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雄到弃子:留给泽连斯基谢幕的时间不多了

咸聊 2025-02-20 12:16:19

019年,乌克兰喜剧演员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凭借一句“我不是政治家,我是来打破体制的”口号,以73%的压倒性支持率当选乌克兰总统。

2022年,俄乌战争之初,的当有人建议他离开基辅时,他回怼“我需要弹药,而不是顺风车”,豪气干云,成为西方媒体口中“乌克兰坚韧的民族英雄”。

2025年,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是“未经选举的独裁者”,唯一擅长的就是”像拉小提琴一样操纵拜登”,并警告他“最好赶紧行动,否则将失去国家”。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会小甜甜,一会牛夫人。不知道经历这种标签转化的泽连斯基,会作何感想,但他怎么想似乎已经不重要了,种种迹象表明,留给“总统”泽连斯基的时间不多了。

事实上,特朗普对他的指责并非毫无根据,泽连斯基的总统任期原定于2024年5月结束,但由于俄乌战争的持续,他援引战时紧急状态法取消了原定的选举。乌克兰宪法虽允许战时推迟选举,但这一决定仍引发国内外激烈争论。泽连斯基自2022年战争爆发以来,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限制媒体自由、打击政治异己来维持国家稳定,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不争的事实。

连亲乌克兰的BBC都蹭报道,泽连斯基曾以“国家安全”为由关闭多家反对派电视台,并将多名政敌列入制裁名单。这种“战时独裁”模式短期内巩固了乌克兰的抗战意志,却也让他的民主光环逐渐褪色,失去了最有利的道德制高点。

特朗普的评论无疑加剧了这一争议。他在真相社交平台直言不讳:“泽连斯基拒绝举行选举,只是想让美国的援助顺风车继续下去。”这不仅是对泽连斯基个人权威的攻击,也反映了特朗普与前任拜登的根本不同:特朗普不是小提琴,不会随着泽连斯基的节奏走,只会不停地卡住对方的脖子,让他乖乖听自己的话。援助的方案没有了,搞你的方案我有一抽屉,总有一款适合你,My dear friend !

眼瞅着俄乌战争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乌克兰虽在早期凭借泽连斯基的个人魅力和西方援助取得一定战果,但如今战线僵持、经济崩溃、民心疲惫,一切都肉眼可见的“摇摇欲坠”。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乌克兰东部战线持续失守,基辅的电力供应仅剩30%。泽连斯基曾承诺“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国家”,但这种孤注一掷的姿态如今却让他和他的国家陷入两难:

如果继续战斗,已没有美国大哥的支援,国家随时可能彻底崩溃;而妥协则不仅意味着要背弃自己的英雄形象,被急速边缘化,还可能失去本就不多的剩余筹码,甚至连自己何去何从都不能保证。

尽管泽连斯基仍强硬回应:“我们绝不屈服。”但这种倔强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特朗普对他“独裁”的指控,就是在警告他,搞清楚你是谁,你没资格不屈服!墙倒众人推,不少乌克兰网民也开始质疑“没有选举的领袖凭什么代表我们?”不得不说,他们是懂看风向的。

美俄已经加速结束俄乌战争的谈判,可悲的是沙特谈判桌的两边坐满了人,但唯独没有“苦主”乌克兰的代表,泽连斯基只能用“不掌握、不参加、不承认”强行挽尊。

大家都懂,你掌不掌握、参不参加、承不承认根本没人在乎。餐桌旁的食客只在乎菜单上的菜色,能不能满足自己的胃口,谁会关心“食材”会有什么想法?总之,土地属于俄罗斯,资源属于美国,债务属于欧洲,荣誉属于乌克兰......造就完了。

如今的泽连斯基,既站在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也站在自己命运的十字路口,他能做的选择已非常有限:

1、妥协与和谈:现实的代价与历史的污点

特朗普的“赶紧行动”警告,指向一个清晰的选项:与俄罗斯谈判,接受某种形式的停战方案。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推动一项“冻结冲突”的计划,可能涉及乌克兰割让克里米亚和部分东部领土,以换取俄罗斯停止进攻和经济制裁的缓解。对于泽连斯基而言,这或许是结束战争泥潭的唯一现实路径——乌克兰已人疲马乏,纯靠意志和精神是无力支撑实力悬殊的全面战争的。

但,妥协的代价也可能会无比沉重。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视领土为底线,2014年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因妥协被民众推翻的教训历历在目。而且,特朗普的“交易艺术”未必可靠,一旦和谈达成,乌克兰所有的牺牲都将一钱不值。失去独立性不谈,土地、农业、矿产等资源,都是别人的盘中餐,乌克兰哪有什么“荣誉”,只有深不见底的苦难。

2、坚持战斗:孤注一掷继续英雄叙事

泽连斯基可以依靠乌克兰人民的韧性和残存的西方支持,继续抵抗,与俄罗斯拼尽最后一搏。2022年,他在基辅街头身着军装的演讲曾激励无数乌克兰人,但今非昔比,在乌克兰电力系统接近崩溃,粮食储备仅剩三个月,美国援乌资金从2024年的610亿美元锐减至2025年的不足100亿,甚至还会进一步削减的时空背景下,基辅街头热血的那一幕已很难重现。

事实是,如果没有外部输血,乌克兰的抵抗可能在半年内瓦解。翻开历史,看看当年芬兰的“冬季战争”吧,当初的芬兰军队在战争中,利用熟悉地形等优势,顽强抵抗精神,给苏联军队造成了较大的阻碍。但巨大的实力悬殊是无解的,最终芬兰还是被迫签订了和约,割让了部分领土。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芬兰,看看身边有没有盟友,再掂量掂量现实的处境,答案就清楚了。

3、主动下台:生死攸关,无力回天

第三条路更为大胆也更具风险:主动辞职或推动战时选举,以“恢复民主”换取政治转机。这不仅是对特朗普“未经选举的独裁者”指责的正面回应,也可能为泽连斯基赢得历史的同情分。毕竟,一个“民主”选举的政府比“战时强人”更能赢得西方的道德认同。

但,他下台后的风险也极高,现在他人还没走,茶就已经凉了,下台后他的利用价值更是会迅速归零。乐观一点,他可能会奔赴西方,寻求政治庇护,看看当初那些把他视为“流量热点”打卡拍照的政客们,有没有人会收留他;悲观一点,他可能面临来自国内反对派和美国的双重清算,甚至被俄罗斯要求“引渡”。1945年的墨索里尼,伊拉克的萨达姆、利比亚的卡扎菲都可能成为他的前车之鉴。

泽连斯基演员出身,当然知道导演喊卡、镁光灯熄灭后,演员要谢幕,然后识趣地离开舞台中心。这一次也许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谢幕,但无论如何,留给他纠结的时间不多了。灯暗了,就应该消失于黑暗中,这是演员的规矩。

0 阅读:0

咸聊

简介: 标记值得标记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