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重用管仲和鲍叔牙称霸天下,结果却是饥寒交迫而亡,真是可悲可叹

玉苏普说历史 2023-05-13 10:23:06

齐桓公是战国五雄中排名第一的。他爱才如命,重用了管仲和鲍叔牙,将齐国打造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然而,在完成了令后世赞颂的功绩后,齐桓公究竟落到了怎样的下场?

齐桓公登基成为五霸之首齐襄公于公元前686年被公孙无知所害;第二年,公孙无知被权臣永霖所杀。齐国群龙无首,朝廷也陷入了混乱之中。这个时候,齐襄公的兄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就是最有可能继承王位的人了。所以,公子小白在莒国,公子纠在鲁国,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急匆匆的赶往了齐国,想要争夺这个位置。在这一次的皇位之争中,两人的实力不相上下。而小白这边,则是得到了高傒的拥护,得到了鲍叔牙的协助。而在公子纠的一边,鲁国是他的靠山,而管仲和召乎是他的助手。很明显,第一个回到齐国的人,才是最大的优势。途中,管仲领着手下,截住了小白的去路,一支利箭,将他的钩子刺穿。好在小白机灵,在地上躺下,假装死去,这才逃过一劫,还骗过了公子纠,让他提前回到了齐国,被封为新的皇帝,就是齐桓公。

两人都是为了各自的主人,但在齐桓公看来,管仲有杀害自己之罪。非但没有责罚管仲,还由鲍叔牙推荐,提拔他做宰相。这一方面是因为齐桓公善于用人,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对管仲的真挚感情,更因为他很喜欢他的才能。在任命管仲为宰相后,管仲在朝堂上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一方面,在官吏制度方面,实行"以劳受禄"、"以禄为先","所以,贤君治国,必明分职,而赋功劳"、"案有功,案有罪,刑有责",以及对行政区域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而在军事方面,管仲在用人方面也均采用了行之有效的办法;最难得的是,管仲的财政方针,以民生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商贸,并将盐铁全部国有化,他的衡山之计,石壁之计,京茅之计,都被誉为钱物之计。有了这样的手段,齐国大定乾坤。齐桓公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帜,不但战胜了蛮族,更在公元六百六十一年的葵丘会上,当着周天子的面,完成了自己的雄心。

统治后的悲剧。至于齐桓公一统天下的事迹,就算是在课本里,也大多到这里就结束了。很多人都会因此而赞美齐桓公,认为他是一个贤君,但当我们真正了解了齐桓公的所作所为之后,就会发现,这不过是一位君王的开始而已。齐桓公以贤者为尊,但称霸后他就变了。他一方面重用管仲,一方面又重用了竖刁、易牙和开方三人。齐桓公在管仲活着的时候,还能保持镇定。但在管仲死后,齐桓公面对的是一个宁愿自残也要进宫伺候他的竖刁,面对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一起煮了吃的易牙,面对一个宁愿放弃皇位,也不愿意在自己死后为自己办丧事的开方,他却亲小人,远君子。

齐桓公在任命他们的时候,并没有掩饰自己对美女的喜好,他说过:“我虽有不幸,但我爱田地,我也爱女人,我若做了皇帝,岂不是更好?”齐国就是在这种骄奢淫逸的生活和任用小人的风气下,国势日渐衰落。齐桓公的后宫虽有不少妃子,但没有确定下一任的继承者,因此,王位之争就变得更加激烈了。竖刁、易牙、开方三人都是以投机取巧发家的,纷纷选择了自己力挺的少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齐桓公在公元六百四十三年病倒了。现在的齐国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最糟糕的是,齐桓公自己都没有得到治疗。在竖刁和易牙控制朝政时,二人假宣王命,不准大臣进宫,企图将齐桓公活活饿死,此时齐桓公已73高龄。谁知三日后,齐桓公依旧未死,竖刁和易牙又“更进一步”地下令,让人封锁皇宫,将他囚禁起来。一代天骄,就这样被活生生地饿死,让人唏嘘不已。只可惜,他的几个儿子都在争权夺利,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尸骨,在这里躺了六七十日,已经开始发臭,直到宋襄公帮助公子昭登上了皇位,他的尸骨才被埋葬了起来。孟子说:生在痛苦中,死在幸福中。他说的没错。他是齐桓公的左膀右臂,立下了赫赫战功,《管子》就是他的经典,被古代的人们称为“半部管子就能治理世界”。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