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项羽如果得天下,其人必为暴君,中国将再次陷入军阀混战、百姓民不聊生之悲惨境地。具体分析如下:一,项羽毫无政治头脑,将秦的大一统改分封制,开历史的倒车。他进入咸阳后,先如土匪般烧杀抢掠,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个诸侯王,自己欣欣然回彭城享福,为自己灭亡埋下祸根。
二,项羽暗令人杀害义帝楚怀王,大失人心。楚怀王是天下反秦的旗帜,各路反秦人马均遵其命而行。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后,鼠目寸光,认为秦亡后楚怀王已失去旗帜意义,且其存在对自己构成潜在威胁,遂将其迁长沙彬县,“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三,各路诸侯反叛后,项羽一概采取武力镇压的残暴方式,不仅消耗了自身力量,更是为渊驱鱼把诸侯赶到刘邦阵营中,甚至连英布等亲信都背项投刘,足见项羽仅有匹夫之勇而无王者之谋。
四,项羽垓下突围后渡过淮河时,“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到阴凌(今安徽定远)“迷失道,问一田父”,虽然有沽名钓誉之嫌,但是项羽仍然是非常可爱的人,他做的第一件错事虽然是鸿门宴,可是仔细一想,鸿门宴上心慈手软放了刘邦,未尝不是项羽实现自己政治理想和战后权力划分的一步险棋。其实项羽最大的错是在“尊楚王为义帝”,这也是项羽亲自摧毁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两股力量——先秦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集权制”,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并打算将其发扬光大,可是自从秦朝二世皇帝胡亥上台之后,劳民伤财,彻底毁坏了秦朝祖龙皇帝嬴政辛辛苦苦的统一的国家,也让生活在秦国统治下的人民感受到对“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失望。因此人们开始怀念先秦时期的“分封制”的好处。
项羽是很有可能重现分封制的,可是在当时刘邦实行了一种更为先进的制度——郡国并行制。虽然这一时期“分封”出来的国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妥协”的产物(比如韩信、彭越),但是也代表着“分封制”作为一种制度“寿终正寝”。项羽夺取天下的时间,最佳时段应该在公元前203年之前,当时韩信还没有被封为“齐王”,项羽正好可以和刘邦展开决战。如果胜利,战后立时斩首刘邦;如果战败,可以保持对峙状态,预防刘邦趁机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