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碎嘴大妈喜欢没苦硬吃没罪硬受,气得儿子撞南墙

正如历史说 2024-08-24 02:03:30

在中国,老年人有一种特殊功能,叫做没苦硬吃,在物质条件已经非常丰富的今天,尽管生活已经小康,他们还是要起早贪黑地去抢几个瓶子卖上几毛钱。

家里的水果,永远都是挑坏的吃,好的就在一边放着,等好的放坏了继续吃坏的。

湖南省也同样有这样一名大妈,闹得家中鸡飞狗跳,甚至还气得儿子把他赶出了家门,这是怎么回事呢?

64岁大妈被赶出家门

这名大妈叫张凤娥,被赶出家门的时候已经64岁,她本来和儿子儿媳一同生活在城里的房子中,但大妈的生活习惯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大妈在家像什么水果烂了才吃,那都是基本操作,为了省钱,甚至在做饭的时候不开抽油烟机,弄得满屋子都是油烟。

要知道,油烟可是高致癌物质,长期在后厨工作的厨师,如果没有一台像样的抽油烟机,患癌的概率是成百倍增加的。

大妈的这种行为,相当于是让全家陪着她“吸毒气”。

这还不算,大妈为了省水,还从来不冲厕所,反正各种奇葩的生活习惯,弄得小两口是苦不堪言。

而且,老太太不仅自己省,还劝着儿子儿媳一起省,这时间长谁受得了?

就这样,大妈被全家嫌弃,随后赶回了老家,大妈非常气愤,没想到自己起早贪黑养大的儿子,最终却把自己赶出了家门。

于是,张凤娥找来了记者,她表示十分委屈,因为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就因为自己省钱,就开始嫌弃自己。

把自己赶出家门可以,但是要支付这么多年的抚养费。

调解员带着大妈来到了儿子儿媳的住处,敲了半天门孙女才开门,调解员经过了解后,也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那就是大妈实在是太过碎嘴,不仅要在节省的上面唠叨,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唠叨,甚至要和儿子吵架。

就连和大妈过了多年的老伴,也同样因为大妈的习惯苦恼不已,这也是中国式家长的通病。

尽管是孩子已经成家立业了,在自己的眼中,还是要事无巨细地照顾,一点小事和自己过不去,就要大吵一架。

本来是大妈请来的调解员,调解调解结果却站到了儿子和儿媳的立场,调解员也同样认为,大妈的行为太刁钻。

最终,双方还是没有商量出一个解决方法,尽管大妈对儿子儿媳的是爱,但这种爱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大妈的这种习惯,说得好听点,是勤俭节约,说得不好听,其实就是穷惯了。

永远不舍得扔剩菜,永远不舍得吃好的,美其名曰勤俭节约,节省粮食,实际上在市场经济下,节省的粮食一粒都到不了穷人嘴里。

勤俭节约固然是好的,但坏了都不舍得扔,每天都吃剩下的,没苦硬吃,没罪硬受,还要说吃亏是福,这的确是错得离谱。

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其实都非常常见。

没苦硬吃的习惯

最终,大妈还是妥协了,回到了老家生活,因为她也知道,自己的习惯是错的,自己的碎嘴导致了家庭的各种矛盾。

但她就是控制不住,明知道自己是错的,但这种错误已经深入骨髓成了习惯,根本不是一天两天改得掉的。

看到家里开空调就觉得费电,看到扔剩菜剩饭恨不得从垃圾桶里拣出来,即便是凑合地生活在一起,大妈也同样是非常痛苦的。

与其是这样,还不如是各过各的,各自求个眼不见心不烦。

其实,有的时候亲情并不一定是在一起,人和人的性格有着巨大差异,即便是母子也同样如此。

并不是不一起生活就不孝顺,而是一起生活每天都闹个鸡飞狗跳,双方都得少活个20年,这样一来,还不如想见的时候见几次。

其实,这种没苦硬吃的人,在中国真的是非常常见,因为老一辈人都是挨过饿的,他们知道挨饿什么滋味,也知道穷是什么滋味。

所以,钱要省着花、饭要省着吃,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亘古不变的真理。

但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我们也不用再吃大锅饭了,节省粮食的意义越来越小,粮食也从之前的“救命粮”变成了今天的大宗商品。

并不是说节约粮食不好,而是吃了剩了好几天的剩饭剩菜,里面的黄曲霉素和亚硝酸盐极度超标,等到老了不还是得靠国家的医保治病?

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治疗费贵,还是省下的那点粮食贵呢?

其实,老年人之所以保留这样的生活习惯,还是因为之前受到的教育,而社会变化得实在太快了,快到了她们无法理解,也无法认同。

并不是说人老了都这样,你让现在的90后00后变老,他们也一样是如今的生活做派。

都说老年人是没苦硬吃,但00后确实没福硬享,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模式下,肯花钱才意味着能挣钱,如果人人都把钱存进银行,投资房产,那社会上流通的钱越来越少,赚钱自然变得难,也就没人敢花钱,恶性循环就这样产生的。

但如果人人都肯消费的话,消费市场中的钱越来越多,赚钱自然也会变得容易,钱流通起来了,才能真正地让人富起来。

只能说,“中式教育”如今有太多地方都是错的了,什么“愧疚教育”“吃苦教育”,这都是典型应该抛弃的糟粕。

吃苦真的能实现自我?甚至越吃苦越成熟?这对从小在良好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这样,但对从小就吃尽了苦的人来说,这简直是要了命。

而且,在当今信息时代的教育下,很多十一二岁的孩子,比之前二十多岁的阅历和社会经验都要丰富,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吃苦教育”。

只能说,在社会的滚滚大潮之中,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老年人,其实也需要关爱和开导。

他们也同样需要正确的教育,才能在变动的社会中,放弃那些已经陈旧的三观。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