建找上门来,说他家孩子今年初三了,想住我们家这套学区房陪读三年。
他是我丈夫的亲弟弟,比我老伴小七岁,年轻时在外地打工,后来回老家做点小买卖,收入不稳定。
他老婆在一家超市打工,挣得也不多。
孩子成绩不错,想冲刺重点高中,但他们家那边的学校教学质量一般,所以就打起了我们学区房的主意。
起初我们是犹豫的,毕竟亲戚之间最怕牵扯钱财和人情,可老伴心软,觉得是自家亲弟弟,又是为了孩子读书的事,就答应了。
但他也说好了,水电暖气等日常支出由我们出,小叔子一家不出房租,但生活费他们自己承担。
我本来还有点不乐意,但老伴一番“亲兄弟一场”的话,说得我也不好再多说。谁曾想,这三年下来,我们的好心,竟换来了婆婆一句“房子是她的”。
小叔子一家入住我们学区房的时候,是个夏天。
侄子赵阳那年15岁,个子高高的,戴着副眼镜,一看就是个很用功的孩子。
我开始还挺喜欢这个孩子,看他每天早出晚归,晚上还在灯下看书,心里想着我们这点付出,要是能换来他考上重点高中,也算是积德了。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第一年还好,小叔子和侄子住进去以后,生活上倒也自理,偶尔还带点水果回来给我们送一小袋。可到了第二年,情况就变了。
那年冬天特别冷,供暖费涨了,我们家老伴一边抱怨着“今年太贵了”,一边还是按期交了钱。小叔子听说后,只说了一句:“哥你先垫着,等我下个月挣了钱就给你。”结果这个“下个月”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
我忍了,毕竟一家人,不好撕破脸,但心里已经有了疙瘩。
到了第三年,侄子面临高考,学习压力大。小叔子干脆把自己那点小生意也撂下了,全心全意陪读。那时候他经常打电话来让我帮忙买菜,说自己忙不过来。我有时候心疼孩子,便真就去市场挑菜,再送到他们家。
我还记得有一次,侄子生病发烧,半夜小叔子打电话来,说我熟悉附近诊所,让我带孩子去看看。我披上衣服就出门,冻得直哆嗦。回来时,老伴倒是心疼我,说:“你啊就是太好说话了。”
可我也没办法,孩子是无辜的。
就这样,小叔子一家在我家学区房里住了整整三年,水电暖气全是我们出,连物业费、取暖费都是老伴按时缴纳,连一分也没让他们掏。
高考那年,赵阳考上了一所不错的重点大学,小叔子高兴得不行,拉着我们请了一顿饭,说:“这三年要不是哥嫂成全,阳阳哪能有今天?”
我听了心里一阵欣慰,心想着这份情总算没白费。
可没想到,真正的风波,是在我们决定卖房子的时候开始的。
那年秋天,我们打算把房子卖了,换成一套离我们新家近的小户型,好方便养老。我们把消息一说出来,小叔子脸色就变了,说:“这房子不是妈的名字吗?你们怎么能擅自卖?”
我一听,愣住了。
原来,当年买房子的时候,因为老伴单位有政策,房产证上写的是婆婆的名字,说是方便申请公积金贷款。那时候我们也没多想,反正一家人,又不是外人。
可现在,婆婆听说我们要卖房子,态度坚决地说:“这房子是我名下的,你们想卖要经过我同意。”
我当场就急了,说:“妈,这房子是我跟长水一砖一瓦付的钱,您除了个名字,没出过一分钱,这三年长建住这里,水电暖气都是我们掏的钱,您怎么能说这房子是您的?”
婆婆坐在沙发上,嘴一撇:“我管你掏了多少钱,房产证上写的是我,你想卖房,要我点头才行。”
那一刻,我心里像堵了一块石头,怎么都咽不下。 我们辛辛苦苦几十年攒下的家当,就因为一个名字,成了别人的?
我找老伴理论,他叹了口气,说:“妈年纪大了,咱别跟她吵,房子总归是咱住的,她也不会真拿去卖。”
我冷笑了一声:“她不卖,但她不让咱卖。你说咱们以后要是生病了,没钱了,这房子还能不能指望?”
更让我寒心的是,小叔子那边听说我们要卖房,竟然开始对外放话,说我们“卸磨杀驴”。说我们趁他孩子刚考上大学就把他们赶出来,说我们亏心。
我听得火冒三丈,打电话过去质问他:“你住了我们家三年,没掏一分钱房租,水电暖气全是我们家出,你还有脸说我们赶你?”
他在电话那头冷冷地说:“桂兰嫂子,我知道你一直看我不顺眼。可咱们是一家人,有些事你们就不能商量着来?你们现在卖房,是不是太绝了点?”
我彻底明白了,所谓“亲戚”,在利益面前,真的脆弱得不堪一击。
03那天,我一个人坐在阳台上,看着窗外已经泛黄的梧桐叶,心里空落落的。
三年的好心,换来的是一句“房子是我的”;几十年的相处,抵不过一张房产证。
我没有再去争,也没再去吵。那套学区房,我们暂时没卖成,但我和老伴已经打算,等婆婆百年以后,立刻过户自己名下。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心安。
我终于明白,有些亲情,是不能用金钱和房产来考验的。否则,一旦掺杂了利益,什么兄弟姐妹、什么血浓于水,都会变得面目全非。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愿意帮,而是帮得太多了,就没人记得你曾经伸出过手。
我不恨婆婆,也不恨小叔子,我只是从此之后,学会了为自己留退路。
人到中年,不图多富贵,只求心安理得。
现在不过户,你婆婆过世了,房子算遗产二兄弟继承,赶紧现在过户到自己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