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麾下高手如云,为什么不能一统天下呢?毛主席:“刘备”的两大缺陷

广美说历史 2023-05-13 09:44:00

出身,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一个人的成就产生微妙的影响。一个人若是出身名门,那么他就比别人先一步站到了起点,这一点毋庸置疑。当然,也有一些平民,凭借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想要做到这一点,还得看运气。在《三国演义》里,就有这么一个小角色,他靠着自己的力量,当上了皇帝,但也正因为他太过强大,导致他一不小心,失荆州,留下了千古之恨。这个人,就是刘备,也就是蜀汉的开国皇帝。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就是靠着一双草鞋子,一跃成为蜀汉皇帝,原本有望一统天下,但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刘备手下能人辈出,为什么最终还是没能一统天下?毛主席说:“刘备有一利二弊,就是这两弊,错过了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

背景原因。曹操也算得上是上层人物了,家里世代为官,势力庞大,身后更有夏侯世家撑腰,要钱有势,要人分分钟就能搞定。再加上曹操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见识过太多太多的东西,所以他的兵法也是出类拔萃。孙权靠着自己的父兄,掌握了江东八十一郡,可以说,孙权的地位,甚至超过了曹操,拥有更多的财富,更多的人才。曹操、孙权两人,靠着身世背景,有不少名门大阀归于麾下,都是受过很好的训练,懂得兵法。而刘备虽称为“皇叔”,只是因为出身贫寒,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只能和母亲一起编织草鞋,没有任何的势力与财富,被称为“皇叔”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他虽然也有点学问,但和前面两个比起来还是差远了,因为他从小到大,只喜欢交友,其他的时间都用在了交友上,哪里有心情看书。刘备出身不如前面两个人,也没有从军的经验,也没有钱财,但是,他喜欢结交新的人,也很讲义气,所以,他才能拥有一批愿意为他赴汤蹈火的兄弟。他虽然没有曹操、孙权那样的家世,但他对人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局势,让他在那个时代脱颖而出。知刘备惜才,肯接纳有抱负的人,可是现在来投效他的大多是像他这样的底层百姓,不论是在谋士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都比前面两个差得多。

因萧何而起,因萧何而亡。要想平定世界,首先要赢得民心,而民心的根本就是顺天道,行仁义,守忠孝,这是毛主席对刘备的评价之一。刘备志大,爱才如命,对部下宽宏,对兄弟重义,这些都是后世所公认的。“三顾茅庐”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刘备的慧眼识珠,他麾下的文官和将领,都是能人异士。可为什么,天才辈出的刘皇叔,最终还是败的这么凄凉,这就和他的性子有关了。刘备喜欢结交新的朋友,先是张飞、关羽在桃园三拜,然后是三次拜访孔明,然后是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与“孔明”对刘备成就大业均有重要影响,但同时也是刘备未能一统天下的重要因素。

刘备最大的好处就是深谙人性,善于利用人性,你看看跟随他的那些有才能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对他死心塌地的,就算是他死了,诸葛亮也是尽心尽力的帮助自己的儿子。他很会看人,也很会做人,很多不能施展才华的人,都得到了他的赏识。可以说,刘备的后备力量,就是从底层开始的。在夺取益州,创建蜀汉,与曹操分庭抗礼中,他识人用人的优点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刘备本身就有兵法才干,善于用人,麾下更有一批谋士,武将,再加上地处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可谓是占据了极大的优势。结果还没来得及动手,就离世了。

过于讲义气。关羽失去荆州,又为孙权所害,刘备有情有义,三日未食,一心一意要替关羽复仇,竟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劝阻,率军直捣东吴。正是由于太过看重兄弟之情,才犯下了无法弥补的错误,急于复仇,又没有法正、诸葛亮陪伴,没有谋士运筹帷幄,所以才会大意,才会在陆逊手中吃瘪,让蜀汉损失惨重。刘备在精疲力竭之后,很快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一统天下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轻重不分,策略上有误。刘备与孙权联手,共同抵御曹魏,获得了一部分荆州,甚至是整个益州。可以说,在实力越来越强之后,刘备与孙权的关系也越来越差,使得孙权感觉到了自己的损失,从而对刘备产生了警惕。所以,对荆州的军队发动了进攻,杀死了关羽和他的儿子。当刘备听到关羽被杀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战友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不是自己的谋略出了问题。而是义愤填膺,不顾天下苍生,不顾江山,大开杀戒。也正是刘备这个人,过于讲义气,错过了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最终落得个一蹶不振的下场。有感情固然好,但也要有个轻重,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迟,能隐忍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只是刘备就是不能隐忍,所以错过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2 阅读:3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