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极罕见的宋金《汝窑灰青貔貅摆件》暨鉴赏

古韵燕蜀收藏 2025-03-10 03:16:33

老气横秋瑞貔貅 宋金汝瓷到代品

长期以来,由于思维定势作用,人们只要一提起汝窑及其瓷器,自然便想到北宋时期,并皆以宋汝而名之。然而,事实却不然,在清凉寺考古发现及记录中显示,汝窑创烧于北宋初,至晚期达到鼎盛,到金、元时期仍继续烧造,停烧于元代末年,整个烧造时期大约划分为五期。

我们知道,北宋晚期与金朝年代有重叠,自靖康北宋灭亡后,金人便开始统治北方地区,包括汝窑生产地汝州,汝窑得以继续烧制。而至金代统治时期的汝窑,其窑火不灭不弱,但在一些品种和制胎上也随之有了变化。其中,不仅釉色(如黑釉等)增多,制胎也较之北宋为厚,特别是题材上扩展了北宋汝窑多文房用具和生活器皿的范围,出现了各种动物等摆件,成品器形更加多样化。

言及于此,有人难免会问,凭什么来区别北宋或金朝时期的汝窑?愚见以为,一方面从时间背景上看,北宋晚期紧接着金代统治北方,基本处于同一个时期。因此,要十分准确的区分宋汝或金汝其实不易;但另一方面,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区分,根据后世的发现来看,如前所述主要区别是器形与胎厚薄,乃至支钉数不同等不同特征。

由于当代汝瓷仿烧,以伪充真者不少,这给鉴别到代与否带来了一定难度。然而,再高明的伪仿品,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乱真,尤其是在老化和老气方面。关键在于人的鉴识水平和心态良心是否端正。换言之,那就是看其是否有老气,尤其是经历数百上千年后,釉面的自然老化特征如何,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鉴别要点。同时,也要看题材造型是否符合时代风格等,诸如此类,再高明的新伪仿品便难逃实证者之法眼。

藉此,检点愚帐中所藏汝瓷,还有一些器形,特别是一些摆件等未曾公展亮相。这些在之前未曾公开见到的汝瓷器形(包括新仿品),根据胎质趋厚的特点,这里本人将其以宋金断代,也就是它们可能是北宋晚期或者金朝统治时期的汝窑制品。是故,今日赏瓷,特将又一件极罕见的汝窑灰青貔貅于帐中点选出列,拍照亮相,公展于此,实物实证便可了然。

鉴赏此器。不难识别,其造型为一头貔貅,其体长约15.2厘米。可从其头、足、身上之特征便清楚的体现出来。而我们知道,“貔貅”是我国别称“辟邪、天禄、百解”,俗称“貔大虎”,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与龙、凤、龟、麒麟并称为五大瑞兽。在古代也是较广泛采用的瑞兽题材,也是典型和常用的“辟邪之兽”,用其作为辟邪摆件,出现在宋金时期的汝窑制品中,也就丝毫不奇怪了,这里就无需再赘述了。

次观釉相。可见其灰青釉色,釉色亚光温润而彰显十分的柔和,包浆老道而又自然。其中,可见多处钙化白斑,老化结痂痕迹鲜明,一眼看去,浑身一股耄耋老气直入眼底。又见其身隐隐开片纹,镜下可见气泡大小不一,寥若星辰,结合釉面钙化结痂,更是倍添老气。此外,可识其薄釉处香灰胎色,底部四粒支烧芝麻铮钉,双数铮钉,这在宋汝中基本不见,唯有金汝见之(之前展赏的几件金汝器中亦是如此),其原因似为胎体较为厚重之故。藉此,观字诸般特征,与新仿之汝瓷器形成完全不同的釉相特征,毫无疑问,其正是一件到代的宋金时期的汝瓷(这里,用宋金断代,是把时代稍微扩展了一点,似更为准确)。

如是,一番鉴赏审视,此件“宋金汝窑灰青貔貅”摆件,所有特征均符合到代汝窑瓷器之要点,可谓开门见山,尤其是它的老相,非常入眼,是任何新仿之品无法做到的,故而,断代不虚,真实可靠,价值不菲。如前所述,我们之前所见的宋或金汝窑瓷器,盘碟洗之类的器皿较多,极罕见这种动物造型的摆饰件,广为检索,迄今为止,无论真品仿品,均未见有此貔貅之器形者,由此也又从侧面加以了实证。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

0 阅读:42

古韵燕蜀收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