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夫子自道扪心自问”一章中,陈平安敕令中岳郑凤洲职掌天下文运流转,主祀至圣先师,副祀道士碧霄洞主,南岳怀复,职掌天下武运流转,主祀碧霄洞主,副祀武夫崔诚。老爷子再次被提及,令人泪目,但是由陈平安说起,却有种莫名的讽刺之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崔诚,止境神到巅峰武夫,一身学问源于亚圣一脉,却在中土神洲为了孙子崔瀺,替文圣一脉愤然出拳,之后变得疯疯癫癫,直到遇到陈平安,居于落魄山竹楼,才彻底恢复心智。可惜,天不遂人愿,他练武时便视武神境为囊中之物,年老后,有望破境却没有递出那一拳,最终老死在心相寺。
其中的关键人物是陆沉,崔老爷子之死,他脱不了干系。
青冥天下林师能入武神而倒着走,教导出来的弟子更有止境武夫,武道之强,世所罕见。但是,崔诚也不弱,他若是想,绝对可以建立一座不输鸦山的武道圣地,他教导出来的两个弟子,陈平安、裴钱,比起林江仙的弟子,有过之无不及。
崔诚死在藕花福地,武运散于一方天地,副祀为他,在情理之中,可是,陈平安记得这些,如何记不得他之死与谁有关?陈平安追求无错,难道报仇有错?至圣先师有言“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若说一本撼山拳谱为陈平安续命,那么,崔诚就是陈平安的武道启蒙老师,因为他,才有了陈平安的武道基础。可是,随着陈平安与陆沉接触越多,这份仇好像消散于无形,难道老爷子没有让他陈平安报仇的想法,他陈平安就可以忘记半个恩师身死之仇?
同样是引路人的齐先生,陈平安立志为其问剑白玉京,找余斗报仇,若是陆沉想要插手,那就为他准备一口棺材,怎么换到崔诚,就这样了,只是因为陆沉?或许,陈平安已经忘记了。
无独有偶,陈全之死,无论幕后是何人布局,马苦玄之父终究是害死了陈全,也是因为陈全之死,陈淑才倒在了病榻上,小平安也因此而落得孤苦伶仃的下场。如果陈全不死,陈淑不会重病在床,小平安会有一个清贫又幸福的童年。
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用一生在治愈童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小平安为了待如兄长的刘羡阳,虽弱小,却不惧死,面对强敌,愤然出手,怎么长大之后,反而没有了年少时的那一股劲?
问剑正阳山,可以说是等刘羡阳跻身玉璞境剑修,他气盛转归真,以真凭本事为昔日的自己讨要一个说法,要教“搬山大圣”知晓,何为众叛亲离,何为莫欺少年穷!
崔诚的恩怨,也可以理解为陈平安想要在同境之下与陆沉问拳且问剑,否则,以卵击石徒增笑话,毕竟,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杀父之仇呢?
玉宣国京城,曾经的杏花巷马家,在此根深蒂固,成了家产无数的大家族,马苦玄知晓陈平安忍不住要报仇了便不顾余时务劝阻归家等候,陈平安想要报仇雪恨,他想要父债子偿,都是天经地义之事,不用躲,也没必要躲。
(图片来源于网络)
殊不知,他在等着陈平安报仇,陈平安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报仇之事一拖再拖,反而去了藕花福地。以他现在的眼界,不知马父必然有些许的蛛丝马迹?以落魄山如今的实力,难道真的会惧怕马苦玄?
书上说,君子报仇,十年未晚。但是,书上也说,有仇不报非君子。神性漠视一切,人性眼中才有色彩,也不知总管如此安排,会不会是一个伏笔。
快点结束吧,拖太久了
书中提到了何时去青冥天下,建议他14境后,作者还是有布局的
老一辈的恩怨老一辈解决,不要让仇恨传递至下一代!
一人这么想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
隐忍
你怎么知道老崔小崔没给陆🐶留下点什么后手[得瑟][得瑟][得瑟]
你没发现陈平安喜欢布局?喜欢算计?不喜欢打没有胜算的架?说来说去,陈平安注定不会是个快意恩仇的爽快人。
崔诚之死和陆沉关系不大好不好,
应该是有谋划的 文章说过在清明前后就会去找马家 现在在布北斗七星阵