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王光美的老爹是王治昌,也叫王槐青。他在北洋政府那会儿,当过农商部的头儿,还有工商司的司长。他还去巴黎和会、华盛顿九国会议这些大场合露过脸。说起来,王治昌跟国民党里的一些大佬挺合得来,像国民党的高官廖仲恺、李宗仁这些,都跟他挺熟的。
王光美和刘少奇到底是怎么碰面的呢?王光美是在啥时候入的党?他俩结婚是在河北的西柏坡,那时候毛泽东、周恩来这些大领导也都在那儿,那段时间里有没有啥好玩的事儿发生呢?
【李宗仁在机场见王光美和中共要员在一起,大吃一惊,将人拉上自己的车询问】
王光美打小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理科就学得顶呱呱,后来顺利考进了北平辅仁大学的物理系,专门钻研物理学。在学校那会儿,她可是出了名的“理科高手”,大家都叫她“数学小能手”。
1945年那会儿,王光美在辅仁大学拿到了硕士学位,然后她就留在那儿当物理系的助教了。她心里其实有个更大的计划,想去美国继续读博士,深入钻研物理学。要是真去了,说不定还能跟李振宁或者李政道他们成为校友,比他们早几届的那种。
在学校那会儿,王光美跟北平的地下党扯上了关系。1946年春节那会儿,地下党的崔月犁突然找她,说想跟她聊聊。他俩就约在北平的太庙碰了头,崔月犁开口就说想让王光美去新成立的北平军调部,给中共代表团当翻译。
王光美正盼着美国那边学校的回复呢。她心里琢磨着,自己专业跟英语不沾边,军事方面更是门外汉,干这行恐怕不太行。所以一开始,她就没点头答应下来。
过了几天,地下党的同志悄悄给王光美递了个小纸条,上面简单写着:要是你愿意,就拿着这纸条去......那个地方登记,要是不愿意,那以后地下党就不会再跟你联系了。王光美琢磨了好久,最后决定还是去登记。
那时候,国内情况挺乱的,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关系紧绷,军调部就是专门来调和、处理他们军事打架的一个特别机构。在这个部门里,不光有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代表,还有美国那边的代表,叫罗伯逊,所以得有人懂英语来翻译。王光美是个年轻又有进步思想的女学生,她心里头那个愿望啊,就是想为国家做点啥。
之后,王光美就到军调部去上班了。军调部那地方,会议一个接一个,王光美主要任务就是翻译会议上的那些内容。她还得配合叶剑英和李克农两位领导,一起把工作往前推。
在军调部干活那会儿,王光美收到了美国两所高校的回复,说可以办留学的事情了。但无奈的是,她已经到军调部上班了,留学这事儿就只能放弃了。
1946年3月4日那天,周恩来和马歇尔一起来到了北平进行考察。共产党这边,是叶剑英去迎接他们,而国民党那边,则是李宗仁出面迎接。负责给叶剑英当翻译的是黄华,巧的是,王光美也一块儿去了,并且在那次机会里,她头一回见到了周恩来。
李宗仁和王光美的老爸王治昌挺熟的,那时候他常去王家串门,也就这么认识了王光美。有次在机场,他突然撞见王光美和叶剑英这些中共的大人物待在一块儿,惊讶得不行。
在机场候车的那会儿,李宗仁把王光美叫上了自己的车。他没直接问王光美为啥和叶剑英他们混在一起,而是拐弯抹角地问:“你是不是还打算去美国深造啊?”王光美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就回了句:“这事儿以后看情况再说吧!”
