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一季报披露完毕,梳理了下今年一季度份额增加最多的10只主动基金(A、C份额合并统计),分别由闫思倩、范妍、张璐、胡泽、周文波、农冰立、张雪薇、吴国清(李炳智)、唐博伦和王文龙管理,详见下表。

(数据来源:Choice)
1、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闫思倩)
闫思倩曾任工银瑞信新能源行业研究员,现任鹏华基金权益投资三部总经理,她管理的鹏华碳中和主题因重仓机器人赛道而获得了亮眼的业绩,基金规模也实现了几何级增长,从去年末的10.35亿元暴增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08.97亿元。
碳中和主题基金为啥重仓投资机器人产业链?在基金一季报中,闫思债很作了一些解释:我们过去一直投资的光伏与锂电等新能源产业链,短期最大的挑战与风险还在于在地缘政治与能源安全……中长期我们依然看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各国降碳承诺仍在。中国也是全球最大制造国,制造业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升级是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如我们之前预期,2025年将成为具身智能发展元年,随着中国制造与AI快速发展,具身智能在未来几年将提升各制造业行业生产效率,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闫思倩管理的基金还有鹏华沪港深新兴成长和鹏华科技驱动,其实用它们中的任何一只基金来重仓投资机器人赛道可能都要更为“名正言顺”一些。
不得不提的是,闫思债是一位偏行业或主题赛道型的基金经理,投资她管理的基金一定要有承受较大波动的心理准备。
2、富国稳健增长混合(范妍)
因为范妍本身自带“流量”,富国稳健增长混合的规模增加是预料之中的。
从基金2024年报就可以看出,范妍接手管理后富国稳健增长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从0提升到了72.28%;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富国稳健增长混合的合并规模为74.61亿元,与范妍从圆信永丰离职前的管理规模170亿元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预计基金规模还有逐步增长的潜力。
宏观策略研究员出身的范妍,是一位自上而下的策略型选手。“什么叫自上而下,就是从宏观开始往下落地,最后落到行业和个股的配置上,可以理解为:先宏观,再微观。”“策略像一座沟通桥梁,一边是宏观,一边是30个行业(中信一级分类)。”
范妍认为个股太多,难于做深入的研究,所以她的持仓行业和个股极为分散。擅于行业轮动换手率却仅100-200%的低水平,其策略胜率应该很高,范妍接受访谈认为自己的策略框架运行下来有接近七成的胜率。
从基金一季报中可以看出,范妍当前更好看成长和周期风格。成长行业的配置――智驾产业链、锂电、风电、TMT、机器人、医药、军工和四季度相比没有大的变化;周期性行业的配置――除了四季度地产、水泥、有色、化工、工程机械等行业配置外,3月份还陆续增加了重卡和钢铁的配置。
3、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张璐)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的“出圈”路径与鹏华碳中和有点像,也是重仓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实现的骄人业绩,并使基金跨入了百亿规模行列。
张璐现任永赢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拥有10年证券从业经验,曾任东方资管、华泰资管量化研究员,2022年加入永赢基金后管理多只科技主题基金。其投资风格以产业链深度研究和高集中度持仓著称,尤其擅长捕捉技术革新带来的产业爆发机会。在管理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期间,他坚持“人形机器人是未来十年现象级赛道”的判断,从2023年基金成立起持续重仓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
在基金一季报中,张璐认为机器人板块会持续活跃但波动会有所增加。机器人可能是未来不可多得的、如同当年消费电子中苹果产业链、特斯拉电动车产业链——现象级的长坡厚雪大赛道。
他同时提示,永赢智选系列作为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工具型产品系列,其高成长性决定了必会伴随较大的市场波动。投资者在初次接触相关行业时,不妨将其纳入关注列表,深入了解和研究该行业及工具型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基于真正看好时再做出投资决策,而不要仅仅因为热度高就跟风购买。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适当分散投资,从更理性、更长期的角度做好资产配置,不要把资金全部押注到单一产品。
4、永赢低碳环保智选混合(胡泽)
永赢低碳环保智选混合的规模增长也是因为阶段业绩出彩,业绩归因于基金聚焦于低空经济主线,持仓集中于低空经济硬件(雷达、通航飞机)及配套服务。
基金经理胡泽提示“低空经济处于0-1阶段,需容忍短期波动”,建议投资者通过定投参与,避免追高。
5、富国消费精选30股票(周文波)
富国消费精选30股票凭借对新消费赛道(如AI硬件、国潮品牌、跨境电商)精准布局,成为2025年权益市场的“高弹性品种”,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该基金行业集中度高、港股投资占比高,受外围政策及汇率波动影响较大,4月7日单日净值跌幅超过10%,2024年四季度也曾因港股调整导致单周回撤超过10%。
6、景顺长城品质长青混合(农冰立)
景顺长城品质长青混合凭借对AI产业链的深度布局和基金经理农冰立的产业趋势研判能力,成为2024-2025年的“高弹性品种”。
农冰立是科技成长风格的代表性基金经理,凭借对产业趋势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调仓能力,在2024-2025年科技行情中表现亮眼。其投资框架兼具“自上而下趋势判断”与“自下而上精选个股”优势,但高波动性与行业集中风险需警惕。适合长期看好AI、智能硬件等领域的投资者重点关注。
7、景顺长城研究精选股票(张雪薇)
深度布局AI产业链及科技成长领域,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长期看好AI与科技产业的投资者。
8、前海开源嘉鑫混合(吴国清、李炳智)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凭借对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深度布局,成为2025年科技成长赛道的“黑马基金”。
基金经理吴国清系周期成长股专家,擅长自上而下行业配置,深耕机器人和新能源领域多年;李炳智则是固收领域专家,主导高股息策略,严控利率风险。
9、易方达港股通红利混合(唐博伦)
巧了,最近刚参加了易方达港股通红利混合的调研活动。
该基金的投资框架可以概括为:高股息策略兼具债性防御与股性进攻,通过逆周期操作捕捉价值。基金投资组合分两类高股息——经常性高股息(成熟产业如电信、银行,分红稳定)与周期性高股息(周期行业如有色、石化,弹性较强),常态配70%左右防守型(经常性)高股息(如能源、交运),30%左右进攻型周期股(如机械、有色),动态平衡攻防。
该基金适合追求“稳中求进”的投资者,可以作为权益资产中的“压舱石”配置,与成长风格基金形成互补。
10、永赢数字经济智选混合(王文龙)
看样子永赢布局了不少赛道型主动基金,永赢数字经济智选极致聚焦AI算力产业链,也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一例。
适合高风险偏好投资者短期参与,长期需观察产业趋势兑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