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特朗普决定豁免计算机、智能手机、半导体制造设备等部分产品的“对等关税”——这是他自4月2日推出激进关税政策以来的第二次调整措施。那么,中国是否会跟进,也对美国豁免部分商品关税?对此,在4月13日的商务部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的回应是:“这是美方修正单边错误做法的一小步。”言外之意已经很明确,那就是美国虽然有纠正,但是做的还不够。这一回应,将是中国接下来处理中美关税问题的基本方向,就看美国能否读懂。
回顾此次全球性贸易冲突,影响不可谓不大。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后,欧盟立即启动对美280亿美元产品的反制清单,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国会痛斥“这是对北美供应链的斩首行动”,就连美国盟友澳大利亚的股市也因恐慌暴跌6%。更致命的是,美国国内爆发自特朗普执政以来最大规模抗议,沃尔玛、苹果等企业联名警告:“若不取消关税,150万美国就业岗位将消失。”这场贸易风暴迅速反噬美国经济。

摩根大通测算,若关税持续,美国2025年GDP将萎缩1.5%,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突破5%,创下2023年以来新高。面对美方的反复,中国展现出罕见的战略耐心。4月10日,当特朗普将对华关税提高至125%时,中方通过三项举措精准反击:将美进口商品关税同步提升至125%,但明确表示“若美方继续加码,中方将不予理会”。与此同时,中国在世贸组织追加起诉美方“数字游戏式加税”,联合46个成员国谴责美国破坏多边规则。
这种“以战促和”的策略背后,是中国经济的深度转型。2025年1-2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1.4%,但对东盟出口增长18%,RCEP区域贸易占比超50%。商务部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对美贸易依存度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14.7%,而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度却逆势上升——沃尔玛货架上,70%的日用品仍来自中国。在商务部的回应中,“一小步”三个字意味深长。美方虽豁免部分产品关税,但10%的基准关税仍覆盖90%的贸易商品,且对华关税维持在145%的高位。

这种“选择性让步”暴露了特朗普的政治投机:既想缓解国内压力,又不愿放弃对华遏制。但中方显然不吃这一套。商务部明确要求美方“彻底取消错误做法”,并警告“施压和讹诈不是正确方式”。这种态度背后,是中国对美方弱点的精准把握:美国服务业占GDP的80%,但关税政策却打击制造业和农业。得州农场主因大豆滞销损失惨重,而华尔街金融巨头更担忧供应链断裂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共和党内部对关税政策分歧严重,彭斯、克鲁兹等议员公开批评“关税是对消费者征税”。欧盟、东盟等46国联合发声,要求美国遵守WTO规则。法国总统马克龙直言:“美国已失去领导全球贸易的资格。”贸易战从来没有赢家,中国从未关上谈判大门。商务部强调“谈,大门敞开”,前提是“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特朗普的“对等关税”闹剧,本质是一场政治表演。

他试图用关税数字游戏转移国内矛盾,却低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未来的中美经贸关系,或许将呈现“斗而不破”的新常态。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中国已不再是过去的中国,而美国也必须学会适应一个更强大、更自信的对手。正如商务部所言:“解铃还须系铃人。”美方若想打破僵局,唯有放下霸权思维,回到谈判桌前。否则,这场关税战的最终输家,只会是美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