后来,王光美主要担任了叶剑英的翻译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她经常与叶剑英、李克农、罗瑞卿等领导打交道。这些共产党前辈们都是实干家,心里装着革命,做起事来脚踏实地,王光美看在眼里,心里非常佩服,于是虚心向他们请教和学习。
1946年6月份,蒋介石一声令下,开打了内战。国共两边那是彻底闹翻了,北平的那个军调部呢,也没啥用了,里面的人就开始慢慢走人,准备关门大吉了。
王光美承担的翻译工作逐渐减少,随后她被调至交通处,专注于协助利用美国飞机转运中共的干部。军调部结束其使命后,许多同志都回到了各自的原单位。值得注意的是,王光美早前是北平地下党的一员,然而,她的政治身份已经公开,显然不再适合继续留在北平从事地下党的工作。
王光美被问到想去哪里时,她说自己特别想去延安那个革命的地方。组织上听了觉得挺好,就答应了。但问题是,从北平到延安路不好走,交通不方便。所以,王光美只能先等着,看有没有合适的机会过去。
11月1号那天,王光美坐了一架从美国飞来的飞机,这飞机原先是从南京起飞的,然后她直接从北平转机去了延安。到了延安,李克农和他老婆赵瑛早就到机场等着接王光美了。后来,组织上给王光美安排了工作,让她在中央军委外事组干活,还给她在王家坪找了间平房住下。
王光美住的地儿离美军观察组挺近的,因此她也结识了美国记者安娜和美国大夫马海德。她每天的任务挺简单,就是从那些外文书籍里挑些有用的信息抄下来,然后给中央的领导们送过去,供他们参考。
在延安那段日子,王光美给朱德做过翻译,还遇到过周恩来,并且和邓颖超熟络起来。有一天,王光美突然接到通知,让她去参加杨家岭的一个舞会。到了舞会现场,她发现周恩来和刘少奇都在场。周恩来自然是认识王光美的,但刘少奇是头一回见她。这时,旁边有人就给他们做了介绍,让两人相互认识了一下。
头一回碰面,他们俩都拿对方当一般的同事看待,王光美压根不知道刘少奇在党里头的地位,俩人也就是简单交流了几句。之后呢,因为都在延安上班,又碰见过几回,不过都没啥太深的印象。
王光美跟那人变得亲近,说起来还是因为入党的事儿。有次聊天,王光美说自己觉得还没达到党员的标准,所以就没写入党申请。到了延安以后,她虽然写了入党申请,但左等右等,一直都没收到啥反馈。
到了这个阶段,他们俩碰面还是没啥谈情说爱的苗头,主要就是工作上的一些交流,纯粹是同事间的互动。
【刘少奇向王光美表明心意,王光美却有些犹豫】
1947年2月28号那天,蒋介石把胡宗南叫到南京,商量怎么攻打延安。没多久,中共中央就得到了这个消息,3月头上,他们赶紧决定要撤出延安。王光美跟着队伍,先跑到了瓦窑堡,然后又往东走,过了黄河,4月份的时候,他们就到了晋绥那一带。
到了晋绥那块地方,上头安排大家伙儿去参加当地的土地改革。王光美呢,就被分到了山西的兴县去搞土改。在正式开始土改工作前,所有人都得先去蔡家崖那儿,集中起来学习些文件资料。说来也巧,王光美在蔡家崖意外地撞见了刘少奇。
兴县有个叫蔡家崖的地方,是那时候中央晋绥分局的大本营,像刘少奇、贺龙、李井泉这些大领导,都临时搬到了这儿办公。有一天吃中午饭时,刘少奇、朱德、邓颖超几位领导都来了,估摸着是上面特意安排的,想让领导们跟搞土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聚聚,吃顿便饭。
吃完饭后往外走,走到大门口,刘少奇冷不丁问王光美:“你是想在这儿搞土地改革呢,还是跟我们去晋察冀?那边也能搞土地改革。”
王光美挺吃惊,问道:“我这正忙着学习呢,等着分配去哪个工作队,能跟你们一块儿走不?”刘少奇简单明了地说:“黄华也会跟我们一起。”但王光美心里觉得不太妥当,毕竟自己刚来学习,还没真正投身到土改工作中去,这样糊里糊涂地就走了,算哪门子事儿啊?
