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槿夕先生
“小伙子们,星期一了,该来报到啦!”
12月8日,河南洛阳市伊川县发生一起有争议的事件,酒后镇派出所民警要求5名未成年到派出所清扫卫生,其中有家长表示,接受不了,对孩子心理造成伤害。
与平常的争论不同,很多网友支持派出所对这几位孩子的处罚,一方面能够让他们认识到错误,另一方面可以身体力行。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根据极目新闻报道,这5名少年因涉及无证驾驶,在路口处炸街,被民警查明身份,将他们叫到一起处罚。
由于5人的年纪不大,从14岁到16岁不等,经过一番教育,民警让他们写下保证书。
除了保证书之外,办案人员为了能够让他们意识到错误,将他们拉到一个群聊中,给他们下发了处罚。
5名少年被要求擦派出所大门、打扫民警卧室、洗警车、焚烧过期宣传单等,为了方便计算时间,让他们统一在星期一报到。
5名少年自知有亏,听从民警的安排,可是有一位家长有不同的意见,这才是此次事件进一步发酵的问题。
按照家长的想法,让孩子去福利院打扫卫生可以接受,可是接受不了帮民警打扫卧室。
在家长举报之后,该群聊已经解散,伊川县公安局督察大队相关人员回应,将介入了解相关处罚措施是否得当?
新闻一经报道,迅速引起网友的关注,大家不理解,为什么家长会有这样的想法?
按道理来说,办案人员让5名少年写保证书,再进行一定的处罚是正常的,孩子犯错肯定要有处罚才是。
可是家长以“对孩子心理造成伤害”为由,质疑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办案人员。
回顾这起事件的争议,孩子听从办案人员的管教,到派出所接受处罚,是一个好的开始,可是家长的举报让大家再次看到孩子为何会成为“鬼火少年”?
在这位父母的眼中,他的孩子是心头肉,到派出所做清扫卫生是丢脸的事情,丝毫没考虑到孩子处于犯罪的边缘。
大多数人对“鬼火少年”都是没有好感的,一群仗着年纪小肆意妄为,之所以会对他们进行处罚,是在纠正他们的错误。
如果他们年龄大一点,那么无证驾驶是要罚款和扣驾驶证的,一旦不慎撞到人,那必然是惨痛的教训。
办案人员安排这5名未成年清扫派出所,本意或许是让他们在心中建立起对法律的尊重,从根本上纠正他们的错误。
换句话说,这是一次考验,要是这几位未成年能够从中改正自身的错误,或许以后会感谢这位民警。
在此次事件冲上热搜之后,能够看到评论区一边倒,大家更多地是理解办案人员的苦心,反驳家长的“溺爱”。
慈母多败儿,见识过太多溺爱孩子的父母,到头来会让孩子有一个错误认知,他们怎么做都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家越来越发现,未成年群体是“法外狂徒”,除非是特别严重的罪名,否则他们都不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我们不提倡对孩子进行重罚,在这个前提之下,如何有效改正孩子的错误,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未来。
无论是办案人员,还是孩子的父母,他们共同的目标都是希望孩子能够认识到错误,因此更需要统一战线,以孩子的未来为主。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他们肩负的责任比民警更重,有的家长没能力管教,那么就让办案人员试着管教。
最后的独白我们常说一句话,“孩子不好好教育,将来给社会教育。”
这是真实的话语,当一个人做了错事之后,他的未来可能就毁了,教育的本质是希望孩子能够有分寸知进退,不做冒险的事情。
单纯从这5名未成年的“炸街”行为,就能看出平时原生家庭教育的失败,孩子已经成了游离在法律边缘的少年,不咬咬牙教训合适?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爆火的“我家子涵梗”,自家的孩子不能受一点伤害,否则就是举报,让老师无从下手。
民警和老师都是有一定经验的成年人,他们比很多家长都清楚如何管教孩子,希望家长能够放手,让孩子为他们的错误买单。
万一这5位鬼火少年闹出大事,家长有没有想过后果?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