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真正的智慧就是摆脱作为生物基础的肉体动物本能反应,训练出像无机物那样面对任何外部变化都安然不动的定力。
换句话说,所谓的智慧就是面对任何外部事物的干扰都不应激,保持内心的平静,仅此而已。

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如如不动”的境界,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洒脱的气度。
大多数人的喜乐是被外部事物支配的,他们无法通过自己的内在获得力量,而需要依赖外界的反馈,他们从外界的反馈中获得力量。
这就会造成一个相当大的局限,那就是他们的喜乐总是短暂而无法持久的。
他们的人生总在悲喜的交替中度过,因为外部环境时刻在变化,他们的心也跟随着环境不断变化。
如果人能够坦然接受事物的无常变化,这倒不能算是一种缺点。
问题就在于,大多数人一方面内心时刻被外部环境影响,一方面又不愿意接受外部环境的无常变化。

这就是人类的悲剧所在,行为总是和意愿相违背,没有一种生物比人类更拧巴的了。
世人常常偏执于某种固定的观念,接受一类事物,又排斥一类事物,这两类事物往往呈现相反的特质。
好比说,人们都想要快乐而不想要痛苦,想要富有而不想要贫穷,想要活着而不想要死亡。
但问题就在于,天道无情,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会以人类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人们因为不接受某种现实,而陷入痛苦的情绪,这种痛苦正是他们无视客观现实,偏执地追求另一种难以实现的现实导致的。
没有痛苦就不会有快乐,没有贫穷就不会有富有,没有死亡就没有活着,一组矛盾的事物之间是对立统一的。

事不遂人愿,这是人生中必然会经常发生的情况,人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的时候,能够选择的东西其实很少,大多数选择都是我们无法掌控的。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各种现实发生的时候,坦然地接纳它们,我们只能接纳,因为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智慧就是放弃头脑的抵抗,彻底臣服于无常的现实。
瞎扯,佛的智慧是觉见不是像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