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艺玲 诵明书院 编辑:小药童
作者莫艺玲是肖相如师门七期弟子,就职于惠东县基层医院。本文分享了崩漏的治疗经验,希望能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全文共2278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崩漏治疗经验分享
莫艺玲
尊敬的师父,师门的兄弟姐妹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分享我在妇科常见病崩漏的治疗中两个比较常用且有效的验方,结合临床,辨证加减用后颇见成效。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指正。
1什么是崩漏?
崩漏是包括崩中(大量出血)及漏下(淋漓出血),西医见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生殖器炎症和其他生殖器肿瘤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
崩漏的常见病因无外乎为虚、热、瘀。
中医辨证主要根据出血的急缓、颜色、质地、时间长短、经量多少等特点,并结合舌脉症候以判断证型。
出血急骤色淡质稀量多,常为气虚;出血鲜红、深红、紫亮、质稠,量多,定为血热;出血色暗有块,时间长,淋漓不断,时来时止,时闭时崩,必有血瘀。
2常用且有效的方
验方一
凡出血过多且久,辨证为气血两虚的崩漏患者,不分轻重缓急,症见面色淡白(贫血貌),神疲气短或头晕心悸,色淡质稀,舌淡或胖嫩,苔薄白,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尺脉尤甚,皆可用此方来作为主方进行加减:
处方
党参、黄芪、煅龙骨、煅牡蛎、生地黄、川续断各15g,海螵蛸12g,茜草、阿胶各10g。
组方思路:党参、黄芪健脾益气统血,气固则血固;生地黄、阿胶、川续断滋补肾元、固摄下焦;阿胶止血补血;海螵蛸、茜草、煅龙骨、煅牡蛎化瘀收敛止血。
加减应用:
出血过多过急者,可将党参、黄芪、龙骨、牡蛎、生地黄用量增至30g。
出血量多者可加五倍子研末1.5g冲服,党参可用人参替代。
脉迟缓者加附子,兼肝气郁结者加柴胡、郁金、生麦芽。
偏脾虚者加白术、山药。
血瘀加三七粉冲服、蒲黄。
待出血少后,可原方继续服用巩固疗效。
验方二
凡以阴虚内热为主的患者,症见出血量多或少,血色鲜红质稠,兼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潮热汗出,夜寐不宁,手足心热,口渴咽干,大便不爽或燥结,小便黄,舌红少苔或干,或有裂纹,脉细数或滑数,可用下方加减治疗:
处方
仙鹤草20-30g 海螵蛸20g
煅龙骨15g 地榆(或地榆炭)15g
续断10g 血余炭10g
熟地黄10g 茜草10g
五倍子6g
功效:补肾滋阴,凉血止血。
组方思路:方中熟地黄、续断滋阴补肾;海螵蛸、煅龙骨、血余炭、五倍子收敛止血;仙鹤草止血补虚,茜草凉血祛瘀止血,二者常作为药对搭配使用。
加减应用:
出血量大者仙鹤草可用至60g,茜草15g,海螵蛸40g,煅龙骨、地榆(地榆炭)30g。
出血不止可加侧柏炭。
腰膝酸软加枸杞、女贞子、菟丝子。
手足心热可加龟甲(龟胶)、潮热汗出可加浮小麦、山茱萸。
肝郁化火可加栀子。
血瘀加三七粉冲服、牛膝、蒲黄。
一般出血量较多的患者,服药3天出血量较前减少,继续原方巩固后均能血止。
出血量少的患者快则一剂止,慢则一般3-7天均能血止。
33注意事项
1.出血时间长的患者建议查血常规,贫血严重时,应加用铁剂补血治疗。
2.一定要排除器质性病变、妊娠并发症及全身出血性疾病;如有血压高患者要降压治疗。中年或围绝经期妇女有顽固性的崩漏,务必进行诊断性刮宫送病检及早排除子宫内膜癌等病症。
3.禁用有抗凝血作用的药物如双香豆素、华法林等。禁用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如阿莫西林、双嘧达莫等。
4.患者避免食用热性食物及饮酒,加强营养,忌冷饮、生食;注意休息,避免过度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减少思虑。
对于崩漏急症:气虚,症见阴道大出血,漏下不止,四肢温度正常,用独参汤;阳虚,症见漏下不止,四肢冰冷,面色苍白,用参附汤;出血多又夹杂血块,用三七粉、云南白药冲服。同时输液,补充血容量抗休克及时转诊。
另外在中医治疗上还有常用以下几种:
1.脾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方用固冲汤(黄芪、白术、山萸肉、煅龙骨、煅牡蛎、茜草根、白芍、棕榈炭、五倍子)、固本止崩汤(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熟地、黑姜)。
2.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止血。方用苁蓉菟丝子丸(熟地、肉苁蓉、覆盆子、当归、枸杞、桑寄生、菟丝子、艾叶)加党参、黄芪、田七。
3.肾阳虚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方用右归丸(制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加党参、黄芪、田七。
4.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方用左归丸合二至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萸肉、菟丝子、鹿角胶、川牛膝、女贞子、旱莲草)。
5.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方用上下相资汤(人参、沙参、玄参、麦冬、玉竹、五味子、熟地、山萸肉、车前子、牛膝)。
6.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用清热固经汤(黄芩、焦栀子、生地、地骨皮、地榆、生藕节、阿胶、陈棕炭、龟甲、牡蛎、生甘草)。
7.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方用逐瘀止血汤(生地、大黄、赤芍、丹皮、当归尾、枳壳、龟甲、桃仁)、将军斩关汤(蒲黄炭、炒五灵脂、熟军炭、炮姜炭、茜根,益母草、仙鹤草、桑螵蛸、三七粉、海螵蛸)。
4总结
临床上常见虚证多于实证,热证多于寒证,或虚实夹杂。
早期治疗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有出血倾向的月经病以防发展成崩漏。
同时在临证上还是要参考患者周期异常,出血特点,子宫内膜厚度,以便顺应用药,预防崩漏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