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充满艺术气息的电影《故乡异客》于2022年在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露面,并荣获“注目未来”评选中的一项大奖。尽管《故乡异客》只是李崧鸣执导的首部影片,却并非首次得奖。在2021年拍摄完毕之后,这部电影先后获得了《新时代》电影节的“海洋电影计划”提名,之后,《故乡异客》以其独特的风格,在第15届 FIRST青年影展的比赛中,获得了“惊人首作”的称号,第一部电影,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李崧鸣简直是运气爆棚。当大家都在想,这位新来的导演,究竟是谁的时候,我也很好奇,就去查了一下他的资料。
不得不说,他的履历比起我的履历还要简单,既没有走后门,也没有什么超级高手,在《故乡异客》拿到冠军之前,他的北京电影大学毕业生似乎是他惟一的闪光点。有那么一瞬间,我想不出别的词语来形容它,只能说是幸运。小时候,他的双亲经常发生争执,家破人亡,使他的童年充斥着“火药味”。有句话说得好,一个痛苦的童年,是要用一辈子去弥补的,然而,李崧鸣的善良还没有来得及抚平,他的身体就出了问题,得了一场脑溢血。不是要害,而是下半身无法动弹。这种绝望的感觉,让他意识到了生活的不稳定,也让他意识到,他的奶奶,现在还躺在重症监护室里,可能已经奄奄一息了。因此,他决定给奶奶拍一部影片。李崧鸣写的兴贵,一个在北京打拼的专业作家,因为一次重病,差点要了他的性命,而兴贵也因为这次的意外,对他的妈妈和女友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直到身体恢复正常,兴贵才想要逃避,所以他才返回家乡,想要找个地方躲避奶奶。
兴贵在奶奶的陪同下,以自己的身世为蓝本,编写了一部戏剧,不料它却像是穿越了另一个世界,把他的回忆搅得一团糟。在戏剧结束之后,兴贵决定接受现实,从黑暗中挣脱出来,找到自己的真面目。从剧情上来说,《故乡异客》只是一部以家庭为背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疗愈片,其吸引力从何而来?按照李崧鸣的说法,《故乡异客》这部作品,其实就是一部创作者的作品,主要体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医院里,妈妈全程陪在李崧鸣身边,对他的细心照顾,使他对过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到这个故事里。工作性质、患病经历、感情纠葛,星桂和李崧鸣的生活是重合的。因此,星桂不但是李崧鸣小说中的“男主角”,更是李崧鸣在二度空间中的“二度空间”。也许就是李崧鸣亲身经历了星桂的脚步,李崧鸣在写作与摄影上,将这个故事写得特别逼真。李崧鸣在与疾病搏斗的时候,就开始写《故乡异客》的第一个故事,他选择了86岁的奶奶作为主角,饰演男主角的奶奶。
当时李崧鸣的奶奶还在重症监护室,听说孙子让他帮着把这部戏拍完,他就坚持了下来。奶奶不认识文字,只能让她背诵,虽然这对快九十岁的老太太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李崧鸣的奶奶却能背下来,而且还能修改自己的剧本。就像村子里用扩音器大叫:“手上没活干的,快来帮忙啊!”大家都不会这么想,只有李崧鸣的奶奶觉得,村子里的人都要用当地的方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所以换了一种说法,那就是:“没办法养家糊口的,请帮忙!”可惜李崧鸣的奶奶在影片开拍三个月后便去世了,也许这就是李崧鸣第一次公演时落泪的主要因素。除了电影里的“奶奶”这个人物被换成“妈妈”这个人物之外,“妈妈”这个人物也被换成“妈妈”,而且还是李崧鸣的妈妈。这两个女人,在她的生命中,都是“我在扮演我自己”的角色,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而是一种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感觉。
李崧鸣在影片中只用一场戏,也就是固定的大景深,以减少奶奶和母亲的工作压力。伴随着电影中角色的动作,观众似乎已经进入到了角色之中,可以在更多的图片信息中,抓住与自己最相关的那一点,同时,也可以在一刹那之间,构建出空间的立体感和画面感。这样的镜头,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但也很适合我们的眼睛。那些拍摄的画面,在他的手中,就好像是一个真实的村庄,真实的记录着村民们的日常生活。而李崧鸣在电影中所传达出来的情绪,则是极其真切的。
就拿这本书来说吧,男主角星桂是一位来自北方的漂泊者,他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却从来没有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感觉,同时,他对自己的家园也失去了所有的感情,就算回到了自己的家园,他也会感觉到一种陌生的感觉,所以才有了《故乡异客》这个名字,这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寻找生活方式的原因。随着运输的便利,很多人都会离开自己的故乡,去见识一下这个世界的美好,同时也体会到了流浪的寂寞。在高速的生活中,故乡的一切都变成了一种思念,而不是一种交流,漂泊了大半辈子的他,已经成了一片没有根的树叶。更能体会到兴贵对待人与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他不愿意接受女朋友的一切,觉得她不成熟,但他对前任很好,言谈举止都很体贴。
抛开他的废物性格不谈,这已经足够说明一件事了:越是亲密的人,越是会被人所伤。他很清楚,自己被刺中的地方,是最痛的地方。就是随心所欲,认为自己可以随心所欲的修补。在这种关系中,人往往会将自己最固执的一面展现出来,而不会顾及到另一个人的感觉。说到底,这部电影之所以会让人流泪,是由于这部电影虽然是李崧鸣个人情绪的反映,但也反映了大部分人的情绪,所以很容易就打动了他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