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振:完全休息

京都闻道阁 2025-03-05 11:48:26

2025年春节长假,儿子、儿媳和孙子一小家人去了外地,太太去陪她年迈的母亲,我则一个人回到大别山里,陪伴父母过大年。我在山脉绵延千里的大山里独自享受缱绻的春光和清静的生活,无牵无挂,无忙无碌,无忧无虑,彻底处在一种完全休息的状态中,那份美妙和惬意,是很多人感受和体会不到的。

寒冬的漫漫长夜,我九点钟便上床睡觉了,睡得快,睡得香;当晨曦初露,我便起床了;踩着雪盖冰封的小道,迎着嗖嗖北风,在高低起伏的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上几个来回,待浑身发热,所喘的气在空气中氤氲散发、折射发出虹光时,便回家洗漱;泡一杯翠绿的毛尖,坐在院子里一边欣赏冉冉升起的日出,一边慢慢品尝茶香。

吃过早饭,便搬出桌椅在梨树下看书、嗑瓜子......父母亲和帮忙做饭的大妹有时也搬出椅子,坐在旁边,在暖暖而慵懒的阳光下聊着家常。下午,左邻右舍便邀请我去开展棋牌活动,不是“斗地主”、打“跑得快”,便是打国粹麻将;一边烤着火,一边进行着娱乐活动;不知不觉中,日落西山,夜幕降临,一天很快在不知不觉和完全放松中“翻篇”了;这种完全放松的生活,就是幸福的单纯模样。

其实,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次完全而彻底的休息,完完全全地放松身心。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需要,更是心灵的呼唤和灵魂的期盼。它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期待着每一个空白被细腻的色彩填满,让我们彻底卸下负累的思想与多元的欲望。

我们知道,站在时序里,每个人就像担着柴火在崎岖山路上行走的人,身体里积聚了无尽的疲惫和辛劳。每一天的忙碌、每一份的劳累,都仿佛是压在心头上的重担。此刻,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责任和压力,更不是绕不开的思虑与忧愁,而是那份难得的空闲、静谧的时光,让我们的每个细胞得以彻底地放松,回归和调节到最原始和本真的自我。

完全而彻底的休息,它并不意味着无所事事,闭门不出,四大皆空;而是将身心投入到一种更为纯粹和无己的状态中。它像是一首悠扬的乐曲,让人在每一个音符中感受到宁静与和谐。它让我们有机会去聆听自己内心的真正声音,去感受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美好,让整个神经系统完全放松下来,与繁复的世界隔绝开来,阻断任何负累思虑与情绪。

在完全休息的时刻,每个人可以将目光从繁忙的日常琐碎生活中挪开,去凝视和专注那些平常或过往被忽视却美好的事物。那或许是窗边的一片绿意,那也许是阳光下翻动的书页,还或许是一泓清泉、一挂飞瀑、一沓山麓、一声鸟啼,亦或者听风、听雨、听流云、嗅阳光的气味,闻大地的呼吸......这份专注与放松的交汇与体验,让人不禁心生喜悦与乐趣,可以感受到生命中的无穷力量和神秘乐趣。

我们还知道,完全休息更是一种心灵的疗愈,能帮助我们清空心中的欲念与思虑,淡化意识里的某种执念与痴嗔,回归简单与纯洁;它让我们有机会去思考、去反省、去感悟过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这个咀嚼过程中,我们每个人还可能感悟到并学会了珍惜、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理解与宽容。这份收获,是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难以体会和得到的另一种宝贵财富,它为自己的未来预存了一份幸福的“保单”。

话又说回来,“完全休息”在时下又有几个人可以真正做到呢?照我说,在漫长的人生中,适时适度地安排一下自己“完全休息”的时间和排期,是难事又不是难事,就看你怎样抉择和取舍。想得通,做得到,它的确可以让生命焕发出更为灿烂的光芒、更为自在的色彩。总之,一个人不要被“忙碌”二字羁绊了我们快乐幸福的人生旅程,是智慧,也是生存之道、长寿之法;该完全放松就该完全放松,别一边叫苦叫累,另一边则大做苦累之事,忘了来人世间的初心。

2025年2月7日

☆ 本文作者简介:杨德振,中共党员、复转军人、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现为酒店高管;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杂文、诗歌、散文随笔数百篇;已出版八部散文著作,两部企业管理专著。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1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