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的经济噩梦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世纪,在这片曾经富饶的土地上,货币贬值如同家常便饭,通货膨胀肆虐成灾,债务危机接踵而至。
就在民众对政治精英彻底失望之际,一个特立独行的经济学家横空出世——哈维尔·米莱。
这个曾经的边缘人物,如今却扬言要"炸掉央行"、"废除比索"、"全面美元化",这些疯狂言论让主流经济学家们直呼"疯子"。
那么,这位面貌狰狞的"改革狂人"究竟会带给阿根廷什么样的未来?

曾经的阿根廷拥有广袤肥沃的土地,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在20世纪初,靠着大量出口牛肉、小麦等农产品,阿根廷人民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人均收入蹭蹭往上涨,一度跻身世界经济前列。
可谁能想到,过度依赖农产品出口这一招棋,看似走得轻松,实则给阿根廷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农产品这东西,价格波动大,国际市场上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阿根廷的经济就跟着摇晃。
而且,国内的土地都集中在少数寡头手里,普通老百姓累死累活,却只能勉强糊口,社会矛盾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到了20世纪50年代,阿根廷政府想着改变这局面,开始大力推行国有工业,还搞起了高福利政策,希望能让经济结构更合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可问题是发展工业、维持福利,那都得砸钱啊,钱从哪来呢?政府一咬牙,走上了货币超发这条路。
一开始,超发货币好像有点效果,经济看着热热闹闹的,可很快,恶果就显现出来。

1951年,阿根廷的通胀率就达到了30%,物价像坐火箭一样往上蹿,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
从那以后,阿根廷就掉进了一个可怕的死循环:政府为了维持高福利,不断印钞,印钞又导致通胀加剧,通胀一高,老百姓生活成本增加,就要求更高的福利,政府没办法,只能继续印钞。
而且,为了填补这个经济窟窿,政府还大量借外债,到后来,外债规模像滚雪球一样,高达2767亿美元,占了GDP的43.8%。

可反观阿根廷的外汇储备,到2024年的时候,仅仅只有320亿美元,这点钱,连还外债的零头都不够,偿债能力几乎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阿根廷比索持续贬值,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2023年,阿根廷的通胀率飙升到211.4%,2024年累计通胀也有117.8%,牛奶价格涨了320%,食用油更是涨了456%。

以前1000比索能舒舒服服吃一天饭,后来呢,连一斤西红柿都买不起。
就在这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的关键时刻,一个看似“疯狂”的人物登上了阿根廷的政治舞台,他就是哈维尔・米莱。

这米莱,1970年出生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意大利裔家庭,年轻的时候,他干过不少事儿,当过足球联赛守门员,还组过乐队当主唱,后来又主持过电视节目。
最后,米莱加入到了经济学方面的研究,令人没想到的是,米莱竟然拿到了贝尔格拉诺大学经济学学位。
后来又在阿根廷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和托尔夸托・迪特拉大学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

米莱还在汇丰银行当过高级经济学家,在多个国家和政府公共机构担任过首席经济学家,在经济领域也算是小有名气。
2023年11月19日,米莱成功当选阿根廷新一任总统,一上台,他推出了一系列让人惊掉下巴的激进改革措施,人们都称他这是“休克疗法”。

首先,米莱大手一挥,决定废除阿根廷比索,甚至还搞了个夸张的举动——要烧掉央行。
米莱想着,全面实行美元化,这样就能彻底终结货币超发的问题,让阿根廷的经济和国际接轨,重新走上正轨。
为了让经济更自由地发展,米莱取消了外汇管制,放开了汇率和价格。

在政府管理方面,米莱直接裁撤了80%的政府部门,原本庞大的政府机构,最后只留下8个,这一下子就解雇了十多万公务员。
在经济政策上,米莱取消了劳动法、各种税种,还放出狠话,要是增税,就自断手臂。
不仅如此,米莱把铁路、港口、医院、监狱等原本由政府管理运营的项目,全部交给私人去运营,还美其名曰“市场自我调节”。

在社会管理上,他甚至放开了枪支买卖、器官买卖,甚至让风俗业合法化。
在政治外交方面,他废除了一些婚姻法限制,还切断了和中国、巴西等国家的贸易往来,一头扎进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怀抱。
米莱这些改革措施,就像一颗巨石扔进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

然而,从好的方面看,到2024年5月,阿根廷竟然实现了1.1万亿比索的财政盈余,这可是20年来的首次!
而且,月度通胀率也从25.5%降到了4.6%,看起来,经济似乎有了好转的迹象。

可这背后,问题也不少,失业率像火箭一样激增,取消价格管制后,生活必需品价格飙升,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贫困率从45%一下子涨到了57%,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自然要反抗,2024年,阿根廷就爆发了两次全国性罢工,整个国家的运输系统都陷入瘫痪,大街小巷都是抗议的人群,大家纷纷指责米莱的改革牺牲了普通人的利益。
公务员们因为被解雇,工会因为权益受损,地方政府因为权力被削弱,都联合起来抵制米莱的改革。
不过,也有人支持米莱,那些资本家就特别喜欢他的做法,私有化和放松管制,让国际资本看到了机会,纷纷涌入阿根廷。

但也有人批评米莱,说他这是在给外国利益“火中取栗”,为了迎合国际资本,牺牲了阿根廷本国的利益。
更让人起疑的是,阿根廷有60吨黄金秘密转移,这事儿一曝光,民众对米莱的质疑声就更大了。

米莱呢,也想给自己塑造一个好形象,他卖了总统专车,还主动降薪,对外宣称要做一个清廉的总统,还喊出“让钱回到公民”这样的民粹口号,确实赢得了一部分民众的支持。
可他领导的自由前进党势单力薄,在推行政策的时候,处处受阻,那些既得利益集团,像官僚、地方势力,都对他恨得牙痒痒,不断进行反扑。

从阿根廷的这段经历来看,米莱的改革就像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
他的出发点或许是想拯救阿根廷的经济,可改革措施太激进,没有充分考虑到阿根廷的国情和普通民众的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华尔街见闻——2025-02-28《阿根廷“休克疗法”:马斯克的“瘦身宝典”?》

澎湃新闻——2024-09-28《米莱执政头半年阿根廷贫困率飙至52.9%,新增340万贫困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