鸸鹋(ér miáo),这名字听起来有点拗口,却是澳大利亚的 “国宝级” 大明星,论体型是世界第二大鸟类,仅次于鸵鸟。这家伙浑身披着灰褐色的蓬松羽毛,像穿了件永远不用熨的毛呢大衣,身高能到 1.动物观察爱好员 之 8 米,体重超过 40 公斤,一双大长腿肌肉贲张,跑起来时速能达 50 公里,可惜翅膀退化得只剩小绒毛,是典型的 “不会飞的鸟”。
作为澳大利亚的 “原住民”,鸸鹋喜欢群居,常常几十只一起在草原、森林里晃荡,低头啄食草籽、树叶、昆虫,甚至会吞小石子帮助消化 —— 妥妥的 “天然除草机”。它们最特别的是那双眼睛,自带天然 “防风沙墨镜”,睫毛又长又密,能在沙尘暴里看清路;喙部宽扁,像把小铲子,方便在土里翻找食物。每到繁殖季,雄鸸鹋会变成 “全职奶爸”:雌鸟下完蛋(蛋足有拳头大,壳是漂亮的墨绿色)就拍拍屁股走人,雄鸟则孵蛋 50 多天,期间不吃不喝,全靠消耗体内脂肪撑着,小鸸鹋破壳后还要带娃半年,堪称 “鸟类模范爹”。
别看鸸鹋模样憨憨的,发起脾气来可不好惹。遇到危险时,它们会像运动员一样蹬腿反击,锋利的爪子能划开树皮,踢力足以让猎犬受伤,所以在动物园里,饲养员都得离它们三米远。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从澳大利亚引进鸸鹋,现在广东、江苏、山东等地的养殖场里,常能看到它们甩着长脖子散步的身影。鸸鹋油是天然的护肤品原料,羽毛可做装饰品,肉则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材,不过市面上并不常见,更多人是在动物园里隔着围栏看它们 “干饭”—— 毕竟这么大只的 “行走的毛绒玩具”,谁不想多看两眼呢?
对了,鸸鹋还有个冷知识:它们的脚踝能前后转动,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也能健步如飞,堪称 “鸟类中的山地越野车”。下次去动物园,记得找找这个来自澳洲的 “大高个”,看它低头啄食时,蓬松的羽毛会不会沾到草籽,像戴了顶毛茸茸的帽子,那模样别提多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