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不久,一位朋友讲起了他不久前才迈入的婚姻生活,内容却令我一阵唏嘘。
朋友和妻子李蔓(化名)是通过介绍认识,因为李蔓当时年纪也不小了,对于朋友比较满意,因此很渴望迈入婚姻殿堂。而朋友对于外貌靓丽的李蔓也无可挑剔,因此恋爱没多久就结婚了,而李蔓之前的事也是近期才知道的。
原来李蔓之前有过一个男友,并且两个人同居过一阵,对此朋友都能理解,然而让朋友理解不了的是,李蔓前男友为了刺激,竟然将李蔓折腾进医院好几次。
原来李蔓前男友不知道从哪里学到了一些新奇玩法,就全都用在了李蔓身上,对此李蔓也不拒绝,非常配合男友。
最初李蔓以为男友会很温柔,然而没想到他非常乱来,这才让李蔓进了好几次医院。为此李蔓也生过几次男友的气,然而只要稍微一哄,李蔓立马就原谅了前男友,并且再次很配合男友的癖好。
婚后的生活,朋友对妻子非常的温柔,别说让她疼了,甚至一点点苦都没让她吃过,可是朋友惊讶地发现:“我明显感觉到老婆更爱的是前男友。”
这不禁让人感慨一句:为何感情生活中,温柔会输给疼痛,好男人会输给渣男呢?
2、
纪录片《疼痛上瘾者》跟拍过十对类似伴侣,其中八位施虐方都具备高度共情能力,他们擅长在伤害后展示脆弱:"只有你能治愈我的黑暗"。这种精准的情绪操控,往往让受害者产生畸形的使命感。而这也可以说是另一种PUA。
韩国情感专家金允哲在《爱的反作用力》中提出颠覆性观点:过度温柔本身就是种暴力。
当一方执着于扮演完美伴侣,实质是剥夺了对方"完整爱人"的权利——包括脆弱、任性和犯错的资格。这解释了为何有些女性会在极度舒适的关系中焦虑,因为她们失去了通过"修复裂痕"来确认爱意的机会。
而这也是为何很多女性习惯于前任的暴力、粗俗,反而害怕伴侣的温柔和所谓的正直。
记得我妻子就说过:“最害怕的人就是那种平时看起来很憨厚,不言不语的人,因为他们突然爆发的过后往往更加严重。”
真正健康的亲密关系,应该具备"弹性疼痛"机制。就像儿童发展学家温尼科特强调的"足够好的母亲",允许60分的缺憾存在。伦敦婚姻咨询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能坦然争吵又自然和好的伴侣,情感稳定性比"从不红脸"的夫妻高出三倍。
3、
其实女性并非不喜欢温柔,也并非有受虐倾向,情感波动形成的爱情往往来的快,去的更快,只是那种疼痛的经历更容易让人难忘,特别是其中更加点滴的甜蜜。
而作为爱人,可以去呵护爱人,也可以充当完美爱人,但也要懂得保留自己爱与恨的本能。
真正杀死阴影的不是更为耀眼的光明,而是允许阴影与光明并存的勇气。
爱一个人没错,但也要发现对方的缺点,就像爱人眼角的细纹,那比任何的滤镜下的完美都更让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