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时报记者 王振雅)4月10日,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候诊区,叫号屏的红光在不停跳动。候诊厅的一面墙上22块蕴含着阮祥燕教授团队20多年心血的荣誉牌匾熠熠生辉。
“脸上的老年斑都没了”“冻存卵巢组织和移植5年后,我还能怀上孕”……女性激素数值的曲线像一道判决,划破了她们青春与衰老的界限。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阮祥燕教授的诊室和候诊大厅贴着很多照片,其中就有中国首例通过卵巢组织冻存移植诞生的孩子。
在这里,医学的刀锋,也能织补破碎的希冀。阮祥燕教授带领着团队,通过冻存卵巢、卵巢移植、药物治疗等方法,为无数女性与家庭镌刻“可能”二字。
生命之光 既要保命,也要保生育力
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阮祥燕教授(右二)与国外专家一起查房,了解冻存卵巢组织移植的患者情况。受访者供图
阮祥燕被誉为“中国冻存卵巢组织第一人”,每周一、三、五是她出门诊的日子,为患者们带去生育的希望。
“我来续费了,孩子的卵巢组织,还需要继续冻存。”在北京妇产医院的卵巢组织冻存库里,冷存着近800位女童和育龄女性的卵巢组织,它们是无比珍贵的生命“种子”,张丽(化名)女儿的卵巢组织就在其中。
2021年,张丽的女儿刚满11岁,因疾病需要进行放、化疗,可一旦放化疗卵巢就早衰了。像张丽的女儿一样,因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放化疗等因素,会严重损伤卵巢功能,导致其过早衰退。
“保命”还是“保生育”不应该是道选择题。作为妇产科医生,阮祥燕看到了,血液病、恶性肿瘤、罕见病患者的生育难题。如果能在放疗、化疗前,把患者卵巢通过微创手术取出,体外冷冻保存,等到癌症等原发病治疗结束后,再把患者的卵巢移植回来,她们相当于重获第二次生命。
2010年,阮祥燕于德国了解到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技术。当时,该技术在欧洲很多国家已是癌症患者生育力保护的临床常规操作,但在我国却仍是空白。
“如果能把这项技术引进国内,会造福很多家庭。”但这又谈何容易,需要场地、仪器、设备、资金、科学研究、临床论证等等。经过8年的努力,战胜重重困难,2016年9月,中国第一例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手术成功。
“这样能在保命的同时保护保存患者的生育力和卵巢功能。”阮祥燕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卵巢组织冻存是青春期前女童和治疗无法推迟的育龄期女性生育力保护的唯一方法。
生命之火 保护卵巢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移植回来的卵巢真的能怀孕吗?“你看,这是移植的卵巢,这儿有一个成活的卵泡,只要能排出卵泡就有希望。”门诊中,阮祥燕指着B超屏幕上的小黑点说。随着B超移动,一个、两个、三个……患者身体里,越来越多的卵泡被找到,医生和患者都开心地笑了。
在阮祥燕的门诊,聚集着高龄不孕、多囊卵巢、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等患者。
“20岁时冻存的卵巢组织如果40岁时移植回去,卵巢还是20岁的状态,移植成功后不仅可以改善更年期症状,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能完成生育。”这就是阮祥燕团队的秘诀。45岁的李素(化名)每次复查都有改观,慢慢地老年斑不见了、蜡黄的皮肤变得亮白、眼角的皱纹都少了,时常的手脚抽筋也改善了……
目前,卵巢组织冻存量不到需求量的0.01%,最大的原因是社会知晓度低。阮祥燕教授团队曾对全国的600多名患者进行调查,超过50%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没有被告知可能的危害及生育力保护方法。
“已经进行过5次化疗了,怎么现在才找到门诊?”一位27岁的姑娘钱丽(化名)因急性白血病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网上查询到信息才找到阮祥燕教授,希望能够进行生育力的保护。
“治疗白血病的医生也不了解。”因为原发病治疗医生不知道、没推荐,钱丽错过了最佳卵巢冻存时期。
“放化疗后,卵巢功能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如果没有提前进行生育力保护,这些患者的生育机会大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阮祥燕说,原则上最佳的卵巢组织冻存时机是在放疗、化疗之前,但如果因疾病需要已经进行了低剂量低毒性的治疗,应评估患者卵巢功能,判断是否可以进行卵巢组织冻存,不应将卵巢组织冻存前有过治疗视为禁忌。
冻存的卵巢组织可以保存数十年,但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储存这些冷冻设备。目前,北京妇产医院卵巢组织冻存库作为我国唯一的临床卵巢组织冻存库。阮祥燕希望,可以增加卵巢组织冻存库的面积,以保存更多患者的卵巢组织。在北京率先建立起以卵巢组织冻存移植为核心的国家级生育力保护保存中心,逐渐推向全国,建立全国的生育力保护网。
“每个生命都是奇迹,而奇迹需要被守护。”阮祥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