接着,王光美开口道:“等以后有需要工作的机会再聊吧!”刘少奇听后,就没再继续往下说。王光美回到家,心里越想越感觉奇怪,刘少奇怎么突然间说了这么一句话?她琢磨着得去找刘少奇问个清楚,可心里又犯起了嘀咕。
那位年轻的小姑娘,在情感认知上显得有些迟缓,竟然没能领悟这浅显的道理。刘少奇主动邀请王光美同行,其实已经透露出了对她的好感,并希望有更多的交集。然而,王光美却未能及时捕捉到这一微妙的信号。
之后,王光美到晋绥地区忙起了土地改革,这一忙就是将近一年。到了1948年春天,王光美调回了中央外事组,这个组就在离西柏坡不远的陈家峪办公。而那时候,刘少奇正在西柏坡的中央机关工作。就这样,两人在一些公开活动上又碰面了。
有一次,中央举办了个文艺晚会,王光美也到场了,那时候,毛泽东、刘少奇这些大领导都在场。毛泽东瞧见刘少奇和王光美在那聊天,就也凑过去和王光美说了几句话。他主要问了问王光美在辅仁大学都学了啥,还提了一句,等解放了,咱们也得搞原子弹。
有次,王炳南同志搞了个外事组的舞会,连刘少奇、朱德这样的大人物都来了。舞会搞完后,他们还顺路去外事组办公的地方逛了逛。刘少奇跟王光美在那聊了起来,走的时候还说了句:“有空来我家坐坐啊。”
之后,刘少奇向王光美袒露了心迹。他表白完后又补了一句:“我岁数不小了,平时工作特别忙,家里还有孩子,你得慎重想想。”王光美心里暗自嘀咕:这人可真逗,别人表白都是说自己的优点,他倒好,净说自己的不足。
反正他俩聊了好一阵子,王光美心里头有点犯嘀咕,怕俩人在政治上合不来,不过她又觉得刘少奇这人挺不错的,应该能处得来。多见了几次面后,他俩就在西柏坡把恋爱关系给定了下来。
刘少奇本来打算两人关系确定后就举办婚礼,但王光美说,想等自己的入党申请通过后再结婚。其实王光美早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不过因为党中央从延安搬到了西柏坡,那时候局势动荡,申请一直没能批下来。
没过多久,党支部就告知王光美,她的入党申请已经通过了。她一听到这个好消息,立马就跟刘少奇说了。两人商量后,决定结为夫妻,刘少奇就让王光美把她的东西搬过来一起住。
王光美大小姐头一回出嫁,心里头迷迷糊糊的,就问:“我就这样搬到你家来了,这算哪门子事儿啊?需要去单位的大食堂跟大家说一声不?”刘少奇对于结婚这事儿看得挺开,他笑着说:“不用啦,结婚就是咱俩自个儿的事儿。”
外事部门的同事们听说王光美要步入婚姻殿堂,都热心地给她提了不少建议。到了8月20号,外事部门专门开了个会,给王光美送行。会上,大家起哄让王光美唱首歌,王光美实在推辞不掉,就站起来唱了一首德语歌曲。为了庆祝王光美结婚,同事们还合伙买了两件衬衣作为礼物送给她。
1948年8月21号那天,刘少奇让卫士长李长友拿着一封信去找王光美,还让他帮忙搬东西。在出门前,刘少奇特地跟李长友说:“我呀,今天要成家了。光美同志可能有点害羞,你就跑一趟,把她接过来吧!”
