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一首经典哲理诗,56字道出人生智慧,读完让你如释重负

江忆北谈过去 2025-04-25 17:46:32

人生,有欢笑必然有泪水,有顺途必然有低谷。当命运将你推入绝境,是随波逐流还是突出重围?

杜牧精通兵法又胸怀大志,面对报国无门、仕途坎坷的人生,他发出那句鼓舞人心的肺腑之言:“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刘禹锡在经历23年被贬生涯后,仍提笔写下一句豪气万丈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苏轼在面对孤独和压力时,从未消极避世,而是依然关心社会和民生,专注创作和美食,所以他会在诗中写道:“人间有味是清欢”。

似乎很多诗人都有自己面对生活困境的哲理金句,那么接下来,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陆游的一首经典哲理诗,短短56字道出人生智慧,读完或许能让你如释重负,豁然开朗,带你走出人生低谷。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167年,这一年陆游43岁。不久前,陆游担任任隆兴府通判,积极支持抗金名将张俊北伐。然而北伐失败后,陆游就被罢官归家。可想而知,陆游当时心中有多无奈和悲愤。然而他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在老家的农村生活中感受到了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

这首《游山西村》抒写的是江南农村的日常生活,将秀丽的山村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统一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格调恬淡的农村风光图。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诗人说,莫要嫌弃农家自酿的浊酒,他们招待客人的鸡肉、猪肉都非常丰盛。南宋的乡村在战乱中凋敝,而村民们能备足待客的鸡豚实属难得。这两句看似没啥用意,但其实是用农家的质朴反讽官场的虚伪。当走出勾心斗角的官场,诗人终于在农家的“腊酒”中品味出了真情与诚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重叠的山峦会阻隔前去的道路,但转过弯的另一边,便是花柳掩映的新村落。这两句诗堪称千古绝唱,表明上是写景,实际上写景中蕴含哲理,精准地描述出人生中遭遇的困境和转机。

仕途上接二连三的打击,让陆游倍感“疑无路”的困顿。值得庆幸的是,他能在山野中感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诗人将“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疑无路”和“又一村”摆在我们面前,形象鲜明,又极具智慧的冲击力。

千百年来,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这两句诗便会成为支撑我们勇敢走下去的动力。我们会明白,困难总是暂时的,光明才是永恒的。而这正是我们中国古代文人独有的突围智慧,一字一句有理有趣,妙趣横生,像是在劝慰自己,又像是在勉励他人,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春日临近,箫鼓应和十分热闹,村民们穿着朴素的衣裳,村子里还保存着古老的风俗。在诗人看来,这种古朴的风俗并非落后,而是对文化的传承。他赞美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也显示出他对乡村百姓的喜爱。

在现代社会追求时尚与繁华之时,传统文化则显得极为可贵,颇具意义。无论是村民们朴素的衣服或是热闹的春社,都在提醒着我们要珍视传统,在喧嚣中坚守一份内心的宁静。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人说,有空时我便会踏月而来,拄着拐杖随时夜访,这种洒脱随意的姿态,展现出诗人内心的释怀。我想,他叩开的不仅是农家百姓的门,也是自己那道渴望得到温暖的心门。唯有放下无法实现的报国执念,他才能真正在田园中找到让心灵得以安放的角落。

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也许是仕途中的陆游,而陆游那颗遍体鳞伤的心,却得以在山西村迎来“柳暗花明”。乡村的秀丽风光和热情好客,都让他眷恋不已,更能给予他无限力量。

陆游笔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智慧,早已漫过八百载春秋。从古至今,这句诗宛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为无数在困境中挣扎的人照亮前行的方向。若你也在人生的重峦叠嶂中寻觅出路,不妨多读一读这首蕴含哲理的宋诗,愿你我都能在古诗词的魅力中获取能量,得到鼓舞和激励。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