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居琼之东陲,在万州域南一百二十里。东南襟海,西北桃黎,前逼崖郡,后接万州。”
“东倚层峦,西控黎峒。海泪汹涌乎南,笔峰巍峨乎北。”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陵水周边地形图
陵水黎族自治县的“陵水”一称来源于建县时附近的陵楠河(今港坡河)。陵楠水,即大寨沟。水自南迈岭流出,出港入海。
唐武德五年(622年),析儋耳郡地置陵水县,属振州。按县志记载,唐初设县之时即宜有城,但无志可考。

乾隆陵水县志县城图
贞观五年(631年),析文昌县,置万安、富云、博辽三县,隶属琼州。(按《一统志》记载:“富云县、博辽县俱在陵水,遗址尚存”两县均废于唐末)龙朔二年(662年),以万安县增置万安州,陵水县改属万安州。

国民政府广东省陆地测量局测绘陵水县
北宋熙宁元年(1073年),降陵水县为镇并入万安州。熙宁六年,升万安州为万安军。元丰三年(1080年),复置陵水县,隶属万安军。
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废万安军,陵水改隶琼州。绍兴十三年(1143年),复置万安军,还属万安军。

70年代陵水县
元至元初,陵水县治自峒博吉李村迁至南山头(今椰林镇城东头村)。皇庆元年(1312年),县治再迁于龙头村海边,后又迁至港门。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万安军为万州,陵水县隶于其下。 洪武二十七年,广东都指挥花茂设立南山千户所,于南山港西树立木栅,外环曲堑。永乐十六年(1418年),指挥张恕请将县治迁于此地。并改建南山所城于岭黎乡马鞍山之北,甃之以砖石。城周三百四十四丈,开设东南西北四门,门上各建城楼。

陵水县城范围示意
正统五年(1440年),因县治毁于寇。知府程莹请将县治迁往南山所城。成化间增高城垣尺许,又塞废西门。
清代历有修缮。城墙于近代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