其实,王光美带的行李并不多,因为在战争那会儿,她总是跟着组织东奔西跑的,身边最大的东西也就一套被褥。外事组的同事一看有人来接王光美,马上就行动起来,开始帮忙了。
做外交工作的人,经常和外国人交流,他们觉得结婚时得有个蛋糕。于是,大家伙儿一块儿跑到市场,买了鸡蛋、奶粉还有一些做蛋糕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了一个超大的蛋糕。蛋糕上面还装饰了花朵,看起来特别漂亮。
几个女伴陪着王光美,提着蛋糕,放到了刘少奇的房间里。他们俩没打算大办婚礼,就是简单地搬了个家。可谁承想,到了晚上,竟有意外之喜。
【毛泽东、周恩来亲自登门祝贺,刘少奇拜访老丈人】
晚饭后,机关食堂办了个舞会,刘少奇拉着王光美一块儿去了。大家都知道,他俩今儿个新婚,所以这舞会明显比平时闹腾多了。
那天碰巧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在场,周恩来很擅长解决这类事情。他看到刘少奇和王光美没有正式办婚礼,就跟毛泽东说:“要不咱俩去少奇同志家走走,瞧瞧他们住的地方咋样。”
毛泽东一听就答应了,于是,大家伙一块儿往刘少奇屋里走。到了那儿,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三人就在办公室里聊上了。王光美呢,她带着外事组的几位女同志去了另一间房,找来了刀和盘子,开始切蛋糕享用起来。
大伙儿先给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三位各分了一块蛋糕,接着自己也动手切了一块吃起来。屋里头氛围特别棒,大家谈笑风生,不一会儿,切好的蛋糕就被吃得干干净净。
走之前,毛主席特地挑了块蛋糕要拿走,说是给小女儿李讷的。这事儿一看,他还真是个疼孩子的好父亲。
原本结婚没打算搞啥仪式,但因为单位举办了个舞会,再加上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来祝贺,这事儿就变得特别让人难忘了。那天吃的蛋糕,那天跳的舞,都成了心里头宝贵的画面,时不时就想起来。
1949年3月23号,刘少奇和王光美跟着大家伙儿一块儿从西柏坡出发,往北平赶。他们商量后,决定把中共中央的临时落脚点设在北平的西郊香山。刘少奇呢,就被分到了香山的来青轩住下。
3月25号那天,大队人马到了北平,王光美心里头别提多兴奋了。北平这地儿,可是她的老家,她在这儿出生、上学,还工作生活过,更重要的是,她的亲人全都在北平呢。
但是,像刘少奇这样的大领导,行踪得保密,所以王光美也没法轻易跟家里联系。有次吃完饭后,他俩在香山溜达,刘少奇就说:“光美,找个时间咱去你家瞅瞅呗。”
刘少奇那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特别是刚搬到北平那会儿,王光美压根儿没想到他会突然提起这事儿。王光美嫁人那会儿,悄悄让人给家里捎了个信儿,就说自己成家了,但到底跟谁结的婚,一个字儿都没提。
刘少奇这么一说,王光美就赶紧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家里一接到电话,听说刘少奇要来,都有点儿慌。他们不清楚刘少奇在党里到底是啥大官,但知道他是中央的领导,所以全家都特别上心。
为了表达对刘少奇的敬意,了解到他是湖南籍后,王光美的家人专门安排了一桌地道的湖南菜。到了那天,王治昌特意换上了长袍马褂,王光美的六哥王光英也精心挑选了一套笔直的西装穿上。
王光英考虑了老半天,还专门跑到西单商场挑了条围巾,打算送给刘少奇,就当是初次见面的礼物。之后,刘少奇就陪着王光美回了娘家,去探望她的爸爸和妈妈。
刘少奇清楚,王光美她哥几个也都是党内同志,在党里忙着事儿呢。所以一见到两位老人,他就直接说道:“二老真是不简单啊!培养了这么多孩子为党出力,这些年你们辛苦了,真不容易!”
大伙围坐一圈聊起天来,王光英掏出他备好的围巾,递给了刘少奇。刘少奇在党内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向来不习惯送礼收礼那一套,不过他还是礼貌地接过了围巾,并说道:“咱们这儿不讲究这些,往后就别麻烦了。”
聊着聊着,刘少奇得知王光英在天津开了个工厂,于是详细询问了天津工商业那边的情况。那时候天津刚解放不久,工商业都还在慢慢恢复阶段,局面挺复杂的。
刘少奇对王光英讲道:“咱们党内,党员和干部确实不少,可那些在工商界能发挥作用的就稀少了。你如果能身在工商界,心却向着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那就太棒了!这也算是给党出力嘛!说不定,你的作用还能超过很多人呢!”
聊了好一阵子,大家伙儿就围坐一起开饭了。刘少奇发现桌上摆的是湖南菜,直夸味道正宗,说是地道的湖南味儿。反正呢,刘少奇头一回来家里,氛围特别融洽,全家人跟他都挺能唠到一块儿的。
王治昌很早就离开政坛,在北京过着悠闲的日子。等到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建议王治昌去中央文史馆,负责整理和编写文史资料。
王治昌很高兴地答应了,后来他就一直在中央文史馆工作,直到1956年去世。刘少奇因为工作太忙,跟王家的老人见面机会不多,但每次相处都很开心。他和王光美的感情也一直挺好的,两人育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